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眼看着数百年来逐渐形成的帝国主义殖民制度正在分崩離析。殖民制度的瓦解过程,同时也就是亚非两洲的独立自主国家的复兴和产生的过程。民主势力的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首的欧洲和亚洲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形成,为正在争取真正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的各国人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哲学的主体自由观,有"理性自由"和"意志自由"之分."理性自由观"从主体认识论出发,建构了以"理性"为基础和核心的自由观,其代表是康德、黑格尔."意志自由观"从存在本体论出发,建构了以"意志"为基础和核心的自由观,其代表是叔本华、尼采.别尔嘉耶夫从人格主义出发,建构了以"个性自由"为基础和核心的自由观.别尔嘉耶夫的"个性自由",与"理性自由"和"意志自由",有认识取向与伦理取向、单一性与完整性、服从与创造、抽象与具体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经济宪法"概念是德国弗莱堡学派用于整合其秩序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工具,它对"欧洲经济宪法"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由于欧盟是一个"没有国家的市场",法律在对市场的规制方面发挥的作用就愈加重要。在欧盟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欧洲经济宪法"也愈益完善,并以自由竞争与自由流动这两个原则为核心,建构了一系列规范共同市场、成员国与私人经济体之间关系的宪法性原则,从而在保障欧洲市场统一的同时,也有效地实现了保护个人自由等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学与自由     
苗炜 《新民周刊》2012,(41):80-80
有个美国黑人诗人,当年老不写为黑人争取自由的主题,结果受到了很多批评,这位诗人说,我又不是自动唱机,你扔里头两钱,我就得唱一曲,还得你点播的。自动唱机英文单词是jukebox,如今很多意见领袖都是jukebox,每有大事发生,就出来唱一曲儿。诺贝尔文学奖揭晓那天,我在五棵松篮球馆看NBA季前赛,热火打快船,詹姆斯、韦...  相似文献   

5.
洪流 《新民周刊》2012,(27):88-88
当老百姓为了国家而多生时,没人告诉老百姓谁来为多出来的人口买单;当老百姓为了国家而少生时,同样也没人来告诉老百姓谁将为无儿养老者买单。最近的两则消息让人震惊。一则是关于生的。讲的是一个怀孕七个月的孕妇,因违反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而被强制堕胎。事后,当地有关官员被予以"纪律处罚"。一则是关于死的。讲的是一个被照顾了十八年...  相似文献   

6.
马骏驰 《欧洲研究》2020,38(4):71-94
西方国家对匈牙利"非自由的民主"批评过于片面,忽略了已有制度为政治和经济组织提供的激励以及这些组织对制度的影响。转轨后匈牙利的政治制度为政治组织提供了进一步维持集中化的激励。经济制度则给组织带来了推动制度变迁的激励。最终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逐渐相互促进和兼容,形成了稳定的制度体系。由特定政治和经济组织组成的联盟则从这一体系中获得收益。总之,"非自由的民主"体制是制度与组织、制度与制度的互动结果,而非欧尔班在任十年的个人"功劳",因此,有必要以制度演化的视角来解析匈牙利的制度体系及其起源与演进动力。  相似文献   

7.
钱亦蕉 《新民周刊》2012,(17):26-29
"只要你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你对社会的检讨是真实的,你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不是为了引爆眼球,不是为了个人目的的话,当你的心与大众的心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那么你就不用担心大众能否接受,电审能否接受,电视台能否接受,这些都不是问题。"  相似文献   

