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92年3月,印度尼西亚和荷兰发生了在不到半个世纪内的第四次冲突。从1945年到1949年,爆发了争取独立的流血斗争。1958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荷兰企业被收归国有,而剩余的外侨则被驱逐出境。四年之后,有关荷兰殖民帝国的最后残余西伊里安岛的争端以印度尼西亚获胜而告终。  相似文献   

2.
1825——1830年的爪哇人民大起义,(史称“爪哇战争”,因其领导人为蒂博尼哥罗,又称蒂博尼哥罗战争),不但在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运动史册上占有着重要地位,而且是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的序幕。我国史学界对这个课题至今还很少研究。本文拟就这次大起义的原因、主要过程和有关大起义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一、大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拿破仑帝国崩溃之后,荷兰恢复独立。凭借1814年英、荷条约的“恩赐”,荷兰于1816年8月9日“和平”地从英国手里接管了印度尼西亚的殖民统治。在以埃罗特为主  相似文献   

3.
卷入政治     
“独立宣言”公布以后,一年过去了——革命仍然在继续。英国占领军正在撤离,但是荷兰人又回来了。海牙不承认1945年8月17日单方面宣布的独立,而是增派了更多部队。爪畦和苏门答腊的大多数大城市,以及外岛的广大地区,都落在荷兰人的控制之下。拥护共和政体者的中心日惹,仍然保持独立,直到荷兰人在1948年12月19日发动进攻时为止。印度尼西亚独立战士第一次激烈的联合行动的浪潮开始下降。主要是由于全国大动乱引起的所谓“社会革命”的过火行为,破坏了独立斗争的声誉。印度尼西亚的富裕家  相似文献   

4.
荷兰琐记     
荷兰是我心仪已久的国家。少年时代,我曾生活在马来西亚马六甲,那里被荷兰占领过,留下不少荷兰人的印记。市中心有一条炮台街,华人称它为荷兰街。街上满是红色的古老建筑,特别是民居,屋顶呈高高的三角形,窗户比门大,建得小巧玲珑。街头广场上有一座呈四方形三层楼高的红色钟楼,钟楼下有一个中世纪情调的喷水池,是人们最喜欢拍照留影的地方。父母节假日带我们到市区游玩时,总喜欢到荷兰街徜佯,有时,给我们讲他们在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生活时听来的荷兰风车、木鞋的故事。荷兰在我幼小心灵中便有了一种向往。40多年后,恰逢旅荷华侨总会成…  相似文献   

5.
穆罕默德·哈达(Hatta,Mohammad)在1945年8月17日和苏加诺一起宣布印度尼西亚取得独立,他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首任副总统。他自1948年1月起兼任总理,在从卷土重来的荷兰人统治下争取独立的斗争期间对领导这个不稳固的新生国家起了关键  相似文献   

6.
1978年3月,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第三次当选连任,为期五年。但是,在今后五年中他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充当这个散乱的岛国的政治领导人。苏哈托1966年取代了第一任同时也是终身的总统苏加诺的职位,终于结束了一个动乱的时代。在他上台之前,印度尼西亚已经从荷兰殖民统治下获得了政治自由;在经过了几世纪被统治之后,印度尼西亚重新取得了独立;议会制机构为权力主义机构所取代;军队被动用来从荷兰手里夺取西新几内亚,并试图粉碎新成立的邻国马来西亚;该  相似文献   

7.
伊里安查亚(Irian Jaya)是新几内亚岛西半部的印尼语名称。在印度尼西亚于1949年取得独立之后的十多年期间,这个人口不到200万的多山地区就成了印度尼西亚与荷兰的争夺目标。自1963年5月以来,印度尼西亚就一直统治着这个地区,但却遭到了称为自由巴布亚运动(Free Papua Movement)的当地造反组织的抵抗。虽然该运动在军  相似文献   

8.
印尼经济发展的地域差距与政府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全国由大小13,677个岛屿组成.在有人居住的3000多个岛屿中,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远在西方殖民者东来之前,爪哇岛便成为印尼农业最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中心.1602年,荷兰商人在印尼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殖民统治.从此,爪哇一直是荷兰的统治中心.荷  相似文献   

9.
一、总的劳工状况荷属东印度的劳动人口通常分为三类,最大的一类包括在自己田地上耕作和为他人耕作的农民;第二类包括种植园和运输业的劳工;第三类则为工业工人.荷属东印度官方统计所采用的分类法是以技术为根据并颇为符合于印度尼西亚的社会结构的.原料生产行业规定为包括炼糖业、茶业和咖啡业并一股包括所有种植园的生产活动;制造工业则包括那些使用机器和僱用五十名工人以上的工厂或工场的生产.乡村工业和小型工业主要由于其每一单位的工人数目很少和使用手工工具而列入其他类别.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荷属东印度政府以鸦片公营局制度取代鸦片包税制度,该制度的推行对荷兰殖民经济和华侨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以来国内学术界鲜有对荷属东印度的公营局制度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荷兰殖民者推行公营局制度的历史背景、模式特征和实质进行简要的分析,试图弥补这一空缺。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尼西亚在独立前是荷兰的殖民地,该国银行业起步较其他东盟国家晚且发展不充分,其国内种族、宗教、自然灾害和恐怖主义等不安定因素长期困扰经济运行,使银行业发展失去稳定的经济支撑。本文分析印度尼西亚银行业的现状和障碍性因素,并展望其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序言在荷兰的殖民统治下,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大种植园农业和小农农业并存的典型农业殖民地,有关土地的各种所有权问题是极其错综复什的,因此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的土地政策,土地改革计划以及土地改革的进展,无论是对这个新国家的建设方式或者是对经  相似文献   

