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在暴力恐怖犯罪中的根源性作用愈发凸显,旨在预防和消除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去极端化"方案普遍成为各国反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从2014年起先后推出三项反恐计划和四批"去极端化"行政举措,逐步构建起了涵盖面较广的一套"去极端化"方案。本文主要就法国"去极端化"方案的推出背景、形成过程与经验教训做一简要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聚焦当前法国的焦点事件——"黄背心运动",分析了该项社会运动的走向和成因。社会抗议和工会运动曾是"黄金时代"推动法国福利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自19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财政紧缩和社会结构变化,福利资源不断收紧,社会分配冲突日益加剧,法式福利国家陷入福利的"永续失衡",面临重新校准、成本控制和再商品化的改革挑战。与此同时,在欧美反建制主义社会环境中,精英与大众在社会语言及社会结构意义上日益激烈的"福利对决"导致两大群体在增税和减税的"福利战场"反复博弈,民粹主义开始影响社会运动的走向。这一切构成"黄背心运动"重要的社会历史逻辑规律。在各种社会离心力量下,法式福利国家的改革举步维艰,呈现"无向游弋"的特征,重要的社会改革及福利制度改革将有可能在社会冲突的固化结构下再次搁浅。  相似文献   

3.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42):25-25
错过"中国高铁"的国家,将错过一个历史机遇。关注美国大选是一个全球现象,法国媒体亦不例外。但独具慧眼的是法国"青年非洲报业集团"麾下的杂志《月刊》。其最新一期封面标题是"大竞赛:中美两国同时更换领导人",并配上了习近平与奥巴马的头像。显然,84岁高龄的杂志创始人贝希·本·雅梅德深谙当今国际关系格局的实质与走向,洞悉2...  相似文献   

4.
马胜利 《欧洲研究》2012,(2):21-32,159
法兰西民族国家是长期历史演变的产物。大革命传统和共和主义理念奠定了当代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基石。在民族观念方面,法国与德国的分歧与历史文化差异有关,但也是欧洲大陆两大国政治博弈的产物。在法国,共和同化政策被视为进步和文明的表现。法国在社会文化模式和移民政策方面历来强调"大一统"和"共和原则",这主要是由于法国在世界上长期拥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强国地位所决定的。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欧洲一体化的深入、法国国际地位的下降,以及移民问题引发的社会危机,法国的民族国家观念、社会文化模式和民族认同受到了严重挑战。法国人不得不对法国的社会文化模式、法兰西民族认同,以及法兰西的前途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16):46-47
吴振华日益意识到自己的"中国根"的重要性。将在6月10日进行首轮投票的法国立法选举中,唯一一位华裔候选人是一位叫吴振华的人。我早就听说这位华裔政治家的名字:Chenva Tieu,中文名叫吴振华。2011年3月他曾在法国执政党"法兰西公民运动联盟"(UMP)总部召开过一个华人记者会,宣布  相似文献   

6.
俾路支民族主义接近族裔民族主义,具有极端化的潜质.长期以来,巴基斯坦的俾路支人在政治上缺乏话语权,经济上贫穷落后,文化上受"萨达尔"制度的影响而封闭、守旧.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俾路支民族主义逐渐极端化,表现为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其他民族利益的"民族利己主义"、拒绝外来民族和文化的"民族排外主义"以及割断历史、文化联系以谋求独立的"民族分离主义".俾路支民族主义极端化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俾路支利己主义者将该省的资源和经济走廊项目视为民族私产,追求俾路支人利益的最大化,不顾走廊的整体性和宏观性,片面强调公平,影响了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进度;俾路支排外主义者认为外族人参与俾路支省的经济开发会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危害俾路支人的利益、身份认同和文化传统,因而破坏经济走廊形象,降低了当地社会对经济特区、工业园区的参与程度;俾路支分离主义者将经济走廊视为掠夺俾路支省资源的阴谋,频繁发动针对经济走廊项目和中国人的恐怖袭击,威胁着经济走廊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傅荣 《法国研究》2001,(2):145-147
初去法国、乍到巴黎的人 ,漫步街头 ,都会被四周秀丽的景色所倾倒 :波光粼粼的塞纳河 ,郁郁葱葱的林荫道 ,古朴庄重的建筑群 ,还有雄伟的凯旋门、高耸的埃菲尔铁塔、繁华的香榭丽舍大街……。稍加留意 ,你会发现 ,那设计巧妙、创意新颖、多彩多姿的招贴广告竟也象法国人那样充满灵气、幽默和浪漫。潜心观察 ,你又会发现 ,法国的商业广告 ,尤其是商业招贴广告常与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国第二大广告公司的经理坦承 ,法国广告的特点在于它的幽默、穿透力和性感。据统计 ,2 4%的法国商业广告其内涵与性有关联。不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若将…  相似文献   

