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廖小琴 《求实》2007,1(7):72-75
小康社会建设是一个在社会经济、科技、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促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彰显精神生活的价值,而且已经为并将继续为精神生活的发展创造各种优越条件,不断促进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协调发展,以及精神生活自身的多样化发展、开放式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协调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中人的发展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最高价值取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社会协调发展必备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展并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协调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的选择,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和谐共进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单培勇 《求实》2007,3(9):24-26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人的素质与社会发展观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之间关系是互动中作用与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说到底是"依靠人"和"为了人"的协调发展,而人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在社会发展中,要正确处理"人"和"物"的主客体关系,激发社会的经济活力,促进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关键在于教育全国人民争做"四有"新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以德治国的基础环节,不仅能够协调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扭转社会风气,维护党的形象,提高政府的威信,更主要的是能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既要全面加强,又要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6.
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会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又会成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尤其是经济的多元化会带来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设好,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  相似文献   

7.
任兴文 《共产党人》2006,(12):13-13
——要进一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和彼此和谐。在这一系列协调发展和和谐关系的构建中,各级领导干部肩负重任。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公仆意识,自觉履行公仆职责。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协调发展、和谐共存的必由之路。本文论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要把发展的成果钵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在新的形势下,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注重改善人民生活,尽最大努力解决城乡低收入居民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本文以社会实践主体人为基点,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内涵,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阐释,全面发展是对人与人关系的文化解读,协调发展是人与社会关系的文化要义,以人为本则是在文化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的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经济发展。但是,强调经济发展绝不能忽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本身是人的生活和实践及其各种要素的有机统一整体。在这里,人是根本、主体、中心、出发点和目的,物则属于人,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而服务的;人为自身目的而从事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各种对象、关系、规范、制度则是人的活动赖以进行的条件、方式和形式;经济活动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治、文化、科教、国防等方面则为人所创造并为经济所决定,它反过来作用和制约着人和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根本来看待和处理社会生活及其实践中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2.
男女两性协调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性协调发展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女性发展得到重视,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素质,推动三大文明建设。实现男女平等、协调发展既面临传统与现实的挑战,又面临经济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开展切实有效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我国高校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保障,文章就高校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调发展为切入点展开了相关论述,从党员队伍的素质水平与高校的科学转型方面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从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权责分配、创新动力与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等方面分析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协调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要坚持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将校园文化融入党建与思政课,注重高校学生正确意识形态的培养,拓宽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渠道,坚持以人为中心的高校教育管理,进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静 《理论学刊》2006,(5):40-41
一、经济增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处,以及社会系统内部及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它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一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总的说来,和谐社会就是充满创造活力、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公共秩序稳定、人们和睦相处的社会。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构建和谐社会决定于经济增长的总体进程。只有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扩大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增加国民财…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与生活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3,(20):39-40
银川市区各公园,是人们休闲、健身的乐园,只见湖水荡漾,绿树成荫,人头攒动,人鸟相依,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让人爱之、惜之、喜之。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这种自然观,就是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  相似文献   

16.
刘远碧 《探索》2003,1(1):69-72
人的个性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社会进步的个体性基础 ,促进了人的个性发展 ;但是它又在某些方面抑制了人的个性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 ,必须辩证地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个性协调发展的关系 ,从而最大限度地张扬和发展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党员干部之友》2014,(1):58-58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会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又会成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尤其是经济的多元化会带来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设好,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进一步来说,要认清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是一些重要指标,但都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等。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政治制度的公正安排和权力主体对社会制度运作过程与结果的持续正义是社会和谐的两个重要因素。只有权力主体具有良好的行政伦理修养,并充分发挥行政伦理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才能使社会生活诸要素融洽互动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社会学为我们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发展观.本质上,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因而,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建构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立足于现实人的发展需要,实现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