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琛 《新民周刊》2012,(5):28-33
我从来没有上过神坛。我常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我在我的书里写的是我只是一个被灯光照着的小人物,也没有说我是神坛上的。而方舟子才是自己感觉在神坛上的人,只有在神坛上的人,才永远不道歉。  相似文献   

2.
高捷 《新民周刊》2020,(14):32-35
30年后的今天,浦东的乡间小道变为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煤饼煤球变为安全燃气,江畔滩涂变为河堤绿荫,摆渡码头变为江底通路……30年后的今天,回首过往,是一段辉煌"隧跃"。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来,隧道股份伴随着浦东新区发展的步伐,从跨越浦江天堑的越江隧道到横跨浦东的主干道路,从家家入户的燃气管网到国人自豪的盾构装备,有幸参与了浦东——这一现代化"城市奇迹"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并为之奋斗与努力!  相似文献   

3.
应琛 《新民周刊》2012,(5):40-41
从麦田到方舟子的质疑正好也印证了胡适的那句"大胆的假设"。但他们似乎都忽略了原话的后半部分:"小心的求证"。虽然,他们在雄文中历数韩寒"人造"的痕迹,但根源上仍有经不住推敲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乌坎再发现     
杨江 《新民周刊》2012,(11):26-27
"改革"与"民主"依旧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在这个背景下,乌坎事件屡次被提起,不过对很多国人而言,乌坎只是一个很陌生的小乡村,无论对那里的人还是事。  相似文献   

5.
假如事态不再有戏剧性的转折,韩寒和方舟子本人都将是这一事件的得益者,他们的知名度、影响力、粉丝数量和商业市场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但从另一角度而言,他们又都是失败者,因为中国最出名的公众人物都陷入了某个冥冥之手所设计的陷阱,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相似文献   

6.
我们过度赞美西方而回避西方的问题,是我们未能为同胞勾勒出一幅真实、完整的世界图画。方舟子质疑韩寒在国内闹得天翻地覆,有朋友问法国媒体如何反应,我告之,法国主流媒体过去写过"世界读者最多的博客作者韩寒挑战官方新闻审查"、日前写过"韩寒认为未来中国红色还是蓝色不重要,透明一点就好"。但方、韩大战,则鲜有报道。也许在法国媒...  相似文献   

7.
陈岭 《东南亚研究》2021,(1):130-151
近代中国开始向现代国家转型,国家目标也随之“外倾”,国人对“南洋”的认知与关注,既基于“到南洋去”的向外发展诉求,也跟华侨在南洋的移民事业及其被殖民的命运有关,由此形成的南洋观可视为华侨观的外显,蕴含着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与中国本位意识,背后更离不开中国社会尤其是知识阶层的南洋书写与南洋观塑造的努力.“华侨最高学府”国立暨南大学堪称代表,其以独具特色的南洋、华侨研究努力形塑国人的南洋观:一方面,关注南洋华侨的现实命运,具有强烈的反殖诉求;另一方面,尝试建构本土化的“殖民”话语,为国人向南洋发展提供学理支撑.以“反殖”与“殖民”话语建构为中心的观念阐释体系,看似矛盾对立却相反相成,尤其“殖民”南洋的话语建构与西方“殖民”南洋的观念迥异,颇可反映国人南洋观塑造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8.
张可创 《德国研究》2004,19(4):36-40
德国作为一个西方大国,有着特殊的发展历史,在历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人不但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德国人的价值取向与历史上的德国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德国人表现出民主、自由、独立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21):11-11
@许文广:美国《大西洋周刊》发表文章称,作者在中国发现,首个走进电梯的人会马上按"关门"按钮。着急上电梯与急着关电梯的,往往是同一个人。他认为中国人不缺雄心,缺的是对公众利益的关注,这是"中国梦"做大的一大障碍。当代国人的精神密码,就藏在这些熟识的生活细节中。  相似文献   

10.
为了打消国人的恐日症状,居住在上海的几位爱国人士,面对重压,编写了《战时日本》一书,对比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传播抗日必胜的信念。宋斐如自日本求学归来,根据大量统计资料,致力于分析战时日本工业的危机,认为其从进口原材料至出口制成品都高度依赖海外市场。面对凶恶的侵略者,潘昂千著《战时日本之外交》,指出日本疯狂侵略中国,在国际社会愈加孤立。随着全面抗战的升级,军事教育家蒋百里传播持久抗战的想法。在《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一书中,他分析了日本人的性格,指出其性格上的内在矛盾,预示了其最终走向灭亡的结局。这些关于战时日本研究的书籍坚持抗日必胜论,鼓舞国人拿起武器,抵抗日本侵略,为国家独立与自由而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韩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其经济发展模式的突然死亡,作为一个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国家,在过去一段时间中,我国干部曾纷纷到汉城取经,以便在工业政策问题上获得启示。然而,韩国的危机表明,其经济发展的前几十年里所实行的产业政策可能弊大于利,造成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我国目前在产业调整时应从韩国的危机中吸取一些教训  相似文献   

