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廷 《美国研究》2007,21(3):149-158
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一直是美国学界和政界有争议的话题。有学者甚至断言,由于违反民主原则,最高法院会因行使司法审查权而被美国人民最终抛弃。①对此,美国著名宪法学者伯纳德.施瓦茨(1923~1997)在其著作《美国最高法院史》一书中,以历史笔法和法律现实主义态度取代了法理分析,重现最高法院200多年的司法之旅,通过对不同时期最高法院工作与生活的对比,有力地证明最高法院是一个政治机构,司法审查权作为改革工具,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对最高法院司法审查权的合法性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一司法审查权的起源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②确立…  相似文献   

2.
虽然美国国内对于大法官在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中用自然法和自然权利学说来释宪是否恰当长期存在着争议,但是在美国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和裁决中,自然法作为一种解释方法和论据从未消失过。立国初期,在塑造联邦国家与维护财产权方面,最高法院大量使用了自然法解释;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实体性正当程序的兴起,最高法院利用自然法捍卫自由放任主义和契约自由;20世纪后半叶,随着权利革命的来临及人们对捍卫个人自主性的诉求日益增强,最高法院大法官在涉及个人生活方式的案件中不得不再次使用自然法解释。  相似文献   

3.
多家媒体报道了最高法院的一份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内容是关于如何执行即将于明年开始实施的新的《刑事诉讼法》。此稿全文长达560条,争议最大的条款集中在关于法庭纪律部分的两个条文。按照最高法院自己  相似文献   

4.
《美国研究》2021,35(4):134-149
美国内战与重建改变了美国的宪法结构;美国历史学家埃里克·方纳比照18世纪美国的独立革命与立宪建国,称19世纪的内战与重建为美国的"第二次建国"。内战与重建时期通过的三条宪法修正案的影响延续至今,"大规模监禁"可谓美国奴隶制烙印的当代体现,最高法院的判决曲解了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主旨,重建宪法修正案令美国女性非常失望,也给美国华人带来了入境和平等方面的困扰。这三条修正案并不符合民众对于重建的期待,偏离了所谓的大众宪法观。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来中国学者对美国最高法院的研究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宪政热在中国的兴起,中国学界对美国最高法院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几乎每年都有相关论文、著述问世,[2]专门的研究队伍也初具规模.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对美国最高法院的研究,既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也可以为将来的研究做铺垫,继往以开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信工具和微博等新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传播呈激增之势。放眼世界,网络谣言危害已成为具有共性的社会问题。美国网络曾热传奥巴马并非美国公民无资格竞选总统;韩国著名女主播宋智善因不堪网络谣言而轻生自杀;墨西哥2005年网上谣传沿海城市帕亚尔塔港将发生大地震引发民众惊恐和大逃离。可见,泛滥的网络谣言传...  相似文献   

7.
日本公民馆与公共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资本存在于人们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关系网络中。公民参与网络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中公共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日本公民馆促进了公民参与网络的构建,增加了民众间的社会资本,培育了公民的公共精神即平等精神、自治精神、参与精神。  相似文献   

8.
张毅 《美国研究》2023,(1):35-57+5-6
美国最高法院1973年在“罗诉韦德”案中裁定妇女堕胎权受美国宪法保护,2022年在“多布斯”案中又宣布美国宪法根本没有规定妇女享有堕胎权。同一法院在两案中做出截然不同的判决,原因不是美国宪法相关条款被修订,而是最高法院大法官构成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保守派人士逐渐替代了数位自由派大法官,至2020年则完全掌控了最高法院。这一变化直接导致了最高法院对诸多宪法条款做出了与前不同的解释,涉及领域包括竞选开支、公民投票权、宗教信仰和政教分离、枪支管制、政府监管以及堕胎权等,可以说是完成了一场相当全面的反自由主义的司法革命。根据美国宪法,非民选的司法部门应在一个总的民主框架的制衡下行使自己的权力,近些年来这种制衡力度有明显削弱趋势,出现了所谓“少数票法官”。一方面法院权力上升,另一方面对法院的制衡下降,这种情况已经而且将继续挑战美国现行的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9.
<风暴眼:美国政治中的最高法院>①是美国目前最畅销的一本关于最高法院的著作.该书1986初版,翌年就获得了美国律师协会(ABA)颁发的"银法槌奖".②2005年第7版付印.作者戴维·M.奥布赖恩(David M.O'Brien)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政府与外交学讲座教授.值得注意的是,奥布赖恩虽然在美国宪法研究界名声很大,但他却不是法律学者,而是一位政治学家.  相似文献   

10.
试论美国最高法院与司法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东来 《美国研究》2007,21(2):28-47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世界上最有权威的法院之一,这一权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对美国宪法的最终解释权。以司法审查这一制度形式体现出来的宪法解释,一方面使得美国古老的宪法得以与时俱进,适应美国不断变化的现实,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最高法院是否越权的永无休止的争议。最高法院的历史表明,貌似中立的法院及其大法官依然无法完全摆脱时代潮流的影响和政治势力的干预。无论是对司法自由主义还是司法保守主义,司法能动还是司法克制,人们只有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才能理解。同样,司法审查所具有的反民主、反多数的难题,也只有在美国独特的联邦制和选举政治的制度框架内才能得以解释。  相似文献   

