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高院、最高检、公安部、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渎职行为加强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诉讼法律监督若干规定》)第3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司法工作人员具有涉嫌渎职的行为,人民检察院应当调查核实:……(九)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合法利益遭受损害的;……(十二)其他严重违反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法规定,不依法履行职务,损害当事人合法权利,影响公正司法的诉讼违法行为和职务犯罪行为。”因此,“现在需要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检察机关要不要对法院的民事执行活动实施监督。”0而是怎样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2.
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下称“讯问录音录像制度”),自2005年12月15日高检院出台((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试行)》(下称《规定》)而在法律规范层面上予以确立。随着2006年3月1日起在全国检察机关的分步实施和分级推进,该项制度在司法实践层面上开始运行。而在制度实施前后,高检院陆续出台的关于讯问录音录像技术规范、技术工作流程、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文件,以及主持的设备测试工作,又为此项制度的运行在技术层面上提供了支持。2010年6月13日两高三部联合制发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两个《证据规定》)并于7月1日起施行,两个《证据规定》在有关证据审查的规则中均涉及到了讯问录音录像,这意味着讯问录音录像制度中又加入了层级更高、适用范围更广的法律规范。但是司法实践中对于讯问录音录像的具体运用存在较大的争议,比如讯问录音录像的属性、讯问笔录与讯问录音录像不一致应如何处理、讯问录音录像应当如何在法庭上展示等。  相似文献   

3.
“两法衔接”中的证据运用问题在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中得到了体现,第52条第2款的相关规定意味着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得以明确,有利于推动“两法衔接”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诉讼的效率。在“两法衔接”的过程中,离不开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而行政证据与刑事司法证据有效衔接的途径离不开检察机关在落实法律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合法、公正地收集、审查、运用证据。因此,落实到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依法实行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根本性手段在于证据的合理运用和判断。本文将从实证分析、比较研究等多个角度,旨在新刑诉法实施的契机下,立足检察职能,以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下对行政证据合法性审查为视角,分析论证行政证据与刑事司法证据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诉案件撤诉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撤诉亦称“撤回起诉”或“诉之撤回”。公诉案件的撤诉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取消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的公诉案件的诉讼活动。新刑诉法取消了原刑诉法第108条关于人民法院在审查公诉案件时“对于不需要判刑的,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的规定,从而也使公诉案件的撤诉——这个过去和当前都始终困扰着司法实践的问题失去了唯一的立法根据,从而使当前刑事诉讼中这一难以回避的问题变得更加认识模糊和难以处理。作为弥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分别在其制定的实施新刑诉法解释(规则)中明确规定:检察机…  相似文献   

5.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修订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旧刑法)自1997年10月1日实施以来,由于法院近期审理的刑事案件基本上发生于1997年9月3O日以前,因此,应当根据新刑法第12条规定的“从旧兼从轻”原则来判定是适用新刑法还是适用旧刑法。但在审判实践中,在理解与适用新刑法第12条规定的一些具体问题上仍有不向认识。尽管最高人民法院于1997年9月25日颁布了(关于适用刑法时间效力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但该司法解释尚不够具体,对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进行阐释,以指导司法实…  相似文献   

6.
修改后的《刑诉法》第142条2款规定了对于“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依照刑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相对不起诉”。此外,《刑诉法》还规定了对证据不足,不能认定有罪的犯罪嫌疑人,检察机关可以作出“存疑不起诉”决定;对依法不构成犯罪或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检察院可作“绝对不起诉”处理。  相似文献   

7.
公诉案件撤诉的若干问题探讨邓中文撤诉亦称“撤回起诉”或“诉之撤回”。公诉案件的撤诉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取消已向人民法院提起的公诉案件的诉讼活动。新刑诉法取消了原刑诉法第108条关于人民法院在审查公诉案件时“对于不需要判刑的,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  相似文献   

8.
企业法人破产案件若干问题探析钟云,刘吉龙企业法人破产还债是经济中必然出现的优胜劣汰现象,为了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我国在制定企业破产法(试行)以后,又在民事诉讼中专章规定了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由于破产法律规定比较原则。因而具体执行中有时出现分歧和偏差...  相似文献   

9.
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有关情况。根据新颁布的《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将适用刑法规定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进行定罪。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困境 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惩治职务犯罪工作的必然延伸,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内容。1992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加强贪污贿赂犯罪预防工作的通知》,此为第一个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规范性指导文件。2000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2007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则(试行)》,对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内容做了具体规定。2008年,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惩治预防腐败体系2008  相似文献   

11.
治安行政案件中保护被侵害人诉权之我见一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贯彻意见》)第39条规定:“被侵害人认为被处罚人在同一事件中实施了两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公安机关只认定并处罚了一种行为...  相似文献   

12.
浅谈刑诉法对检察监督的强化丁加宏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现行的刑诉法所作的修改达110处之多。经过修正后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对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专门机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对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以此规定处理案件其实质是对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概念的理解歧义。违背我国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混淆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作用。本文认为:对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概念的认识要从整个条文把握。同时指出:我国刑法第13条是检察机关制定刑法个罪立案标准的主要根据。立案标准是把抽象的条文具体化,是协调立法、司法、执法之间关系的中介。刑法13条规定的"但书"内容被刑诉法第15条第(一)项直接引用,因而存有立法上的疏漏。因此,根据诉讼实践对《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一)项设计为:"没有违法或不是犯罪"为宜。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已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首次得到明确,量刑建议既是量刑规范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机关参与量刑规范化改革、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可以参照但不应受制于《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不应为追求量刑建议的高采纳率而忽视自身基于公诉和法律监督对案件事实的理解。同时,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应当加强说理。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正案(六)》增设的擅自运用客户资金或者其他委托、信托的财产罪,改变了我国挪用期货交易保证金行为按照挪用资金罪认定的规定,是完善我国关于挪用期货交易保证金的刑事立法的重要一步。借鉴国外相关立法规定,我国关于挪用期货交易保证金的刑事立法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一、职务犯罪轻刑化在实践中的表现 (一)立案起点把握太高 职务犯罪的立案起点刑法有明确规定,以受贿罪为例,我国((刑法》第386和383条规定,个人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规定,个人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通讯员苏桂荣)防城港市制定出台《关于实施“聚才扬帆”计划的意见》和《高技能人才津贴发放试行办法》,大力实施“技能振兴行动”和“金蓝领人才培训计划”,强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挪用公款不退还以贪污论处质疑唐伯荣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一九八八年元月制定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中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不退还的,以贪污论处。”笔者认为这一规定不符合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的基本理论,混淆了挪用公款罪与贪污...  相似文献   

19.
新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最高人民法院依据新刑法第12条的规定,颁布了《关于适用刑法时间效力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这些规定比较明确地解决了新刑法的溯及力问题。但是,由于司法实践的复杂性,适用时对某些问题仍存在争议,笔者拟就这些问题略抒管见,求教于学…  相似文献   

20.
自1979年我国刑法颁布以来,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犯罪的复杂变化,刑法所规定的贪污罪的主体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一、对刑法及辅助刑法关于贪污罪主体规定的演变在计划经济为主的背景下诞生的79刑法规定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此规定比较完统,突出了“国有”的概念。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对“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