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方银 《当代亚太》2011,(5):6-26,5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韬光养晦"一直是中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同一时期,美国总体上执行了一种"接触加遏制"的两面下注的对华政策。本文对"韬光养晦"与"接触加遏制"这一中美关系中的战略组合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的"接触加遏制"政策存在若干内在矛盾,它实际是一种低水平接触加低水平遏制的政策。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接触加遏制"政策中的接触力度减小、遏制力度加大,这增大了"韬光养晦"政策的难度,降低了"韬光养晦"政策的效果。由于中美利益处于深度相互依赖状态,中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韬光养晦"对"接触加遏制"这样的战略组合,使双边关系能在一个更为稳定与可持续的基础上,向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国领导人在严肃外交之余,适时展现个人魅力,或许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2月17日晚,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结束了对美国的正式访问,继续前往爱尔兰和土耳其。80多个小时,30多场活动,习近平的访美行程安排相当紧凑,但是硕果颇丰,仅以中美经贸合作为例,双方签订了各类贸易、投资和合作协议149项,总金额约386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中国崛起"与"中国威胁"--美国"意象"的由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锋 《美国研究》2005,19(3):33-59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美国甚嚣尘上“中国威胁”论并非只是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或者多数美国人对中国问题缺乏了解,而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一种必然反应。“中国崛起”及随之而来的美国的“中国威胁意象”,既与美国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独特的地位有关,也同美国在中国问题上传统所坚持的“价值、利益和政治”所驱动的政策需要紧密相联。这种“意象”与美国的意识形态因素关系较少,而更多地与美国在国际权力结构中的地位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钟明 《新民周刊》2012,(27):40-42
苏哈抛出的阿翁钋中毒疑案已不可避免地引起巴勒斯坦地区的骚动。8年了,阿拉法特的灵魂并未安息。2004年10月,被以色列软禁近3年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突然发病,随后被紧急送往法国贝尔西军医院救治,然而终于在两周后即11月11日不治身亡。由于贝尔西军医院和巴勒斯坦方面对死因秘而不宣,且阿拉法特的"病症"也和正常疾病极...  相似文献   

5.
王睿恒 《美国研究》2020,34(1):44-65,M0004
乔治·凯南是美国冷战初期遏制战略的缔造者和苏联问题专家,曾对美国外交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他担任国务院政策规划室主任期间。但是,由于对中国社会和历史缺乏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凯南眼中的中国虽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却是一个自大排外自私冷酷又不讲原则的古老民族。这种负面的中国印象直接影响了乔治·凯南对中美苏三国关系的定位以及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乔治·凯南的文化教育背景、好友小约翰·戴维斯的影响及其信奉的现实主义政治理论是影响他的中国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立新 《美国研究》2015,(2):150-157
<正>以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来华为肇端,中美两国人民的交往已经走过了230年的历程。在这二百多年的交往中,两国有过尖锐的冲突和对抗,甚至兵戎相见,但在绝大部分时期,中美之间保持和平、互利甚至友好与合作的关系。从1784年开始的对华贸易有助于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打破英国的贸易封锁,积累发展经济所必需的资金。大批传教士来华,给中国带来现代性的观念和新式教育,同时也改变了美国对东方的认识,而一波又一波的赴美留学热潮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