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静洁 《新民周刊》2012,(16):78-79
目前已知的近50款新车中有超过10款全球首发车型,可见各厂商对本届北京车展的重视程度。4月23日,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北京车展,是目前全球汽车制造商公认和推崇的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汽车行业盛会,是在我国境内举办的级别最高、最具权威的汽车展会。北京车展至今保持着亚洲和国内车展的多项纪录...  相似文献   

2.
《新民周刊》2012,(22):55-55
日前,以New Thinking.New Possibilities(创新思启新境)为品牌内涵的现代汽车携旗下6款车型以强势阵容参加2010北京车展。在现代汽车展台上,SUV全新胜达(all-new SantaFe)以其独特的"风暴边缘"设计理念及全新外观内饰,成为了绝对焦点,牢牢地吸引住了消费者的眼球。除此以外,雅...  相似文献   

3.
电驱新时代     
三年中,中国车市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全球的车企都想从本届车展上找到答案。跨越了三年疫情之后,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如期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上海车展以“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为主题,看上去这是一句没什么营养的口号,但却包含了中国汽车市场深刻变革的深意——一个由中国汽车品牌引领的新能源汽车的新纪元正在到来。电驱,正在开创中国车市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黄静洁 《新民周刊》2012,(16):84-85
北京车展涌现豪车无数。这些天价豪车与大多数人的生活不很沾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走近欣赏。中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除了越来越多的首发新车和概念车,不断增加的顶级豪华车也在证明中国的市场购买力不断增加。在全球经济不景气,高档车市场萎缩的大环境下,依然保持强劲增长的中国经济成为各家顶级豪华汽车制造商的福音。或许中国...  相似文献   

5.
邢建榕 《新民周刊》2012,(49):102-104
洋房、汽车和电话,是当时所谓高雅洋派、奢侈优裕的生活方式。报刊上的汽车广告,包括反映上海都市风情的小说、电影,甚至漫画,也无一例外地将汽车当作最时髦的描写对象,推波助澜,渲染汽车不凡的身价。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后,德、美、英、法等老牌列强相继造出汽车,以远比轮船更快的速度驰骋陆上。西风东渐,上海外侨自然对这种新式的...  相似文献   

6.
孟晖 《新民周刊》2012,(3):84-84
初见拉穆的青花壶碗,种种纹样竟那么眼生,逼得我颇辨认了一会儿才敢确信它们终究是中国产品。外销瓷催发出如此的创造活力,这无疑是值得研究的一项史迹。最终我也没搞明白拉穆岛究竟有三辆汽车还是两辆汽车。也许关键在于是否将那辆驴子专用的救护车计算在内?  相似文献   

7.
战后韩国汽车工业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汽车业在50多年的时间里,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道路,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本文通过研究韩国政府多年来对汽车工业的调控和鼓励出口方面的政策,分析韩国政府在汽车工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中的作用,力图为加快中国汽车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汽车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德国汽车工业的地位和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敏 《德国研究》2000,15(4):17-20
在德国经济中,汽车工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着重分析了德国汽车工业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金姬 《新民周刊》2023,(15):12-17
随着特斯拉和传统车企开始降价,留给新势力的时间和空间也愈来愈少。2023上海国际车展如约而至,参展新车中,新能源汽车占了半壁江山。其中,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哪吒、创维等造车“新势力”会带来怎样的亮眼新车,令车圈内外很是关注。经过这几年的洗牌,当初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近百家新势力造车企业,如今在市场上比较活跃或者做出点知名度的只剩十几家。大浪淘沙下的造车新势力,未来又会怎样?  相似文献   

10.
日本汽车产业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链模式,这种相对稳固的垂直封闭型模式结构是由生产者驱动的,具有显著的集群化、层次性和长效性特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这种长期封闭的内部结构由于缺乏竞争机制,使得日本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弱化,特别是高度集群化的产业链模式,在不可抗力面前显得非常脆弱,因此日本汽车产业链转移的步伐开始加快。其中向中国市场的转移经历了低端试探、中位引进、高级融合以及供应链集群化随动的阶段,为日本汽车企业降低了风险并带来了收益。  相似文献   

