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生效对于深化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再平衡背景下,日本选择参与RCEP,不仅说明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促进日本经济增长,而且对完善其广域经济合作目标也具有重要意义。日本会继续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深化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强化与区域外的美国及印度合作,并积极参与新经贸规则的制定,以提升其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扩大经贸协议覆盖范围、争夺经贸规则制定权。RCEP生效后,中日经贸相互依存将进一步深化,但日本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强化国际经贸与战略竞争,亦将对中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和平重建后的柬埔寨在过去的20年间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对外开放是驱动柬埔寨经济高增长奇迹的决定性因素,高美元化则在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经济的对外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经济增长过程中制度供给的不足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滞后,柬埔寨经济也有着明显的脆弱性。因此,柬埔寨应当致力于改善经济增长的制度性环境,才能修复经济的脆弱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新民周刊》2012,(29):58-58
1.苹果公司赔偿汉王365万美元,获得iPhone在国内的商标使用权。2.苹果公司赔偿唯冠6000万美元,获得中国大陆iPad商标权。3.2008年1月,"一种智能音频服务器"专利权人蔡耀华发现苹果销售的iPod系列产品侵犯其专利,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停止苹果公司侵权,并向法院提出处以罚金的诉求。苹果公司很快向...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东亚经济增长一直是在供求要素结构不完备的经济体系下实现的,这一内在缺陷决定了东亚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外部力量既是东亚外向型经济增长的结构基础,也是影响或控制东亚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预示着有利于东亚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发生逆转,迫使东亚开始新一轮的结构调整与转型。而此次结构调整与转型将主要通过对过去经济运行体系特别是市场要素缺失的矫正来实现,以尽可能减少外部力量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打破了东南亚持续向上的经济走势,给东南亚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疫情不仅使东南亚经济遭受重创,也加速了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转型,使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疫情助推了东南亚数字经济的发展与转型;疫情下全球产业链的分散与重组为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东盟新四国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东南亚各国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并出现新趋势;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在众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下,东南亚经济也将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和各种区域问题的挑战.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将对中国—东盟经贸关系、中国对外战略以及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茜 《俄罗斯学刊》2021,11(2):110-136
欧亚经济联盟作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组织,在2015年成立之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依照区域与全球生产分工网络的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得出,在欧亚经济联盟内部生产分工方面,欧亚经济联盟已形成了以俄罗斯为核心、具有一定规模和深度的生产分工网络,但分工层次与水平不高,且成员国对联盟内部贸易依赖性相对较小。在联盟外部生产分工网络中,欧亚经济联盟仅仅在初级产品贸易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在零部件、半成品与最终品贸易网络中仅处于半边缘或边缘地位,产业链分工水平较低,这是由各成员国的比较优势、要素禀赋与经济结构所决定的。分析表明,欧亚经济联盟的内部生产分工存在局限性,而分工地位与产业链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于培育产业基础能力和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一带一盟”对接则可以为欧亚经济联盟实现上述目标增添新的动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运用新增长理论分析框架,围绕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劳动生产率———的演变趋势,从物质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积累、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的投资等方面对英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进行了考察,并通过分析经济结构中具备较高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行业构成变化对英国经济形态转型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说明。通过一定程度的国别比较指出,英国在人力资本深化和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的资本积累上的相对弱势是造成经济低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如果英国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公共政策,弥补其经济增长中存在的“短板”,就可能引领英国经济走出低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8.
相当严峻的经济环境围绕着东盟国家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是相当严峻的。这在某个侧面乃是高速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所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的课题,过份悲观地去看待是不适当的。但是,东盟各国正在吸取过去的教训修订经济发展方向。首先,本文拟回顾东盟各国政府过去为了整备取得这种高速经济增长所必需的基础条件而采取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它们面向90年代将如何确定其政策的方向。在国外经济环境方面,东盟国家只能接受现有的国际经济环境作为其经济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9.
吴健 《新民周刊》2020,(17):18-23
疫情对所有国家的检验标准都是一样的,而到底是坚持"以人为本"还是"以经济增长为本",决定着不同的命运。在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起着主导性作用,用牺牲短期经济增长来保护民众身体健康和安全,同时在防控形势稳定向好之后积极组织复工复产。徐颖聪深吸一口烟,缓步走进爬满植物的小庭院,背影中仿佛蕴藏着深深的思考。作为巴厘龙虾公司副总裁.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中日关系就总体而言处于一种政冷经热的状态中,但是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双方均成为了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作为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中日关系的变化将对这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形势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中日贸易对日本GDP增长的贡献率发现,中日贸易与日本的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具体来讲,虽然有较大的起伏,但是日本对华进口、出口增长对其GDP增长的贡献度和贡献率是稳步攀升.本文还从贡献度和贡献率的变化轨迹角度,将中日贸易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关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级阶段、稳定依赖关系的形成阶段和依赖关系加深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培养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弘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方传统文化。今天,这一规模浩大的运动已历经了十多年,而新加坡也正由新兴工业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行列迅速迈进。那么,在本世纪的最后数年中,新加坡政府在致力于实现其宏伟经济目标的同时,在国民精神建设方面将会有什么作为?从新加坡政府近两年着力宣传共同价值观,尤其是去年对“共同价值观”概念所作的具体解释中可以看出,八十年代那场运动正在深化,并已静悄悄地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欧盟是一个以经济力量立足的新型权力体,对外作为更多的是通过经济手段的政治化运作体现自身的价值追求,官方发展援助(ODA)即是欧盟外交最具效力的政策实施工具之一。扩大使欧盟的外援日益体现出全球性架构,国际局势的变迁促成了援助方式与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其进一步变革将沿着集中、融合、分工交错并行的轨迹演进。不管未来外援是否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欧盟固有的力量属性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欧盟将继续倚重对外援助等经济手段,致力于建构其声称的自由、开放、法治、共赢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3.