13.
序言目前,印度尼西亚有三百五十万华人,占印度尼西亚总人口的百分之三。然而,这些华人在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并不十分悠久。在荷兰人来到印度尼西亚(十六世纪后半叶)以前,印度尼西亚几乎没有华人。后来,荷兰总督才开始把中国人作为廉价的“苦力”  相似文献   

14.
——印度尼西亚合作议会讨论印度尼西亚—荷兰关于西伊里安移交给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协定时,印度尼西亚共产党议会党团代表的发言.我代表共产党议会党团对政府愿意向合作议会报告印度尼西亚—荷兰关于西伊里安移交给印  相似文献   

15.
印度尼西亚指导经济发展的经历还不长。在荷兰的几乎达三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之后,印度尼西亚首先要为获得和捍卫它的独立而斗争,然后才是把一个几乎是以单一的农业为基础的殖民地经济转变成一个包含有制造业和工业部门的较为均衡的经济。在独立的头20年间,经济发展几乎没有得到多大的注意。到1965年国内政治斗争以“新秩序”政府的建立达到最顶点时,经济状沉严重恶化,主要部门的生产和投资下跌,政府预算赤字达50%,出口收入下降,通货恶性膨胀。  相似文献   

16.
游击战士     
茉莉芬暴动虽然被忠诚的军队成功地镇压下去,但是它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削弱了共和国的力量。荷兰和印度尼西亚的代表就两国今后的关系进行的谈判破裂了。荷兰当局通过对印度尼西亚方面施加压力,希望共和国政府迅速崩溃。1948年12月19日,荷兰发动了第二次“警卫行动”。日惹以往都未受到过进攻,这次却成了攻击的重点。“警卫行动”的第一天清晨五点半,荷兰的轰炸机就飞临日惹上空。飞机场遭到了轰炸以及机关枪扫射和火箭的袭击;印度尼西亚机场的防卫力量被打哑了;九百名荷兰伞兵空降下来。在这个成功的闪  相似文献   

17.
战后的任务     
印度尼西亚对荷兰军事“绥靖计划”的反抗不单局限于中爪哇。装备简陋的共和国武装部队,在正面的战斗中敌不过训练有素、武器精良的荷兰军队。但是,印度尼西亚人采用打了就跑的典型游击战术,成功地不断袭扰敌人。虽然多数城镇被荷兰人占领着,但是晚上并不“安全”。尽管1949年1月荷兰人部署了十四万五千人的庞大兵力,他们的交通线还是受到威胁,农村的广大地区仍被游击队控制。关于这个国家已经平静的烂言,由于印度尼西亚武装力量的骚扰行动而完全破产了。荷兰政府由于无法实现对印度尼西亚的全面军事控制,而且面对着国际上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8.
浅论苏加诺     
苏加诺是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第一次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可是史学界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迥然,例如有说他是“乌托邦”、“卖国贼”、“印尼奸”和“独裁者”等.我认为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持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把他放到原来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全面的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列宁曾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一、苏加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坚持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缔造了独立自主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26年,大学毕业的苏加诺,目睹荷兰殖民者的残暴,深知人民的疾苦,他挺身而出,抛弃工程师的职位,投身到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洪流中去.1927年他把在大学期间成立的“万隆总学习俱乐部”,改组成“印度尼西亚民族协会”,1928年改为“印度尼西亚民族党”(又译为“国民党”),其宗旨是争取民族独立,其途径是通过发动一场依靠自己力量和能力的自觉的群众运动.苏加诺从此逐渐成为印尼反对荷兰殖民主义侵略、为民族求解放的土著人的领袖.1929年在苏加诺领导的“民族党”推动下,10多个民族主义党派联合成立了“印度尼西亚民族政党协商会”(又译为“  相似文献   

19.
印尼华侨发展史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卡特(Cator.W.J)之所以把"1816年"作为时期划分的标准,是因为这一年东印度群岛随着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形势的变化,已由英国的中间统治,再度回到荷兰统治的时期.但是从荷印的政治经济史看华侨的命运,这一年并不能说是重要的转机.按照我的见解,由于土地法的公布,1870年,印度尼西亚民族便从受商业资本的剥削转变到受产业资本的剥削,这件事,无论对华侨的命运来说,或对荷兰统治东印度群岛的三百年间来说,都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年.  相似文献   

20.
据塔斯社雅加达讯,1962年10月13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真理报》刊载了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迪·努·艾地的文章,本报(印度尼西亚人民日报)全文刊载如下:自从1949年年底哈达政府与荷兰殖民主义者签订圆桌会议协定以来,由于荷兰拒绝把西伊里安归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主权范围之内,并且继续霸占它,致使西伊里安——印度尼西亚领土的20%——问题,成为印度尼西亚人民最为严重的殖民主义问题.虽然按协定本身的规定,荷兰同意在圆桌会议协定签订后一年内谈判解决西伊里安的地位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