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因素与美国对华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国对外政策中,文化因素,特别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对一个国家的外交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分析美国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认为上帝选择的"使命观"和实用主义对美国外交具有深刻的影响.中美两国从18世纪开始交往以来的二百多年历史中,这些特征在美国对华外交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Abraham S. Becker 《后苏联事务》2013,29(3):233-260
This paper surveys some of the outstanding issues and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dimension of Soviet involvement in the non-communist Third World over the last 30 years. It attempts to identify and integrate salient features of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Soviet economic policy toward the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fter a survey of the evolution of Soviet arms transfers and economic aid and trade relat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oviet policy and prospects for future chang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s: 124, 420. 相似文献
3.
4.
朴槿惠在韩国总统竞选期间与胜选后多次指出,要改善对朝关系,既不继续大国家党李明博政府的强硬政策,也不采取民主党金大中政府与卢武铉政府的“阳光政策。’’,宣称要走“第三条道路”。本文首先分析另外“两条道路”,即“阳光政策”与李明博对朝政策之间的主要分歧。以此为背景,本文从影响朴槿惠对朝政策的因素入手,指出朴槿惠对朝政策“第三条道路”的出发点是要改变另外“两条道路”非“软”即“硬”的做法。总体方向上很可能是安全上继续保持强大威慑与高压态势,但在经济合作等层面释放更大善意与灵活性。在不降低李明博政府强硬政策“硬”的一面的同时,继承“阳光政策”“软”的一面,甚至会更软。最后部分也指出了在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后“第三条道路”的实施前景。 相似文献
5.
Arthur L. Lowrie 《中东政策》1995,4(1-2):210-219
6.
Eduardo Alemn 《拉美政治与社会》2006,48(3):125-155
Legislators who control the congressional agenda have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over the membership at large. Policy gatekeepers can restrict change to outcomes they prefer over the status quo and can use this prerogative to keep a legislative party or coalition unified. This article examines agenda-setting rules in 26 Latin American chambers, shows why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is theoretically relevant, and reveals som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making with evidence from Argentina, Chile, and Mexico. Majority leaders in the Argentine and Chilean lower chambers have successfully blocked passage of legislation opposed by most of their fellow partisans despite the lack of codified gatekeeping rights. Since 1997, none of the major Mexican parties has benefited from the gatekeeping rights established in the rules. Instead, the benefits have come from the parties' advantageous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other parties on the steering committee setting the plenary agenda. 相似文献
7.
Marie Lavigne 《后苏联事务》2013,29(3):269-276
This article looks at collective memory formation—the study of monuments, memory, and public space—through a political science lens. An explicit theoretical focus on power relations in "monumental politics" and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featuring large-N comparative analysis are combined to examine the process of monument creation, destruction, and alteration. Using a new database on monuments in 26 post-communist states over a 25-year period, patterns of monument transformation are identified, and official and private efforts to transform monuments are systematically compared across different regime types. The complex implications of private provision and alteration of monument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
Takashi Oka 《Asia-Pacific Review》2001,8(1):10-20
George W. Bush was inaugurated as the new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n 20 January 2001. How will the change in personnel influence Washington's approach to its relationship with East Asia and, in particular, with Japan? Takashi Oka, a Washington-based consultant to the Liberal Party of Japan who was for many years a correspondent of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considers this question in the following article. Oka argues that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the US-Japan alliance has not lessened with the end of the Cold War,and that in order to confront the security challeng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Japan's position within the US-Japan alliance needs to change from that of a protected subordinate to that of an equal partner. For this to be possible, a politician with sufficient vision and power, someone with a clear foreign policy, who is strong enough in domestic politics to carry out that policy, needs to emerge in Japan. 相似文献
9.
10.
