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民周刊》2012,(50):18-25
有些遭遇是选择的结果,有些遭遇却无从选择。自然灾害——比如大地震——是无法选择的,但不同的道路摆在同一群年轻人面前时,他们依从习惯、别人的期待和天生的性格倾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结局大不相同。这组图片展示了不同的人在2012年做出的选择和他们承受的代价。在这个时代里,一个人、一个社群、一座城市、一个国家,都可能在短短...  相似文献   

2.
萧唐 《当代韩国》2006,(2):87-90
在1917年的冬天,韩半岛已经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江原道一带连降大雪,雪灾阻断了各地的交通,使很多村子都与外界隔绝了。灾情十分严重,饿死冻死了许多灾民。第二年开春时,韩总督府的灾情报告里有这样一段记述:在山沟单独居住的一户人家里有四五具尸体,是饥饿而死。有关人员在察看房间时,无意中发现房梁上挂着一包东西,拿下来一看,里面竟是四五斤雪白的大米!在场的人都很不解:都饿死了,还留着大米干什么?当地的人说,那些米是准备为父母祭祀用的。①即使饿死也不动用祭祀的米,这也许有些极端,但这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韩民族独特的道德观和…  相似文献   

3.
荷赛属于记者。可是这个街拍时代,人人似乎都是记者了。那么,荷赛属于人人吗?看看这些获奖照片,似乎也不是这样。有人慨谷登堡之前每一本书都是经典,谷登堡之后,这个世界不过多了一大堆文字垃圾。这个判断太愤世嫉俗了。不过,如今也号称"读图时代"了,有多少图像是值得去读一读的呢?  相似文献   

4.
周克华被击毙一周以后,对周克华死讯的质疑未见平息,反而从最初的"被击毙还是自杀",升级成"死的到底是不是周克华本人"。周克华的死像是一面三棱镜,立在公权和公众之间。"这到底是公民意识的觉醒,还是怀疑一切的执拗?难道猜疑猜测,真的成了多元时代的隔离墙?"  相似文献   

5.
"无缘死"现象经日本NHK电视台传播以后迅速成为日本社会学界关注的热点,其相关研究在近五年来也层出不穷。日本学界将"无缘死"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于共同体解体,即包括家庭功能的衰退导致的家庭的解体、雇佣制度变革带来的大规模失业等,日本正迈向个体化时代。从这些研究结论不难看出,日本社会学界并未摆脱共同体主义意识形态预设,依然将共同体看作是稳固、静态、有凝聚力的集团,认为"无缘死"是日本家庭、村落、企业等共同体凝聚功能失效的后果。然而,这一意识形态预设不仅在理论上存在矛盾,也与日本社会的经验不相符。  相似文献   

6.
黄祺 《新民周刊》2019,(1):50-53
当人均收入到达一定程度,“人”本身的发展就成了一个社会里最重要的事。“人”本身的发展,主要涉及的就是医疗和教育。2018年,医疗健康界可谓大事不断,有些是成绩,有些是丑闻,有些值得欣慰,有些充满争议。  相似文献   

7.
1995年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因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裘元伦本文题目上写的是“1995年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因素”,这个用语其实并非十分贴切。因为当前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因素,有些在1995年之前就已经开始,有些则在1995年之后将继续发展,所肯定的一点只是,...  相似文献   

8.
毕会成 《新民周刊》2023,(28):30-33
<正>人牲被推下献祭坑之后才有了《封神榜》。人牲这些为神话时代所纳的税,经此艺术变形却转化为一段美丽的文化乡愁。人牲被献祭,有了《封神榜》读《封神演义》的明朝原本,你会发现,上了封神榜并非像通常认为的那样,代表了一种永生的承诺,是在另一个空间中继续此世的生活,而是对此世生活的中断;而且是强行的事故性的中断,不是寿终正寝那样的自然中断。直白地说,上了封神榜就意味着退出或即将退出人世,也就是“死”了,它的历史原型是李硕在《翦商》一书中着力考证的人祭制度。  相似文献   

9.
张生 《新民周刊》2012,(20):70-71
因此,慢跑也只是某种形式的药片而已,美国人拼命锻炼与拼命吃药其实是一回事,尽管它们在美国现实生活中的并行不悖多少让人感到有些奇怪也有些荒谬。  相似文献   

10.
正民俗学中的死亡文化日本人的生死观与丧葬礼仪[日]山折哲雄/著熊淑娥/译2015年2月/33.00元日语"死生观"的表述将死用在生的前面,言外之意是"接受死亡即是向生,生即是对死的觉悟。"日本人自古以来是如何认识"死亡"的?本书追溯日本人遗骨崇拜的源流,通过对死亡与丧葬礼仪的结构进行分析——其中不乏天皇的事例,揭示了日本人生死观的特色。此外,作者对天皇生理性死亡与社会性死亡差异的考察也为王权及其继承的视角增添了新意。  相似文献   