8.
叶江 《美国研究》2003,17(4):7-21
"安全困境"概念源自于霍布斯悲观的"自然状态"理念,自其运用于国际政治研究以来,不论防御性现实主义还是新制度自由主义,乃至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进攻性现实主义都承认它的真实性.但是,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可以通过"囚徒困境"博弈来解决"安全困境",防御性现实主义认为能部分地运用"囚徒困境"博弈来解决"安全困境",而进攻性现实主义则认为不能用"囚徒困境"博弈来解决"安全困境".进攻性现实主义强调在安全困境中国家不可能通过制度和合作,而只能通过主动进攻和扩张权力,乃至通过建立区域霸权来争取本国的安全.但进攻性现实主义却反对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因为该战略以建立世界帝国为目的,从而模糊了国家的安全目标,以致不利于美国在安全困境中谋求真正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职人与神业     
花2500元吃十五分钟的快餐,这样的餐馆是不是太坑爹?还要告诉你的是,这家餐馆只有十个座位,躲在一座办公楼的地下室,连厕所都没有,却必须至少提前一个月预约……更要命的是,你要为这样一顿饭,飞到日本东京!但《米其林指南》郑重地告诉你:你一生值得为这顿饭,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福特政府亚太政策的分析,本文认为维护因越战失败而受到严重损害的美国国家信誉,是福特政府调整亚太政策的最重要推动因素之一。福特政府不仅在西贡倒台前就向国会争取给南越政权更多的援助,在西贡倒台之后,更是通过果断使用武力解决马亚圭斯事件、重申对亚太地区盟友的承诺来化解一些亚太国家对美国可能放弃盟友的担心和维持美国作为盟友和"自由世界"领袖的信誉。福特政府之所以拖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也是因为担心调整与台湾的同盟关系会进一步损害美国在亚太盟友中的信誉。国家信誉实际上是一种无形资产,维护信誉的考量对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都具有深刻影响,信誉与对外政策的关系值得学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时尚家居     
《新民周刊》2012,(8):94-95
1便携"隐私"帐篷这款"隐私"帐篷可以适用于多种款式的单人床或儿童床,每当你需要私人空间的时候就可以将它拉起,将自己与外界环境或他人隔开,从而享受属于自己的个人世界。2唱歌的枕头悲伤并不痛苦,痛苦的是在你悲伤时没人来安慰你,而这款创意的音乐枕头或许能在你伤心、郁闷的时候给你带  相似文献   

12.
中德关系中的“西藏问题”及其历史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公众对西藏的高度关注和诸多误解有其深刻的历史和心理根源,即关于旧西藏的"香格里拉神话"。探险是二战前德国保持对西藏地区"接触"的主要形式。德国探险者制造了一个德国版的"西藏神话",并渲染了中国关于"西藏问题"的"负面形象",深刻影响了德国公众在西藏问题上的心理结构。我们要更加重视"基础性"的工作,争取利用有效方式破除西方人意识中的"香格里拉神话",告诉西方公众一个真实的西藏。  相似文献   

13.
历史经验表明,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在政治上取得自由是他们争取完全独立,即取得经济独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先决条件。在现代条件下,当世界上存在着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打击下正趋于崩溃的时候,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形式上的独立也可能使殖民地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是国家利益冲突与协调的具体文字表达,国际法的遣词造句对维护与争取国家利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1977年东盟与日本首脑会议联合声明中的日本援助承诺为例,分析了东盟和日本如何利用国际法的用语模糊来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的.  相似文献   

15.
《路标》文集作者之一基斯嘉科夫斯基,从法律与个人自由、法制与政治妥协、法律与政治利益、对法律的敬畏四个方面,剖析和批评了俄国知识分子的法律意识。俄国法律意识的缺陷主要由三个原因造成:一是俄国知识分子重个人道德律法、轻社会律法的传统观念;二是俄国大众的传统法律文化的特性;三是俄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意识和理想主义。在基斯嘉科夫斯基的批评与分析背后,他所参照和依据的标准是西方近现代法律思想的基本原则,即社会法制以保护个人自由为前提,宪政国家以政治妥协为基础,法律高于暂时政治利益,法律是内在精神因素等,同时也依据近现代俄国法制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相似文献   