11.
翟慧霞 《当代亚太》2012,(5):121-137,160
国际涉华民调是了解一国民众对中国看法的重要手段,一国民众的对华认知对于该国政府制定对华政策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海外民众对中国认知的特点,针对性地改善对象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有助于提升双边关系。本文以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2007~2012年的"澳大利亚与全球"民意分析报告中的涉华部分为分析样本,对澳大利亚民众的中国观进行多角度的描述和分析,并探讨澳民众对华认知的影响因素和提升其对华好感度的建议。总体来看,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国因素在澳民众全球观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澳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更趋多元和立体化。澳民众对中国发展心态复杂,借重与防范并重。影响澳民众对中国认知的因素主要有双边关系、意识形态差异以及澳媒体涉华报道等。提升澳民众对华好感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开展针对性的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12.
平台经济的发展促使网络平台的服务类型日趋多元,也给如何处理违法信息带来了法律上的挑战。《欧盟电子商务指令》和德国《电信媒体法》所设置的"通知+移除"规则以及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发展出的"妨害人责任"制度仅适用于民事侵权和刑事责任的判定,由于民事和刑事救济都较为困难,导致网络平台对违法信息置若罔闻。另外,因行政执法资源有限,行政机关很少采取直接命令网络平台移除信息的做法。最新颁布的《网络执行法》旨在改变此局面,其合规审查的外部监管方式很大程度解决了上述困境,却也存在宪法上的瑕疵。  相似文献   

13.
最高法院正在对"吴英案"进行死刑复核。此案事关中国金融制度的走向,事关政府权力与市场的关系,事关改革开放事业的进退,在此特摘录若干曾参与或见证改革开放历程的经济学者对此案的看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1889-1937年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发展史上一个非常保守的时期.通过司法能动,最高法院在对内事务和对外事务两个方面将保守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州与个人(包括公司)关系上,它强调契约自由,阐发了所谓经济上的"实质性正当程序";在联邦与各州的关系上,它强调州权,形成"二元联邦主义";外交上,它支持总统和国会对各自外交权限的宽泛解释,支持国会对总统大量而广泛的授权,一方面加速了从"国会政府"到"帝王总统"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所谓的"政府中心型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一个世纪过去了,联邦最高法院又一次为保守理念所笼罩.历史性的分析也许可以有助于对今天最高法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苏联于1977年通过了新宪法。宪法一通过,苏联最高苏维埃便委托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政府拟订了许多新的法令草案,其中包括选举法、最高苏维埃议事规程、部长会议法、人民监督法、国家仲裁法,选举法,最高法院法,以及关于签订、履行和声明废止国际条约的法令等等。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政府在第一任期内完善了网络安全的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美国政府通过重视关键网络基础设施的保护,不仅提升了民众的网络安全意识,而且有利于政府与私营机构间的合作。在奥巴马第二任期,美国政府努力促进与私营企业的合作,希望增加企业遵守政府法令的积极性。为了巩固在网络空间的领导地位,美国不仅加强自身的网络部队建设,而且与盟国及伙伴国的合作进一步深化。然而,美国的网络安全政策面临一系列挑战。"斯诺登事件"对美国的网络政策产生了负面影响。美国提倡的网络空间国际规范遭到与美国价值观不同的国家的质疑。鉴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奥巴马在其第二任期内的网络安全目标很难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7.
美国最高法院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东来 《美国研究》2002,16(2):130-141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难产.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的政治前途竟然系于佛罗里达州的区区几百张选票!为此,双方打得不可开交.还好,不是在白宫门前舞枪弄棒,而是在法院上唇枪舌剑.双方几经过招,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由非民选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来解决选票统计的纷争,进而决定了总统宝座的归属,这多少是美国民主的尴尬.不过,在嘲笑美国民主制度"不民主"的同时,人们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美国法治的完善和对法院权威的尊重.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5比4一票之差作出了不利于戈尔的判决后,戈尔优雅地承认失败:"我虽然很难同意最高法院的决定,但是我接受它.……为了民族的团结和民主的力量,我拱手让步."  相似文献   

18.
史律 《新民周刊》2012,(26):9-9
等候医改合宪审查结果的福克斯和CNN记者一看到撰写意见的人是首席大法官罗伯茨,几乎不假思索地根据多年司法报道经验,抢发了"个人医保义务条款被判决违宪"这条"即时消息"。这天早上,罗伯茨不仅发表了一个美国数十年内最重要的判词,也引发了近年美国新闻史上最大的乌龙:福克斯和CNN同时失手,多年跟踪最高法院的资深记者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19.
游伟 《新民周刊》2012,(42):10-10
从明年1月1日起,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开始实施。最近召开的全国刑事诉讼法年会上,律师界和学者都问,司法机关在观念转变、司法解释起草、工作机制转换和传统执法方式改变等方面,是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是否为新法实施真正做好了准备?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最高法院对新《刑事诉讼法》所作的一条限制律师执业权的司法解释(草稿),再次...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民主化时代,对外决策深受民众和媒体的影响.日本民众对中国日益增长的不亲近感成为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障碍.对日公共外交旨在通过开展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活动加深日本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改善其对华态度.本文探讨了开展对日公共外交的主要内容、可采取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