11.
新书推荐     
《新民周刊》2015,(12):85-85
《黑色大丽花》 1947年1月5日,一名年轻女子受尽凌虐的尸体在洛杉矶的一处空地中被人发现。女子生前美丽的容颜被人用利刃从左耳到右耳划出了一道可怖的怪笑,躯干上的创伤更是令人不寒而栗。她就是“黑色大丽花”——她的死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桩黑色悬案。一种黑暗的痴迷驱使着两人去挖掘她过往生活的每一块碎片,去天涯海角搜捕杀害她的凶手,去毫无保留地占有这个女人——即便是在她死后。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世界新秩序问题由于以下两个原因而成为时下令人关注的、重要的问题:一个全球性的原因是因为它包含着国际关系状况及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向,另外一个国家的原因是因为国际关系状况及其发展趋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解决南斯拉夫危机的方法上。首先,关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全球方面,某些人相信,这纯粹是政治宣传,在国际关系的政治、法律,经济等结构中都没有基础。另外有些人则相信我们是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和轮廓形成的见证人,这个新秩序应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化进程中的韩国文化遗产年李春泰一、引言世界化时代,至少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了。19世纪,西方工业化国家通过极其野蛮的武力征服了世界,并建立了遍布全球的殖民体系,这是世界化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侧重于政治和军事。随着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并非是单单为了儿子的生命而感到担忧,他更担心集中营会摧毁雅哥夫的意志并迫使他与德国人合作。在伊巴露丽于1985年在巴塞罗那出版的一部书的一些回忆录中,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这些事实以后既未得到确认,也未见有反驳。她写道:在1942年在前线曾征集成立了一个营救雅哥夫的专门小组,当时,雅哥夫在查克赛恩豪泽。在小组成员中曾有西班牙人胡塞·巴罗·穆依索,化名以法兰克时代等官“加罗波依·齐维士”为代号。但这次行动以失败和小组人员的全体阵亡而告终。雅哥夫自然也有担忧,他担心由于拷问、采取专门手段以及使用特殊的药品会把他摧垮,使得他在父亲为人民心目中成为叛徒。他对这种情况的担心、甚于一死。1943年4月14日雅哥夫被投入集中营作为障碍物的铁笈篱之内,一小时后被开枪射死。  相似文献   

15.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1979年11月9日。科隆贝双教堂——古老的法国北部小镇,笼罩在云雾一般的细雨中。寒冷的秋雨纷纷扬扬,飘撒在小镇公墓一座普普通通的墓地,墓地四周摆满了一簇簇鲜花,晶莹透明的水珠在红色、黄色、  相似文献   

16.
读家     
《新民周刊》2012,(13):18-21
环球热点A俄罗斯空难频频,天灾还是人祸?俄罗斯UTair航空公司一架ATR-72客机4月2日晨在西伯利亚秋明州坠毁,31死12伤,这距离上一宗俄冰球队空难44人身亡尚不足7个月。2001年至今的11年内,俄罗斯飞机在俄联邦及境外发生死亡人数超过30人的大规模空难至少有12宗。  相似文献   

17.
一、建筑艺术 老挝自川东—川铜时代以后至万象国结束时代留存至今可供研究的各种古建筑实据,只有佛教方面用灰砖石料建造的讲经殿、佛塔、藏经阁和佛堂等古迹。然而经过历代整修扩建,有些已经与原貌迥异,有些已被拆除重建;有些佛寺的历史勉强可知一二,有些佛寺的历史已无法追溯。此外,因缺少有技艺的本地工匠,修缮工作不得不依  相似文献   

18.
彤彤 《新民周刊》2015,(22):102-102
近年来,新科技研发下的新建材以及新技术,逐步应用到了我们传统却悄然巨变的装修产业中。时代步伐飞速快进,有些让人应接不暇。然而,尽管如此,是否在你的内心中仍存有一个疑惑,那就是——装修,如何才算得上可靠,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彻底放心?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新民周刊》2012,(25):91-91
《德国人会死绝?》1979年,君特·格拉斯夫妇前往中国等亚洲国家旅行,在旅行进行期间及其前后,作者构思出一部从未被拍成影片的电影剧本:北德的一对中学教师夫妇哈姆和朵特踏上了亚洲之旅,可不论在曼谷、孟买,还是在巴厘岛上,尽管第三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20.
皇帝的盒饭     
当今天的盖浇饭已不见卷心菜,其内容之奢华也远远超过周天子的时候,我心中的盖浇饭,并且连同那个时代其实都已经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