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趋势,是指东亚未来的预期发展趋势,它包括多个发展层面,以及在未来无论是对其自身或其相互关系可能产生某些影响的多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的冲突以及美国金融危机这两件事情的影响都不亚于9·11事件.虽然现在判断这两件事情对未来的影响,可能还早一些,但是我们通过分析三国的战略思维的特征就可能预测三国战略关系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非意愿回忆”是《追忆似水年华》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事件”在德勒兹的思想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从德勒兹的理论出发对《追忆似水年华》进行“德勒兹式”的重新阐释,将“非意愿回忆”理解为生成性的“事件”,从感觉与时间这两个角度来试图说明非意愿回忆是如何可能的。那么我们将看到:一方面,对感觉的把握就不能再仅仅停留在事实层面,而是深入到其潜在的可能性维度——组成感觉的情感与觉知这两个方面也由此突破日常现实中的感情和知觉,使得在记忆中生成的诸多形象得以摆脱静态的具象化思维的桎梏,通过一种未确定的、暂时性的身体状态显现出来。另一方面,记忆的重现给了我们理解时间的另一种可能的契机,区别于日常生活中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时间维度的依次进场,非意愿意义发生的瞬间意味着过去与未来的同时持存。追忆在实质上并不是退回到过去,而是朝着未来向度的创造和生成。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韩关系特别是政治安全关系的发展,中韩关系与美韩同盟之间的矛盾可能更加突出。美国一直对中韩关系的发展保持警惕,而韩国则坚持以美韩同盟为其外交安保政策的基石,这些都是提升中韩关系的深层次挑战。中韩关系要摆脱美国因素是不可能的,未来中韩关系的战略框架也必须与中美韩多边关系框架,甚至是整个半岛的地缘政治框架结合在一起考虑。而且,为了在中美韩博弈中占得先机,中国必须对这种未来战略框架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本文认为,出于中国及地区整体利益的考虑,半岛的未来既要摆脱基于冷战经验的对抗式两极格局,也不能寄希望于那种多极均势下的脆弱和平。从长远来看,只有包括所有各方在内的地区集体安全机制才是稳定与和平的长久保障。美韩同盟可以成为这一机制的起点但又必须被超越,这就需要相关各方就此达成战略妥协,就地区未来做出彼此可以接受的决定。考虑到中美间的深层次不信任,韩国应该在中美间发挥沟通者而不是均衡者也不是中立者的作用,未来中韩关系应该在这种新背景下予以重新设计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如何认识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对外部环境进行判断是各国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国未来对外大战略是争取一个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环境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亚太地区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和平的地区格局和形势 ,一个有利于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未来保持和发展一种协调性的大国关系框架还是可能的。周边环境在中国未来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处于特殊地位 ,经过努力 ,发展一种合作性的周边关系的条件是存在的。中国经济本身健康的发展是构成亚太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外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外部环境进行判断是各国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国未来对外大战略是争取一个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亚太地区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和平的地区格局和形势,一个有利于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未来保持和发展一种协调性的大国关系框架还是可能的。周边环境在中国未来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处于特殊地位,经过努力,发展一种合作性的周边关系的条件是存在的。中国经济本身健康的发展是构成亚太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白银和钯金等低流动性贵金属在未来12个月可能比黄金有更好表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小时候过年最快乐的记忆可能是崭新的衣服,丰富的食物,震耳的鞭炮和绚烂的烟花,而压岁钱更让人期待。一叠红包拿在手里,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似乎一年的快乐精  相似文献   

8.
随着实力地位的不断上升和地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面临的越来越多的外交和安全问题都集中在周边地区。中国在与美国的亚太盟国就领土争议、地区多边机制乃至经贸往来等议题进行博弈时,都难以回避美国在其中所发挥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对美国而言,保持对亚太盟国对外战略一定的"支配权"对于维护其主导地位不可或缺。在当今主权规范被普遍接受的国际环境下,美国对盟国对外行为的影响不是通过强制,也不完全是通过利益交换,而更可能是通过权威关系实现的。从权威关系的视角考察美国与盟国的政策互动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与美国盟国未来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冰 《新民周刊》2022,(36):56-59
发展并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关乎人类命运--如果全球未来几十年里将碳排放控制在较低水平,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有望在本世纪末得到遏制,不再持续升温。极端天气、地震、干旱、暴雨、洪水、火灾……从今年6月开始,全球各地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强。研究人员预测,未来极端气候频发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相似文献   

