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波 《工会论坛》2005,11(4):113-114
在诗歌鉴赏理论中,中国的滋味说与西方的美感论既有相通之处,也有本质的差异。中国的滋味说与西方的美感论均重视诗歌鉴赏中的情感因素,认为情感是诗歌审美鉴赏的核心,但中国的滋味说较西方的美感论更强调直观感受,更多地借助于想象而追求“象外之象,味外之旨”。理解虽然是两种诗歌鉴赏理论产生和深化的基础,但中国的滋味说将味觉与美感相联系,西方的美感论则认为视觉和听觉能带来美感。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精美的诗作 ,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多阅读古诗 ,有助于我们修身养性 ,有助于建设现代文化。孔子曾经说过 :“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对我们阅读、赏鉴古代诗歌方面有许多启迪。首先 ,我们应当认识到 :真实地反映生活、艺术地表达真情实感是一切文学作品更是诗歌作品的命脉所系。古人对此有着深刻的见地 :“气之动物 ,物之感人 ,故摇荡性情 ,形诸歌咏。照烛三才 ,晖丽万有 ,神祗借之以昭告 ,幽微待之以致飨…  相似文献   

3.
范守义 《外交评论》2004,(4):98-107
本篇论文是《论诗的音乐美》(1990年)之后的又一篇关于汉英诗歌比较研究的论文,试图从汉英诗歌的结构方面进行比较,探索诗歌结构的美学特征。论文提出句法单位、组合和序列的概念,指出汉语词组在汉语诗行中的语法功能性分布。论文亦描述了英语诗歌的平行、对称和非对称结构,汉语诗歌的对仗和排比结构。论文对汉语诗歌进行平仄模式、节奏模式、词类、语法功能、语义的5个层次的分析。论文描述了英汉诗歌中的词语重复的模式。对诗歌做句法、修辞、主题层次的分析。论文以具体的诗歌的翻译为例,讲述了如何把握诗歌翻译的文字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古典诗歌中的反衬手法。  相似文献   

5.
数字拆析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于古代诗词中,它是借用数学中的加减乘除法,将指示性概念的数字,拆合离析,巧善、匠心运筹.使之仿佛赋予生命,成为构建诗美的一个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6.
赵菲 《工会论坛》2011,(5):147-148
人们常以“慷慨”二字来形容曹植的诗风。诚然,曹植的诗歌是志深笔长、梗慨多气的建安诗歌的典型代表。然而,在曹植后期的诗作中,慷慨之气的背后常常充溢着一股深沉凄凉、无可奈何的孤独感。正是这样的孤独感,使得曹植的诗歌显现出内向化特征,更多地表现心灵深处的体验,因而使作品有着更加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沉悲壮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在各个领域。从表意的形象性、天人的和谐性、人格的象征性分别探析了中国诗歌在意境话语、形成渊源及意境实质方面所显示出来的不同于西方诗歌的民族特色,更从宏观上剖析了三者之间内在统一的关系,从而更清楚地展示出中国诗歌民族特色的风采,揭示出中国诗歌独树一帜,魅力无穷的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8.
陈三立是“同光体”诗歌的代表人物,为诗主张创新、别具匠心,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阔,显现了个人诗歌真性情。他的成就在近代诗坛上足可独鼎一足。  相似文献   

9.
旨在通过运动心理学和运动生理学的原理,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利用相互之间的联系,正确地掌握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更佳,学生训练热情更高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以其高度简洁精炼的语言、非常规和不规则的语法运用以及对于同一意象的不同阐释,注定在不同的层次上蕴含着模糊现象。因此,在诗歌翻译中,模糊语言或模糊译法对含蓄地表达古典诗歌的意境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也许,在有人眼里,“安全”这两个字,只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可是,你享受了生活的赠予,就会明白它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由意象组成的,诗歌的美感效应必须通过具体可感的意象才能表现出来。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点是由其内在功能的多样性决定的。意象的多样性功能主要包括抒情性功能、描绘性功能和象征性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杨巨源,中唐诗人。本文以杨巨源的诗歌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雄壮健硕以及清幽静谧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舒婷,是一位感情意识丰富的女诗人。在丰富的情感世界中,诗人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诗歌理想。笔者将重新解读舒婷诗篇,从中体悟诗人诗歌理想(“以退为进”→“以退为守”)的探寻。  相似文献   

15.
诗歌翻译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具有模糊性 ,其模糊语言创造美。它必然给诗歌翻译带来许多问题 ,包括翻译标准与方法。本文试图对汉诗英译翻译标准的模糊把握和翻译方法的灵活运用进行探讨 ,为译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玄言诗植根于盛行于东晋时期的玄学。玄学是以老庄思想为研究中心的哲学思潮,追求的是人格与精神上的优雅与从容。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当时的士人没有选择老庄那种追求自然无为的生活方式,而是追求精神上的修养。玄言诗正是在玄学思潮与当时士人心态的背景下产生的。玄言诗以玄理入诗,严重脱离现实,显得枯燥乏味,在东晋之时已备受诟病。稍后的陶渊明结束了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开创了平淡自然的新诗风。在他的诗中,依然有着玄言成分,但是与之前说教式的玄言诗不同的是,陶渊明将枯燥的玄理无形地融入诗中,平淡中见警策,使玄理呈现出新的风采。  相似文献   

17.
容器图式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在人类感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翻译学的研究也有所启示。文章分析了容器图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容器图式的视觉域投射及汉诗的散点透视与西方读者的一点透视之间的差异,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容器图式对译者审美想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删”与“敷”,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篇中提出的两种不同的遣词造句技巧与作文技法。在文学创作中,只有“善敷”与“善删”,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才能收到详略得当、文意相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诗歌意象的组合是诗歌话语的组织,可以从语言学角度对意象跳跃的成因、定义、存在基础及功能进行分析.以李白诗歌中意象跳跃为例,话语的语用含义是其存在的基础,能够起到丰富话语意义的作用.意象跳跃的大量出现以及用来构成跳跃的意象,使李白诗歌形成了意蕴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删”与“敷”,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篇中提出的两种不同的遗词造句技巧与作文技法。在文学创作中,只有“善敷”与“善删”,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才能收到详略得当、文意相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