美国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对两岸关系的政策立场,以"不统、不独、不武"为中心点,游离于和平统一与和平分离之间.本文以美国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初对中国和平统一的正面态度和世纪之交对两岸政治和谈的敦促鼓励为例,说明美国对两岸统一、和谈的接受度,与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需求及两岸关系的紧张程度这两项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即美国越是需要在全球事务上与中国进行战略合作,就越有可能接受中国和平统一的政策选项;两岸关系越是紧张,美国就越有可能敦促双方进行政治对话.台湾第二次政党轮替以来两岸关系的迅速发展可能减少美国促谈的诱因,但以往两岸关系持续紧张的遗绪,中美全球战略合作的需要,国民党当局对统一诉求的淡化,以及美方部分人士对中国和平统一的开放态度,将足以抵消上述这一不利因素,并由此决定了美国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乐见两岸进行政治对话的既定政策. 相似文献
11.
亨利·基辛格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美国外交传统的批判.他以一种欧洲文化的视角考察美国外交传统,分别从地缘特征、思想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进程等方面提出了美国外交传统的岛国性质、例外论、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二元对立等基本属性.同时,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及其外交政策本身已成为美国外交传统的一部分.从沃尔特·米德所提出的美国外交传统划分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基辛格的思想及政策归入杰斐逊传统兼具汉密尔顿传统特征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美国气候政策转向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布什政府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以来,美国的气候政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是否采取强制性温室气体减排更是成为其内外公共政策领域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指出,美国新一届总统候选人的气候政策与布什政府有根本差别.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后,本文发现,这种政策转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两党政治及利益集团的复杂博弈.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政策动向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能影响.最后,本文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 ,美国外交决策系统由原来的相对集中和由总统占垄断地位向一个开放和多元的系统转变。本文使用政治的分析方法考察了美国对华决策系统的结构以及各个要求的作用和影响 ,并提出通过影响国会、利益集团和媒体的要求进而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15.
自1974年以来,缅甸就与美国合作反毒。美国政府向缅甸政府提供8 660万美元的援助,从1974年至1988年分14年付清,主要用来训练缅甸反毒官员和购买用于反毒行动的零件和设备。从美国药品服用管理局获悉,缅甸的努力阻止了价值190亿美元的海洛因流入西方特别是美国的街头。尽管1988年以后美国中止了援助,但在没有任何实质性外部援助的情况下,从1988年至1996年问,缅甸仍阻止了价值450亿美元的海洛因流入美国的街头。同时,缅甸国防军围剿了“金三角”坤沙的孟泰军,迫使坤沙无条件投降。在这场反毒战斗中,美国和西方世界不仅不承认和鼓励缅甸的努力,反而实际上通过实施武器禁运,对缅甸的反毒战斗设置了障碍。 相似文献
16.
17.
民族国家的缔造不仅是一个经济、政治实体塑造的过程,也是一个民族精神、政治文化不断洗练升华的过程.曾经被那些美国新教徒视为"山巅之城"的美利坚共和国,其缔造、成长和最终崛起为世界性强国,无不是牢牢扎根于带有美国特征的精神土壤之中. 相似文献
18.
军工复合体对美国军控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军工复合体是美国最强势的利益集团之一 ,美国的军控政策是其重点影响的对象。一方面 ,它出于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积极参与影响美国的军控政策 ;另一方面 ,它所具有的强大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使它具备了对美国军控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的能力。军工复合体对美国军控政策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同一般利益集团相比较 ,美国军工复合体参与影响军控政策有着鲜明的特点。“9·11”之后 ,军工复合体对美国军控政策的影响进一步凸现 ,这种势头可能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阐释美国外交政策的方法--读《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对美国外交政策进行分析、阐释和预测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 ,如何以一种适当的方法来解读错综复杂的当代美国外交政策。《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① 一书体现了为应对这一问题而进行的努力。该书作者、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美国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沃尔特·拉塞尔·米德向人们提出具有启迪意义的阐释方式。一米德在书中提出的一个核心论点就是 ,正确理解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 ,关键在于承认并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传统。米德认为 ,自美国独立以来 ,对外政策在美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对于其他大国 ,美国对外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