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会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就业比较充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为了促进就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有必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专门法律,将国家促进就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制度化和具体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对促进就业的原则、工作机制、政府职责和政策支持体系,以及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秩序、职业教育和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我们特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王守俊先生就此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关注。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青年就业的国际劳工公约 国际劳工标准在保护年轻工人权利和改善其劳动力市场机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年关于青年就业的决议提及了有关青年就业的一系列国际劳工标准. 有关促进就业的公约和建议书要求成员国把获得充分、生产性和自由选择的就业作为改善年轻工人前景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四个公约和两个建议书被统称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就业文书.它们是:《1964年就业政策公约》(第122号);《1975年人力资源开发公约》(第142号);《1948年就业服务公约》(第88号);《1997年私营职业介绍所公约》(第181号);《1998年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建议书》(第189号);  相似文献   

3.
王福成 《工会博览》2004,(10):76-76
中央综治委、司法部等6部委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根据该《意见》,在2005年年底以  相似文献   

4.
张倩 《法制博览》2023,(23):163-165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在校生人数增加、毕业生就业的期望值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大学应届毕业生要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越来越困难。同时,因就业市场管理规则不完善、行业法律体系不够健全、人才供需比例失衡以及大学毕业生自身维权意识薄弱等原因,大学毕业生的合法就业权益屡屡受到侵犯所引起的法律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对劳动权作出了一定的保护性规定,但大学生就业权区别于劳动权,法律并没有对这一群体作出特殊规定,尽管国家实施了一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和保障制度,但仍存在着很大缺陷,因此,国家应在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权益作出特殊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葫芦岛市实行就业工作一票否决制办法,积极疏通就业渠道。 葫芦岛市委、市政府为落实就业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先后出台了《葫芦岛市促进劳动就业若干政策实施办法》等10  相似文献   

6.
《工会博览》2013,(31):31-32
今年是全国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北京市各级工会高度重视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的就业工作,按照全国总工会《关于深入开展“阳光就业行动”、做好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文件的实施意见》要求,  相似文献   

7.
反就业歧视风乍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前,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法制日报》、京都律师事务所等就反就业歧视问题召开专门研讨会,呼吁社会就反就业歧视问题进行充分对话。  相似文献   

8.
姜颖,1963年生,现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主任、教授,兼任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会理事,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常务理事,兼职律师。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修改、《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的立法起草和论证工作。出版有《劳动合同法论》、《劳动争议处理教程》、《工会干部培训教程》等多部教材和著作,发表了《我国劳动立法与劳动者权益保障》、《三方机制在中国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等学术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9.
祁怡然  杨鑫 《法制博览》2023,(2):117-119
物联网、大数据的广域发展给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和企业用工形式带来巨大变革,网约车司机、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助老员、互联网营销师等形态多元、形式灵活的新型就业形态发展势头强劲。这些新型就业模式在降低劳动力成本与繁荣市场经济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同时,新型就业模式的特质也衍生出劳动成果数字化、维权困难、监管成本增加等新问题。现行《劳动法》规则存在滞后性,新型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责任分配问题无法直接适用现行《劳动法》规则。传统“单一调整”模式无法有效回应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与互联网公司的复杂关系。亟待从新业态下劳动关系的特征及认定标准角度出发,合理应对新型就业模式的风险问题,在现有《劳动法》框架下重构新业态下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模式,促进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12月15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向社会发布《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就业促进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该《规划》是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由市人力社保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等政府职能部门共同编制.期间,广泛征求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吸取了市民的建议.《规划》在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我市就业促进事业改革发展成就,分析了"十二五"面临的经济社会背景和基本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了就业促进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提出了重点工作和确保规划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是"十二五"时期就业促进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1月27日,新修订的《实施〈工会法〉办法》正式通过审议,这标志着工会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职工的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的保障。新《实施办法》中对丰富工会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健全职工服务体系、制定企业与职工平等协商机制、指导中小企业建立工会等方面将进行全面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还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职工户籍、就业期限、就业形式等为由,阻挠和限制职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部与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就业促进法》在起草之初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刊也曾就草案审议过程中有关专家的建议和观点进行了论述。历经三次审议、反复修改,将从明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就业促进法》提出了"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对于普通的大众而言,禁止就业歧视、扶助困难群体、规范就业服务和管理……诸多人们关心的就业问题在这部法律中都有体现,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数读·工会     
正7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意见》,就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意见》提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快推进建会入会、切实维护合法权益、推动健全劳动保障法律制度、及时提供优质服务、提升网上服务水平、加强素质能力建设等七个方面工作举措。  相似文献   

14.
日前辽宁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辽宁省促进就业工作方案》正式出台。该《方案》计划在“十五”期间开发新的就业岗位300万个,其中,向第一产业转移10万人,第二产业创造就业岗位安置60万人,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就业180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秦皇岛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女职工创业就业工作,推动全市女职工创业就业和职业技能水平获得全面提升。一是完善政策平台,增强政策扶持力度。以创业帮扶为抓手,该市总工会下发了《深化全市创业就业扶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包括女职工在内的有意愿职工分级分类实施小额贷款贴息、无息借款、物资支持等项目。同时,  相似文献   

16.
近日,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出台《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意见》,首次将非全日制工作的临时工、钟点工等吸纳进医保范畴。  相似文献   

17.
日前,为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北京市海淀区建立起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与街道劳动保障部门签订《安置就业特困人员协议书》制度,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定期联系、调查制  相似文献   

18.
国家计委等部门发布了《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专项规划》:我国全体社会成员将拥有自己的社会保障号码。我国即将实行的社会保障号码制度,就好比每个人将拥有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城乡统筹就业,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日前公布了《鼓励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办法》。今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招用北京市农村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二、三产业工  相似文献   

20.
时事政策     
近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了解到,据2001年社会蓝皮书中《中国城镇居民社会心态的调查报告》表明,在居民心目中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就业压力、腐败严重、贫富悬殊、社会风气败坏等。其中,就业问题排在首位,占被调查人数的8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