10.
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解读视角不一样,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战略的逻辑连接也不一样。从战略要求解读"一带一路"战略,我们看到的是一带一路战略对华侨华人的各种要求,从战略的本质和精髓解读"一带一路"战略,我们看到的是"一带一路"战略可能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可能的机遇;而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分析则提示我们需要注意"一带一路"的实施可能给华侨华人带来的不利影响。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华侨华人都是该战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仔细谋划。  相似文献   

11.
正在形成的权力均衡至少可以分为以下这几种模式或情况,它们可能各自单独形成也可能彼此结合共同形成.它们是:一超多强模式(Uni-Multipolarity Model),合作或对抗的多极模式(Cooperative or Adversarial Multipolarity),无极模式(Nonpolarity Model).以上三种未来的模式已经集中涉及到了尽可能多的可观察到的多极趋势.尽管俄罗斯和中国对多极的定义可能并不相同,各自选择达成目标的路径也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对多极松散的定义仍然是中俄双边关系的坚强基石.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后,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成为影响地区和国际安全局势的重要因素。在“9·11”事件和随后的阿富汗战事之后,尤其是近年来的“颜色革命”风波后,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呈现出新的特点,有关大国对中亚安全环境和自身利益的界定也在不断调整。所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未来中亚安全局势的演变。在未来,中亚安全局势既有挑战,存在着危机与对抗,也有机遇,存在缓和与合作的可能。国际合作对于解决中亚安全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这里尝试预测未来。我们会问:未来十二个月的经济会有何种具有合理解释的前景?在目前周期性不景气之后,经济将如何回升?最近的总统选举结果对上述前景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经济状况不象大选时舆论断言的那么糟糕,以历史眼光来看,目前的经济复苏缓慢,不稳定、也不同寻常,诸  相似文献   

14.
金姬 《新民周刊》2012,(50):60-61
如果像微信、陌陌、米聊等其他手机语聊工具也具备YY的音乐和教育功能,YY目前的龙头老大地位还能维持多久?如果你不打网游,那你可能对YY语音一无所知,也不会知道日前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广州互联网企业"欢聚时代"在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交易代码为"YY")时,对你意味着什么。YY可能意味着在线娱乐和教育的未来。当中国手机语音市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现有定量研究成果的总结,全面剖析了俄罗斯腐败问题的发展,论证了腐败的增长很可能成为阻碍俄罗斯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作者通过对腐败的生成机制及其在俄罗斯的特殊表现的考察,最终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俄经济贸易合作模式的基本框架是"政府导向与市场拉动",本文通过对这种合作模式的特性和特殊的运行机制的分析,探讨了本世纪以来两国经贸关系走向稳定发展的背景和深层动力,并对这种合作模式某些局限性及其对双边经贸关系的未来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作出了评估.  相似文献   

17.
百年变局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全球化深度发展所推动,以和平发展为主轴,从“扭曲的全球化”到“真正的全球化”的总体结构之变。美国改变对华战略,违逆世界大势,目的在于遏制中国发展、维护自身霸权。由于在时代认知、对象把握、目标设定和手段运用上的原则错误和根本缺陷,美对华遏制战略是不可能成功的。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还将保持自己的全球优势地位。在这些优势丧失之前,它的霸权行径是不会停止的。对此,我们要在顺百年变局大势、奔百年目标前程的基础上,沉着应对中美分歧,把握战略主动,坚持合作共赢,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权力交替:对中美关系周期性波动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平 《当代亚太》2002,(12):10-15
本文通过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决策因素、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的分析,提出了解释美国对华政策周期性波动的一种模式--权力交替模式,并检验了这一模式的效用:在过去30年中,总统的权力交替一直是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一个周期性变量,而国会的权力交替则不时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干扰性因素,这在未来亦可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19.
差异性是欧洲一体化的显著特征。回顾欧盟差异性一体化发展演变过程,不难发现德国和法国发挥着十分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德法两国的政治家认识到成员国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在所有政策领域同步前进,因此率先倡导差异性发展。德法还发起相关讨论,推动了差异性一体化的制度化发展。德法在差异性一体化问题上也存在一些认知差异,从中折射出两国对欧洲一体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歧。  相似文献   

20.
陈洁  袁建军 《德国研究》2015,(2):58-70,142
差异性是欧洲一体化的显著特征。回顾欧盟差异性一体化发展演变过程,不难发现德国和法国发挥着十分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德法两国的政治家认识到成员国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在所有政策领域同步前进,因此率先倡导差异性发展。德法还发起相关讨论,推动了差异性一体化的制度化发展。德法在差异性一体化问题上也存在一些认知差异,从中折射出两国对欧洲一体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