(一) 印度尼西亚自从1945年独立之后就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60年代中期以后,其经济有过一段发展较快的时期。1965年到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7.9%。当时经济增长快,除了政府的国内政策较好及国际环境比较有利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因素,那就是印尼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油气储量丰富,而这段时间的油价上涨又很快。巨额的石油收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潮流减退,日本企业撤资现象日益引人关注,疫情冲击导致的产业链断裂,促使日本将维护产业链稳定上升到战略高度。促进制造业企业回归本土、在东南亚地区实现生产多元化是日本产业链重构的两个重要方向,日本政府出台产业链重构政策,采用产业补助金措施,对日企调整产业链布局产生实际作用。短期内增强了日本医疗卫生器材、关键零部件供给,长期内加快日企产业链的多元化分散进程。当前对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影响较小,中日经贸关系经受住了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冲击的双重挑战,日企并未出现大规模撤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靠体制改革,而改革实施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界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其发展的正常与否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藉由企业界的科技发展来提升一国整体技术水平,加速调整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主要奋斗目标。资源有限的岛国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措施及政策上的周延考虑,为我国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参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未来20年世界发展演进中将不会出现过往20年间较为典型的剧变和震荡。美国将在创新、金融和军事领域保持全球领导者的地位。中国地位的加强将最大程度地影响到全球权力均衡。以市场经济和民主为基础的全球化意识形态将维持其世界主导思想体系的地位。意识形态将更频繁地与全球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相关联。这将成为未来全球治理意识形态的基础。在2030年前,世界文化体系以及各种文化内核发生大规模变化的可能性极小,同时很难形成创新文化和生产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全球文化。全球治理的机制和原则将继续形成。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创新和全球化。全球化在未来20年将继续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但在预测期的前半段,将始终可以感觉到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限制增长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新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以及保护主义的抬头。2011-2030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将达到4.0%到4.5%。中国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是2030年前的主要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划分将发生改变。增长质量和竞争力标准将决定一国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中国在GDP规模上至少会接近美国的水平,但GDP中的创新成分及其他质量型的成分方面仍将落后于...  相似文献   

17.
全球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正在引领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政府亦将数字经济作为未来十年经济重点发展方向之一。2017年7月,俄罗斯政府正式批准了《俄罗斯联邦数字经济规划》,以期借此加速经济现代化建设,为俄罗斯在国际竞争中发挥新优势提供强大保障。从目前俄罗斯数字经济微观、中观和宏观发展现状来看,尽管其发展水平仍与数字经济先发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正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数字经济的规模和边界逐渐扩大,从单一的ICT产业向数字媒体、电子商务以及工业控制领域延伸。总体来看,俄罗斯在推动传统经济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拥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财富效应和信用杠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个人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在2007至2008年次贷危机后,由于金融界致力于规避风险,政府着手强化对金融业的监管,美国财富积累和消费信用杠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都受到了严重侵蚀;此外,美国人口分布也正在酝酿结构性的变化。这一切预示着美国人的消费意愿和能力将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因此,以预期美国消费上升为基础的宏观或微观发展战略,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东亚-北美经济失衡与再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别结构和产品结构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北美经济失衡的变化,认为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是其对外产业转移的结果,东亚地区贸易顺差与日俱增是其承接产业转移的结果。其中,东亚内部再次产业转移导致中国顺差迅速膨胀。为了实现东亚—北美经济再平衡,美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扩大出口,控制过度的信贷消费,并对美元采取更加负责的政策;东亚地区需要努力实现由外需驱动型向内需驱动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产业调整与升级,并把产业链向其他地区延伸。  相似文献   

20.
自二战结束以来,东亚经济体的发展基本都深嵌于东亚产业链的变迁过程之中.截至目前,日本与“四小龙”已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四小虎”则陷入陷阱之中,东亚其他国家前景未定.根据前两组经济体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跨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在于产业结构是否实现升级.对于单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东亚产业链变迁分为“产业迁入”和“产业迁出”两种情形,其中“产业迁出”为东亚经济体实现产业升级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此过程中,一国还需与时俱进,对其产业政策进行调节,才能实现产业升级与跨越陷阱的目标.据此可以解释泰国在21世纪以来的东亚产业链变迁中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结合当前东亚产业链变迁和泰国产业政策调整的最新方向,这一规律也预示着未来泰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仍将面临较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