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当前两岸关系新形势为建设海峡经济区提供新机遇 1、海峡经济区是中华民族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以后,胡总书记一再提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台湾领导人也认同“九二共识”,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经济,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概念,包含了台港澳和祖国大陆在内的经济的总称,这从本质属性上对两岸经济关系作出了明确的定位,也就是说台湾、大陆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中华经济体制的一部分。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台湾海峡为地缘特征的经济区。  相似文献   

2.
李新 《团结》2013,(2):65-66
随着两岸“三通”的全面实现.两岸之间的文化以及学术交流也大大加速和繁荣起来。2010年10月,湖北黄冈——即宋代大文豪苏轼得号“东坡”的贬谪地黄州召开首届“东坡文化国际论坛”.遍邀两岸三地乃至国际“苏学”研究学者参会。笔者当时尚在河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亦有幸受邀参会。  相似文献   

3.
林安梧 《民主》2006,(11):30-30
由叶圣陶研究会与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于10月6日至9日在甘肃省天水市召开。与会两岸学者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主题下,就伏羲文化与中华文化、周易与和合哲学、周易与儒学、伏羲文化与西方文化之比较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研讨会开幕当天,正值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主办方举办了"天涯共此时"中秋联谊晚会。来自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晚会现场充满了欢歌笑语和浓浓亲情。研讨会闭幕后,全体与会代表到天水伏羲庙祭拜了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参观了麦积山石窟、李广将军墓、卦台山和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等名胜古迹。与会的台湾和香港学者,为天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感染,激动不已。来自香港、台湾的林安梧、文幸福、黄坤尧等教授纷纷即兴赋诗,欣然命笔,抒发情怀。本刊特发表他们的诗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娄杰 《团结》2007,(4):26-28
"一国两制"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为解决祖国和平统一问题而提出的科学构想,其涵义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通过保留两岸原来社会制度的途径实现国家统一,两岸两种社会制度和平共处、长期共存,台港澳作为中国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政府,享有高度自治权。这一构想先后在解决  相似文献   

5.
何勇海 《民主》2007,(2):11-11
春节将至,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近日表示:“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待到何时?”“城市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忽略、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以及商家对洋节的炒作让传统的年俗文化越来越消退,中国应当尽快启动春节申遗工程。”几千年来,春节一直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然而近年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春节,已很  相似文献   

6.
正"茅山道士"坐困愁城收入问题,对低速爬坡长达十多年之久的台湾民众来说,的确是个长期焦虑的问题。最近几年,对比当年的其他"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岛内民众不由得生出"穷忙"之慨叹。2012年台湾"主计总处"以及"劳委会"统计显示,台湾平均每名劳工工作2140.8小时,工时全球第3高,仅次于新加坡与香港。但辛苦工作却得不到同等回报,薪资16年来没调涨,台湾劳工时薪仅8.69美元、折合新台币仅255元,不及新加坡520元的一半,在亚洲四小龙中居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1)
我国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背景下,文化对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和影响越发凸显。我们要正确把握文化建设"六个一"的核心内容,共同构筑我国的文化之魂。  相似文献   

8.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所谓“天人合一”;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所谓“人际和睦”;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所谓“身心和乐”。其中,“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生态环境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学习培训权利,加快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局工会在全港工会系统组织开展了“上海港职工文化技术状况和学习培训需求调查”。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职工文化技术水平,现提出如下建议。一、着力提高全局职工技术文化素质根据本次调查,反映出全局技术工人队伍存在“两低一高”(技术等级偏低、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偏高)  相似文献   

10.
李守东  卢立业 《侨园》2012,(2):65-67
从孟子敬创建"义隆泉"算起,在大东区珠琳路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老龙口已走过了将近三个半世纪,堪称见证沈阳历史的"活化石".从康乾盛世到鸦片战争,从军阀混战到伪满乱局,从建国中兴到市场转型,老龙口经历数不尽的生死磨难.引为自豪的老龙口渐渐崛起,这不过是近几年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