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略论我国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民隐私权问题越来越成为法律工作者探讨的课题。隐私权的产生和确立是基于对个人作为权利主体的尊重,是对一种个体利益的保护。由于我国尚未将隐私权确立为一项公民的单独的民事基本权利,对公民隐私的法律保护十分有限,使得实践中侵害他人隐私权的案件时有发生。本文试就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略抒己见。一、公民隐私权的法律特征隐私,英语为Privacy意为不受干扰的独处;秘密;私生活、私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国内稍早时学者们把隐私与阴私等同起来,现在则一…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机密或者个人阴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这里所说的“阴私”和我们通常所说的“隐私”意义相近,但也不完全相同。何谓“隐私”?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不愿告人或者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按照这个解释,隐私案件就并不专指奸情案件。  相似文献   

3.
卢震豪 《法学家》2022,(6):31-45+192
中文语境中对隐私权的研究,应当基于本土内生逻辑展开思考,而不是仅从外国法上进行溯源。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被人批判的贬义的“阴私”,是如何流变为批判他人的褒义的“隐私”?对此问题的回答,须考虑两种批判场景(批官阴私与批民阴私)与三种观念批判(政治公德观、社会公德观、私德观)。基于批民阴私的原理,政治公德观的管治主义与私德观的个人主义发展出了两种批判他人的“隐私”,前者服务于国族历史统合,后者服务于英文“privacy”意义上的权利继受;而社会公德观却导致“隐私”被人批判。至于批官阴私,则并未发展出“隐私”,而构成了隐私权的内在矛盾限制。具体而言,“隐私”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非线性流变,取决于上述三种观念的竞合,或表现为个人主义隐私的突变,或表现为两种隐私的暂时消失,或表现为两种隐私的恢复发展乃至权利化落定。上述分析,有助于祛魅地理解当代中国的隐私权保护。  相似文献   

4.
一、隐私权的定义和内容隐私 ,又被称为个人生活、私生活、秘密等。其具体界定 ,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 ,从语义分析 ,英语中 ,隐私有隐居、(不受干扰 )独处、秘密等多种解释 ;汉语中 ,可以指那些不愿意为他人所知的事情。法理上 ,不同的学者对其也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 ,“隐私就是隐密而不准公开的意思。”〔1〕 王利明先生认为 ,隐私是指有关个人生活领域的一切不愿为人所知的事情。〔2〕隐私权的定义至今也无定论 ,以隐私权制度最为发达的美国为例 ,有关隐私权定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3〕1、以学科基础划分 ,有宪法隐私权定义与侵权法…  相似文献   

5.
李宏 《法制与社会》2011,(29):193-193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已经从实体社会走向虚拟的网络世界。一直以来我们更关注的是一般的隐私权保护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隐私,通常这种隐私泄露是比较被动的,而在网络中存在着主动和被动,有些人主动泄露自己的隐私以达到某种目的,有些人主动公开自己的某些隐私却被他人加以利用,而被动的隐私泄露就更是常见了。  相似文献   

6.
关于隐私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隐私和隐私权 笔者认为.隐私的核心内容应是指个人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获悉、干涉的个人领域。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概念──阴私,笔者认为阴私特指男女之间的不正当性关系和不正当性行为,而隐私是关于个人秘密的总称,井不含贬意,涉及面远远广于阴私,阴私理应包含在隐私的范围之内。 隐私权作为保护隐私的特定人格权,它的定义也是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的。国外较为典型的有“信息说”与“分离说”。“信息说”由艾伦,韦斯廷提出,认为隐私权是指“个人、团体或机构决定怎样、在多大程度上与他人交流有关他们自己的信息的权…  相似文献   

7.
论个人数据保护之法律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信息化社会中,政府和商业组织普遍广泛收集与处理个人数据,然而在此过程中个人数据常被不当收集、传送与买卖,导致当事人(datasubject)权益遭受损害的风险大为增加;但信息自由流动也为信息化社会所必需,故有关数据隐私的法律保护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法律问题。 从历史上看,侵犯他人数据隐私自古有之,只是在计算机网络普遍应用的今天显得更为严重。建立合理的个人数据保护制度,是信息化社会的内在需求,"个人信息保护不周,既不符合充分保障个人权益的法治要求,也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巨大障碍,"故个人数据  相似文献   

8.
从人性上说,人都是喜新厌旧的,而婚姻则要求人们天长地久;从感情上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而人的感情又是丰富的、难以琢磨的;从社会来说,人们处于现代社会给他们提供的广大和多方位的接触空间中,不接触异性是不可能的……从这几方面来看,出现婚外情似乎是可以理解的。在这里,我们无意评论“第三者”的是是非非,但是,由婚外情所引发的犯罪则不仅仅是个人的隐私,更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它值得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关注。人们常说“欲望是海”。茫茫世界里,我们无法杜绝欲望,但是庆幸的是,人都是理性的,用理智来掌欲望的舵,就能行好人生的船,愿你、我、他都是生活的好舵手。——编者  相似文献   