11.
苏庆先 《新民周刊》2012,(39):58-58
现代汽车历史虽短,却浓缩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史,它从建立工厂到能独立自主开发车型仅用了18年。在韩国首尔或其他城市的大街小巷,想找到外国品牌的汽车并不容易。从经济型轿车到大排量豪华车,满眼都是现代的标志。2011年,现代汽车及其子公司起亚汽车已经占到韩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要了解韩国汽车,只需了解现代就已足够。9月中旬,受现代汽车之邀,记者随现代汽车高端车主访问团参观了现代汽车的牙山工厂。  相似文献   

12.
在德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中可以找到欧盟框架折射下来的影子,欧盟严格的排放法规和低碳能源战略对德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以实现电动化交通和确保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为目的,德国政府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台系列政策和计划,涉及从技术研发、配套设施建设、示范运行到应用推广的整个产业链,还包括在就业培训、材料可获得性等边缘性领域进行全方位、协调性和整体性布局,有效地推动了德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本文对德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形成背景、演进路径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找到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欧洲汽车工业的劳动关系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一个基本问题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性差异打破了工会和雇主组织之间的力量均衡。资本的流动性削弱了工会的组织和干预力量,加重了资本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它们可以用“全球化战略”对劳工组织进行战略威胁。欧洲各国的汽车工业必须在国际层面上建立相应的机构,用制度手段来调节国际间的劳动关系。在此背景下,欧洲汽车工业的劳动关系在多方面出现了“欧洲化”趋势,即各国的工薪谈判相互影响并逐步接近。工会组织如果想重新成为与雇主组织平等的谈判对手,就必须在欧洲范围内建立相应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谈判方式,统一调节欧洲范围内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的印象中,福特代表脚踏实地的大众品牌,法拉利象征时尚前卫高端,各有擅长,井水不犯河水。然而,1966年,这两大汽车巨头却在著名的勒芒上演了一场巅峰对决。颁奖季大热门《极速车王》记录了这场举世瞩目、对汽车工业影响深远的世纪之战。当时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汽车赛不是F1,而是勒芒24小时耐力赛。法拉利因研发投入过多陷入资金危机,试图与福特合并,后者也想借机在勒芒耐力赛出风头,迎合战后新生代的口味。  相似文献   

15.
《新民周刊》2022,(33):72-73
在刚结束的2022成都国际车展上,雪佛兰全新紧凑级家用SUV Seeker首次公众亮相。作为雪佛兰品牌三大焕新后推出的新一代全球SUV车型,Seeker基于对中国主流消费者用车需求的深度洞察倾力打造,拥有令人心动的造型设计、强劲高效的动力性能、先进的智能互联科技、丰富且高品质的舒适性科技与强悍可靠的车身安全,综合实力领先同级。在2022成都国际车展雪佛兰展台上,Seeker全面展现出雪佛兰品牌焕新后的活力与魅力,其公开征集中文名投票结果将于9月初揭晓。  相似文献   

16.
陈冰 《新民周刊》2012,(48):76-77
这个世界就是变化快,当你拥有了一辆称心的汽车,正为高油价犯愁时,新能源汽车来了;当你绿色环保了,不为加油犯愁了,互联网汽车又来了。当汽车成为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也许你就再也不会为离线而发愁焦虑啦。在12月4日召开的全球最大规模的车联网盛会Telematics@China高峰论坛上,首次发布的车联网示范项目VECAR...  相似文献   

17.
王若翰 《新民周刊》2012,(19):60-64
随着国内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模特行业越来越频繁地在各个领域亮相,与此同时,文化观念与市场和行业成熟度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车展风波"北京车展车模的开放尺度之大,国外  相似文献   

18.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12,(36):78-81
在汽车业的绿色大潮中,上海大众汽车选择了一条现实道路,通过技术创新,系统地挖掘传统内燃发动机的最大潜能,注重"绿色汽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成功在短期内实现了大幅降低油耗和排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国内关于“市场换技术”战略有效性的争论,实质是技术引进后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的问题。印度汽车工业也推行“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最终得以异军突起。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企业和企业家的协调合作,即政府发挥法规制定者和市场引领者的作用,企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企业家发挥技术创新企业化的作用。中国汽车工业在坚持“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同时,应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德国汽车工业面临的形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平 《德国研究》2004,19(3):26-31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汽车产业在德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后从全球化背景下德国汽车厂商的产地和市场结构、德国汽车工业面临的形势及其应对措施等几个方面对德国汽车工业的情况进行概括介绍和分析.文章最后从整个德国的视角概括了行业发展对德国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和相关各界应对挑战的迫切性和可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