8.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48):20-20
实践不仅仅是检验中国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理解西方的唯一捷径。来自中国的新闻越来越受法国人关注,这是不争的事实。随手在网上输入"中国",即可看到"中国工业生产开始复苏"、"习近平沿着邓小平之路南巡深圳"、"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吸水管"等一连串有关中国各领域的消息。中国正日益成为国际视野的中心之一。但与此同时,也有法国记者注意到,在十八大报告中,只字未提美、欧、非大陆,因而认为"中国人观念中仍然以中国为世界中心"……  相似文献   

9.
阿尔及利亚经独立战争后,生活或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一百万法国人,包括生活在此的欧洲人以及法籍阿尔及利亚本地人等,几乎被全部驱逐回法国,其中的大部分史称"黑脚"或阿尔及利亚法国人。本文就"黑脚"一词的词源、词义与文化内涵、法国法国人对黑脚们的看法以及黑脚被遣返并融入法国的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这一词汇在法国人看来是不包括犹太人和穆斯林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黑脚"一词也可指称部分上述两个族群的人;此外,对待阿尔及利亚这块殖民地的丢失,阿尔及利亚法国人(黑脚)和法国法国人虽然处境迥异,但立场一致(难以割舍),因为他们都是法国地中海梦想的支持者,黑脚更是这一梦想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日益影响到法国人的生活,因此,法国左翼必须提出一个以旨在提高法国企业竞争力的深刻改革为中心的严谨的政治纲领,这是法国能否在经济全球化中取胜的关键。这对法国左翼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20世纪80年代福利危机的研究中,福利国家退却通常被等同于减少国家对社会服务领域的干预。但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表明,福利的扩张和削减与国家作用大小并不是同步的。二战前法国的福利制度随着国家作用的上升从分散走向统一,二战后确立的福利制度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力量的一种平衡,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福利调整则伴随着国家权力在福利体系中的上升。从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福利制度理念、福利体系结构以及福利提供方式是帮助我们理解国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的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当代法国文化渗透力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佩纹 《法国研究》2003,(1):204-211
对于法国 ,我们不陌生 ,一提到她 ,就会想到香水、浪漫、大餐、时装、埃菲尔铁塔 ;对于某些人 ,还会使他们联想到雨果、巴尔扎克、凡高、笛卡儿、《百科全书》等。这就是法国文化。关于“文化”一词 ,但凡是读过点书的人都不会陌生 ,在现如今这个世界 ,无论在哪个国家 ,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都越来越高 ,是一个相当时髦的术语。它在不断地产生新词 ,以多种派生面目频频亮相于各种场合 :报纸、电视节目、网络、广播等等 ,诸如 :消费文化、文化产业、文化工业、企业文化、休闲文化、旅游文化、以及文化现象、文化交流、文化霸权、文化渗透、文化典…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日益影响到法国人的生活,因此,法国左翼必须提出一个以旨在提高法国企业竞争力的深刻改革为中心的严谨的政治纲领,这是法国能否在经济全球化中取胜的关键.这对法国左翼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法国600万穆斯林中的大多数人在适应国家的世俗主义环境之时,依旧保持伊斯兰的传统色调,秉持温和与中道的伊斯兰价值观。法国穆斯林由于种族、语言、民族、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伊斯兰组织五花八门,呈现出分散化、多元化的态势,其中的"个人伊斯兰"和"穆斯林世俗主义运动"是法国穆斯林宗教实践中出现的独特的新思潮,这是启蒙主义和人权思想对生活在法国的穆斯林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穆斯林中只有少数极端主义分子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打着"伊斯兰旗号"制造令人发指的恐怖事件。虽然穆斯林完全融入法国社会的道路还很曲折、漫长,但法国伊斯兰既是世界伊斯兰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法兰西文化百花园里一朵奇葩的时代终会到来。  相似文献   

