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和正式生效,是继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两国关系史上又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它符合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和平友好的共同愿望,也符合两国人民和亚太地区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回望从两国关系正常化到和平友好条约缔结的曲折过程,“反霸条款”问题成为条约迟迟未能签订的主要原因。在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的决断下,中日友好终于结出硕果——成功地实现了缔约。《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灵魂是和平友好,中心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条约的精神必须不折不扣地得到信守。  相似文献   

2.
刘迪 《新民周刊》2012,(5):25-25
中日产业界都十分清楚,维护两国和平,对两国利益至关重要。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中日有关各方民间团体相继展开磋商、策划,希望通过40周年的纪念活动,将两国关系更提升一步。去年底,日本首相野田访华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包括40周年纪念议题。今年2月,日中友好  相似文献   

3.
2022年中日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1972年的中日复交,是在中美和解的有利条件下,两国决策层通过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结合的外交谈判而实现的“双赢”成果。冷战后,影响中日关系的国际环境、两国国内条件以及相互作用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导致两国关系由“蜜月期”转入“重新调整期”,从而呈现一种结构性特征——“趋冷”与“回暖”局面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21世纪20年代初,中日关系面临逆水行舟般的复杂局面,其未来是重复“趋冷—回暖”周期性波动,还是倒退到疑似复交前双边架构的“准冷战”状态,抑或经过多年磨合而出现堪称2.0版“1972年体制”的某种新型关系框架?对两国关系面临的这三种可能前景,需要继续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刘迪 《新民周刊》2022,(36):35-35
50年前“中日邦交正常化”构筑了一个让两国维系和平的制度。这个制度才是维系在日华侨社会发展、两国关系稳定的定海神针。进入9月,日本相继举办一些中日邦交正常化庆祝活动。这些活动,有的是日方主办,但多数是在日华侨团体主办。当下,中日关系微妙,尽管主办方多是民间,理应不受官方关系影响,但从实际情况看,气氛还是不如想象中的热烈。  相似文献   

5.
中日贸易与日本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2年9月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飞速发展。2005年两国贸易额猛增至1844亿美元,同比增长9.9%,比1972年增长了近180倍。据我国海关统计2006年前5个月中日贸易额就达到791.3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其中日对中出口额为431.9亿美元,同比增长22.0%;日从中进口额为359.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0%。日本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30多年来,双方致力于发展双边贸易、投资和政府间资金合作等,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可以说,中日两国经济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局面。  相似文献   

6.
吴海 《新民周刊》2012,(1):40-41
野田佳彦头顶一个特殊的光环,坚决主张日本走"富国强兵"的路线。因种种原因访华计划数度推迟后,在临近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纪念日前,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终于在2011年12月25日开启了上任来的首次访华之旅,也由  相似文献   

7.
国礼与国货     
苏庆先 《新民周刊》2013,(13):54-55
每件国礼背后都带有特定的外交事件背景,也是推广本国文化和优势产业的最好载体。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夫人彭丽媛的外交首秀博得了满堂彩。短短9天,展示了国范儿,发扬了国威,也催热了国货。从两位的各色着装到外交礼品,无一例外都是国产品牌。这样的匠心展示,在洋品牌大行其道的今天,无疑令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