16.
作为法国宪法原则的"世俗性"因为近年涉及穆斯林服饰的判例而受到限制宗教自由的指责。但这些指责背后存在着误解法国"世俗性"斗争面向、把"世俗性"等同于政教分离的问题。法国的"世俗性"原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斗争性的原则,因此区别于英美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政教关系模式。在"世俗性"形成的第三共和国时期,政府采取各种立法措施以降低天主教会的政治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同时巩固了共和政权、保护了个人相对教会的自由。世俗原则列入宪法后,在法律实践中主要作为限制国家权力的规范,可在特殊场合,如学校,承认教师对学生服饰的管理权。从结果上看,确实是少数宗教的成员成为法律限制的对象。法国社会本身排斥宗教因素之表象、成为新国民认同的"世俗性"以及作为正式组织之教会的缺失才是令问题变得棘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曹中屏 《当代韩国》2021,(3):110-125
1919年"三一运动"中朝鲜半岛人民群众的"独立万岁"运动与民族主义者争建临时政府的运动几乎并行发展,运动中出现的这两种潮流,严重影响着半岛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走向和发展趋势,有深刻的历史教训."三一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运动的展开过程及其性质、民众呼喊"独立万岁"的流血斗争中其指导者在国内外组建"临时政府"的情景,以及统合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历史定位显示,"三一运动"体现的时代精神是:朝鲜半岛,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男女、信仰、阶层的全民族的团结、战斗精神.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是朝鲜人民反日独立运动各派别共同奋斗的结果,标志着旧的以复辟君主制为目的的势力退出了历史舞台,民主共和思想(包括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主义、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朝鲜半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相似文献   

18.
"民主扩展论"是当前美国和西方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界占有重要地位的学术理论之一.它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便已出现,但受到众多理论家的推崇和追随却是90年代以后的事.近年来,伴随美国对其超级独霸地位的追逐,独家垄断对国际事务主宰权和以武力干涉别国国内事务的欲求几乎不可避免地成了它迫切而现实的需要.这种现实的需要促使美国国内的某些理论家去为这种欲求寻求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依据."民主扩展论"在这种情形之下应运而生.它所宣扬的核心论点是:"民主"和"自由"价值理念在世界范围的进一步扩展需要靠美国等少数掌握了民主"真理"的国家以武力干涉其他国家国内事务的方式才能实现.本文通过对民主和自由最本质的价值内涵和当今世界最根本的国际政治现实因素的深入分析和对比,揭示了这种理论所表现出来的理性价值的二律背反:它虽然在理论上以扩展"民主"和"自由"价值观的必要性为"依据",但它在本质意义上却走到了与民主和自由价值理念相悖的价值立场上--即以民主和自由的理性价值来为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非理性诉求辩护.  相似文献   

19.
求子若渴     
陈冰 《新民周刊》2012,(41):26-29
造化弄人。让容易的太容易,让艰难的太艰难。那些仍在漫漫求子路上蹒跚而行的人们,每天都在上演着人生悲喜剧……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如果话筒伸向一对求子若渴的夫妻,他们会告诉你:幸福就是拥有一个宝宝。按照全世界不孕不育发病率10%-15%计算,每十对夫妻中就有一对会遭遇生育障碍。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除了那些自然法则中的"...  相似文献   

20.
银培萩 《当代亚太》2022,(5):66-104+167
数字化革命带来了经济繁荣,加强了国家间的数字相互依赖,也赋权于一批聚集于硅谷的“科技精英”。执行业之牛耳的科技精英们有独立的政治偏好,他们影响力的本质是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理论来解释?既有文献注重体系层次和国家层次,省略或轻视了个体精英在国际政治经济结构中的施动性。文章建构了一个以结构性权力来解释科技精英的个人政治影响的理论框架——科技精英掌握着较强的生产和知识结构性权力、较弱的金融和安全结构性权力。他们一方面对权力进行“跨结构转化”,另一方面也借助“金智复合体”机制来实现政治影响。结合两种机制,科技精英致力于将“自由世界主义”意识形态嵌入国内和国际政治议程。通过对元宇宙公司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国内政治中的“扎克现金”、左翼议题;在国际政治中的“元连接”、天秤币、卫生治理、气候治理等六项行动的过程追踪,文章阐释了上述机制如何被付诸实践。尽管科技精英不会撼动民族国家的基本框架,但仍在争取对Web 3.0时代去中心化的网络活动和“虚拟—现实交互式”空间(元宇宙)的领导权。具有自由世界主义意识形态的科技精英越多,对现存民族国家框架的潜在挑战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