12.
一 2005年,对于东亚各国近现代史有着何种意义?如果今年走遍韩、中、日,考察这三个国家在纪念和回顾近现代历史的大事件时,可以发现这三个国家的主流精神的异同.从总的印象来看,在中国,到处可以听到"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这个口号,旨在让国人对德国、意大利等法西斯政府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唤起记忆,以避免这段耻辱的历史重演.在韩国,到处可以看到"光复60周年纪念"的一系列活动,为了唤醒国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的殖民统治带来的亡国惨痛之记忆,而认识建立和建设国家是多么重要,进而让国人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的类似的企图.在韩国光复60周年之际,经过斗争争取来的民主化使国家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更加扩大,韩国对相当一部分怀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抗日英雄加以平反,授予勋章.但是,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常去参拜而引起邻国激烈指责的东京靖国神社大门旁边却挂着一个"日露(俄)战争100年"纪念展览会的牌子.这样做也是为了再唤起国人的强国梦,不忘过去帝国的"光荣历史",他们不顾邻国的反对,试图再次开始脱亚超欧的远征.  相似文献   

13.
张向荣 《新民周刊》2012,(24):84-84
当社会培养的目标从君子变为公民,那么现代社会就已经把传统意义上关乎道德伦理的"教化"变成了只关心知识授受的"教育"。合上《再见童年》,看到封面上这四个字,心中还是觉得不甘,也许"再见",意味着还会有重逢的那一天吧。张倩仪女士的这本书很特别,既不是散文随笔,也不是研究著作,而是把近代一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对本地人来说是一种被炫耀的生活方式,就像涨价后的星巴克在本地仍有大批年轻拥趸,而对外国人来说则意味着便捷。2008年,德闻·尼克松背着一只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30年代,正值日本现代新闻业逐步沦为日本军阀势力宣传工具的关键时期。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国人对日本新闻事业变化高度关注。他们一方面以新闻专业的视角,对近代日本新闻事业的种种进步给予赞赏与推介;另一方面又站在民族立场上,用理性与科学地分析,揭露批判日本新闻业日益严重的军国主义倾向。抗战前,中国新闻界对日本新闻事业进行了客观分析和准确预判,具有鲜明的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0,(15):52-57
黑龙江出现的疫情,也提醒着国人——守住国门,必须要守住万里国境线,包括各陆上口岸,包括边民通道、便道、小路等等,同时仍要守住各个空港、海港。如此防微杜渐,才能保证疫情不再在中华大地重燃。"了不起的她——征尘未洗,再披战袍",这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为倪薪做的海报上的一句话。来不及向给她点赞的同事、朋友道别,刚结束隔离的倪薪,又于4月4日奔赴绥芬河抗疫前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945年~1969年美国对冲绳问题的决策过程为例,研究其官僚机构如何应对非危机情势下的非重大外交问题。本文认为,美国国务院和军方的中层官员在协调美日立场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推动两国的高层逐渐认同他们的观点,缩小分歧;随着事态的发展,冲绳问题逐渐由边缘问题变为白宫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白宫开始在这一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战后新加坡华人的经济变化黄松赞二战后是新加坡历史的大转折时代,政治上它由殖民地变成自治邦、独立国,经济上由单一的转口贸易变为工商服务业并重的多元经济,并成了新兴工业国。伴随这大势转变,新华社会也发生巨变。现仅论其经济变化。战前和战后初期的新华经济都是...  相似文献   

19.
在讲起国人在公共场合的种种不雅行为时,老外总是被作为参照的对象,很多流传的故事中,外国人的公德观念,似乎与生俱来。但细究历史,公德的培养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不仅要教育公众,更要让公众享有应得的权利与自由。  相似文献   

20.
展江 《新民周刊》2012,(18):10-10
直到最近我才知道复旦大学学生吴恒已在去年初夏发起了名为"掷出窗外"的公民行动,通过搜集媒体的报道来窥见和调查食品安全的糟糕现状,并创办网站不断公布信息和研究成果来警醒国人。这对于我这个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