15.
法国社会党在政治活动中对"第三条道路"的抵制彰显了其特立独行,这缘于其身处法国这样一个浓厚国家主义传统的独特国度。与自由主义强调的个人本位相对立,国家主义强调国家本位,在法国与自由民主观念结合成了独特的政治文化。在法国,国家主义政治来源是其长期王权专制与天主教教权交织形成的传统;经济文化来源,宏观上是法国重商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传统,微观上则与"马铃薯"式农民文化传统、原子化的工人和知识分子有关。国家主义对法国社会党政治观念的影响有:强调国家权力、国家的意志能动性在实现其理想和主张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强调自觉避免自由主义化,坚持社会主义理想,并坚持对资本主义的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16.
林莺 《法国研究》2014,(1):61-63
法国小说中的中国镜像,不仅体现了"东学西渐"的魅力,更是以一种"二元对立"的基调使东西文化产生碰撞。中国文化对于法国思想、文学具有一定的浸润作用,法国作家在展示自己民族个性的同时也汲取着中国元素,形成了"法国人视域下的中国镜像",福柯的话语理论就很好的解释了这种"异质"文学风格的产生。"法国人视域下的中国镜像"从本质上反映了东方的神秘和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同时也是对于个体自身反思所产生的"他者"环境下的"自者"实现以及对于自身之"道"的体悟。  相似文献   

17.
唐为群 《法国研究》2005,(1):296-301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自然会接触各个国家的留学生,每每讲到六书,讲到汉字的结构,我们发现法国学生对象形与会意特别感兴趣.说到"日",从他们兴奋的眼中仿佛能看到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讲到"火"的起源,他们的眼中会窜出兴奋的火苗.其他国家的学生也感兴趣,但程度不如法国人强烈.留心于此,便向书中行,渐渐累积了些资料,也有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一一九一八年,熬过战争年代的法国人,都渴望轻松一下,剧院里挤满了观众,喜剧倍受欢迎。在这种特定的气氛下,法国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喜剧作家。如轻松喜剧作家雅克·德瓦尔,闹剧作家费尔南·克罗默林克和罗歇·维特拉克,讽刺喜剧作家爱德华、布尔代和阿尔芒·萨拉库,浪漫喜剧作家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法国历史角度探究和梳理法国核心文化价值。法国国家形成于9世纪,首先,封建社会的骑士文化影响下的贵族精神形成了最初道德准则和对女性的尊重;现代时期的人文精神与理性,以及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博爱"塑造了法国民族现代主流文化价值;20世纪,怀疑主义促使法国学界对"理性"概念进行新的批判和反抗,而"非理性"大潮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一场"理性"的自我进化。这些核心文化价值构成法兰西文化体的主要基因,给法国民族精神提供最丰厚的给养和动力。  相似文献   

20.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50):16-16
当不求甚解的外交官或记者写出谬误信息且广泛流传开来后,则往往以讹传讹、越传越"真"。我在法国出版的《平凡的中国人》一书中曾调侃地写道:与法国人聊上十分钟,他就会滔滔不绝地来告诉我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喜欢教训他人是某些法国人的天性。但我没想到的是,现在也有越来越多从未踏足法国的同胞,也来向我解释究竟法国是怎么回事!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