9.
网络隐私法律保护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一般是指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让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而个人数据是所有用来标识个人基本情况的数据。文章针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个人数据处理带来的隐私权问题,在分析西方国家保护模式、梳理我国隐私权保护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加强网络空间的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陈宇 《山东审判》2015,(1):93-95
【要点】在保障房制度中,当涉及公众利益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与申请保障性住房人一定范围内的信息隐私相冲突时,应将保障房的公共属性放在首位,使获得这一公共资源的公民让渡部分个人信息,这既符合比例原则,又利于社会的监督和保障房制度的良性发展。【案情】上诉人(原审原告):杨政权。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肥城市房产管理局。原告杨政权向肥城市房管局等单位申请廉租住房,但因人均居住面积不符合标准,未能获  相似文献   

11.
隐私是个人身体和私生活的秘密。隐私权则是以隐私为调整对象的法权形式,它包括个人身体的自由权和私生活的秘密权,以及当这些权利受到侵犯时获得司法保护的权利。与其它法权形式一样,一方面隐私权的内容,形式及其调查方法受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它又反作用于社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缘起证人不作证的现状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它提高了诉讼成本并增加了诉讼结果的不确定性。“(而)一个没证人的社会,绝不可能是一个法治社会;无人作证,一个人根本不可能通过司法过程最终获得正义。”导致我国证人不作证的原因是很复杂的,笔者将其归结为以下三类原因:一、司法工作人员的观念陈旧,不重视对证人权利的保障和轻视证人作用、不走群众路线的主观原因;二、群众法律意识不高、普遍的厌讼避讼心理是导致不愿作证的现实原因;三、法律规定粗疏,没能规定充分的对证人权利保障措施的法律原因。…  相似文献   

13.
尊重公民的隐私权,反映了一个国家公民的文明程度,也体现了社会的宽容程度。如果我们对那些表达不同意见的人冷嘲热讽,甚至将他们的个人隐私扩散出去,那么,不但直接损害当事人的个人利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人们无法想象,在一个没有隐私的社会,每个人是否还有廉耻之心,每个人是否还有人格尊严?当有的单位为了牟取商业利益而将其所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资料作为商品进行买卖的时候,我们每个人,是否成了"透明人"?  相似文献   

14.
在宪政体制下思考劳动教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宪政化意味着什么宪政不分中西。无论中国的宪政化之道与西方有什么不同,但宪政一些普遍价值都是人类应该坚守的。这些价值包括:(1)任何国家权力都应有一个清晰的边界。这个确定权力边界的制度应是每一个国家和社会都应该具备的,不管这些社会、国家和那些社会、国家有怎样的不同。因为权力的侵略性、扩张性的性质都是一样地存在于千差万别的社会和国家中。而且,也要求这个制度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发生作用,而不仅仅是在纸上建构的制度。有了这样一个制度,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处于弱势的“不幸的人”才能免于恐惧。(2)任何一个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王艳敏 《法制与社会》2014,(16):228-229
人的尊严在现代社会中被尊重,并提出人权主义,就说明了文明的进步明显之处,就是对人的尊重,所以人的尊严在现代法律上被进一步的概括和实践,所以人权的表现就是对人的尊重,在现代法律上人的尊严被保护和隐私是对一个人形象上最有利的保障,能够促使人在当代生活中能够有尊严的活着就是法律对人的尊严重视,并且法律的出现表明一个民族的进步,拥有一部专门的对于人的尊严保护,而特地定制的法律针对于保护人的尊严,才是对此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壮大的关注,也是整个国家民族进步和竞争的依据,所以人的尊严在现代法律上主要是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完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少仙 《法制与社会》2010,(10):75-75,93
“日记门”事件里的隐私纷繁复杂,日记就如同另一个自我,本应受到隐私权的保护。当隐私权遭遇公共利益时必须加以限制,可这种限制需加以具体化。新闻报道一方面为实现公众知情权,一方面必须保护维持人之生存幸福需要的隐私。从社会理性的角度出发,网民“人肉搜索”应有所规制。  相似文献   

17.
伴随大数据、物联网、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一个“万物互联、人人在线、事事算法”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本质,人工智能越智能就越依赖数据的喂养和算法的支持,由此引发严重的隐私危机。一方面,人工智能极大地增强了隐私入侵的能力,带来了更多的隐私获取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侵害隐私的行为极具迷惑性,造成的损害后果更加严重。对此,传统隐私保护法律框架显得捉襟见肘,既无法有效保护人们的隐私,也难以充分发挥个人信息的利用价值,而欧盟最新的《一般数据保护法》则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提出的新挑战,我国应当完善隐私保护的法律体系,重视隐私保护的技术路径,探索隐私保护的市场机制,确立隐私保护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一、引发思考的几则案例案例一:2005年12月18日,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公司)将其拥有的安徽芜湖县17家企业的8748万元不良资产债权通过竞价方式以550万元转让给了芜湖融信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融信公司)。原本资不抵债不愿归还长城公司债权的企业,  相似文献   

19.
基因技术与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因技术的发展所揭示的人自身的秘密在现代社会已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 ,而是一个影响广泛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当代民法隐私权制度应将个人基因信息纳入保护范围 ,明确个人对自己基因信息隐私的知晓同意权、保密权以及对他人非法搜集、利用个人基因信息的禁止权等基本权利 ,同时规定侵犯他人基因隐私权的民事责任 ,以回应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民商法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性是人的本能之一,也可能是人类最喜欢的话题了。所以现在床上戏无处不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有色玩笑”内容也日趋丰富。但是如果一个医生、一个老板、或是一个导演对异性病人、雇员或演员说了对方不愿听,做了对方不愿做的事呢?中国人的字典里还没有这样的概念。西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