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乐韵  龙怡 《新民周刊》2012,(13):42-44
脱口秀在当今的选举中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巧妙地设置社会议程并积极参与实践。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总跟"脱口秀"因缘不断。为了给丈夫助选,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3月20日亮相了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脱口秀节目《大卫深夜秀》,大谈自己的白宫生活。而就在1月底,米歇尔还做客N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今夜秀》...  相似文献   

2.
刘学成 《美国研究》2012,(3):130-131
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将于2012年11月6日举行。民主、共和两党分别推出现任总统奥巴马和马萨诸塞州州长罗姆尼参与角逐。目前选战已经进入白热化,两人使出浑身解数展开唇枪舌战,至今选情仍不明朗。盖洛普在9月19~21日的民调显  相似文献   

3.
几乎一夜之间,"保罗·瑞安"(Paul Ryan)占据了美国媒体的各个角落,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近日宣布,这就是他挑选出来的副总统候选人。当地时间8月11日9时,罗姆尼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停泊的美军退役战列舰"威斯康星"号前,向公众正式介绍了他的竞选拍档,只不过,兴奋的他闹了个乌龙:"让我们欢迎下一任美国总...  相似文献   

4.
邵乐韵 《新民周刊》2012,(10):42-44
目前参与争夺共和党提名的几名候选人,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超级PAC的支持。每逢美国政治选举,筹款是候选人的一个重要功课。而因为"超级PAC"的出现,今年美国总统选战的"血拼"味将分外浓重。  相似文献   

5.
郭敬丹 《新民周刊》2012,(44):58-59
美国大选已尘埃落定,回过头来观察就会发现,在选举过程中超过2亿美元的花销都来自不知名的捐助者。而事实上,正是这些神秘资金左右了美国政局。美国大选日的一周前,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来到普韦布洛教堂,坐在长凳上问对面的科罗拉多州众议院候选人萨尔·佩斯(Sal Pace):  相似文献   

6.
7.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05,19(2):65-89
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在对2004年大选的形势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布什和共和党获胜的原因、大选结果对美国政局及政党和选举政治的影响,以及布什第二任期内政外交政策走向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2004年大选是布什和共和党取得全面胜利的一次选举。受九一一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此次总统选举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全国政治议题和选举议题发生重大变化、道德价值观成为决定大选胜负的关键等。共和党获得全面选举胜利从根本上来说,是“新政联盟”解体以来美选举政治长期变化的结果,也是美国社会日趋保守化的反映。2004年选举结果的意义在于:它预示着保守主义继续得势将是今后四年美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向,再次巩固了共和党在总统和国会选举中的多数地位,强化了总统职位的权势和影响力,加剧了国会内两党的斗争。但这是否是一次“关键性选举”,仍要看两年后的中期选举,特别是2008年大选共和党是否继续维持一党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参众两院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9.
邵乐韵 《新民周刊》2012,(49):26-27
成功卫冕美国总统后,奥巴马在Twitter上写道:"又四年(Four more years)。"短短三个字,浓缩了太多情绪。今年这一仗,奥巴马打得不轻松,几次差点被罗姆尼盖过锋芒,最后总算扳回局面。过去这四年,总统当得也不省心,经济、医改、失业三大魔咒,共和党的反击,茶党的崛起,让奥巴马和他所领导的民主党在2010年...  相似文献   

10.
彼特 《新民周刊》2012,(42):26-27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一直就是富人玩的乏味的民主游戏,今年的选举也不例外,甚至相较之前更加乏味。对于旁观的中国人而言,今年的美国大选,还多了一层"憎恨"的味道。曾几何时,让美国人激发起理想主义情怀的奥巴马执政四年,不仅没带来更多"hope",也没带来更多"job",更糟的是,他因强推"劫富济贫"政策而遭共和党人忌恨,更...  相似文献   

11.
石渝 《新民周刊》2012,(5):56-57
美国人是否仅仅四年后就又准备迎回曾令美国经济掉入深渊的共和党?角逐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初选战,于2012年1月3日打响,民主党因奥巴马宣布争取连任而暂时无初选之累,美国2012年大选在共和党"独角戏"序  相似文献   

12.
徐彤武 《美国研究》2012,(3):29-53,3,4
与以往历次大选相比,2012年美国大选的突出特点是在公民言论自由的大旗下,以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为代表的各种"外围团体"为开展选举政治宣传而筹措和花费巨资。"外围团体"现象是当代美国选举财务改革遭受重大挫折的显著标志,它严重地背离了美国联邦宪法所崇尚的基本价值,使美国的宪政民主制度陷入政治、法理和道德的三重困境之中,因而遭到美国多数民众的反对。事实证明,这种现象的实质是美国资本主义寡头集团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控制,而绝非大多数美国公民民主权利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13.
李燕 《俄罗斯学刊》2021,11(2):5-23
俄罗斯智库与媒体肯定当前世界秩序处于重大变革时期,特朗普外交政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改变,同时俄罗斯自身还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周边国家关系等问题,需要以“新思维”来看待和解决。不过,俄罗斯官方不完全认可“新冷战”说法。俄罗斯智库与媒体看到,至少在中短期内,中美矛盾将是世界主要矛盾,俄罗斯可以利用中美竞争谋求发展。如果面临两极格局必须做出选择,对俄罗斯而言更优选择是与中国结盟。从美国民主党对俄罗斯的传统政策以及拜登对普京及俄罗斯的态度看,美国大选结果对俄罗斯不是很有利,但无论特朗普当选还是拜登当选,美国外交政策的总体方向都不会有原则性改变。对于世界格局,俄罗斯智库判断有多种发展趋向,俄力主多极世界,并将努力推动这一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15.
美国2008年大选与奥巴马政府的政策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美国2008年大选奥巴马和民主党获胜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大选结果对美国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奥巴马政府内外政策的趋向.文章认为,2008年大选是美国选举政治史上最引人瞩目的一次历史性的选举.奥巴马获胜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严重衰退,选民对布什处理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的不满,以及奥巴马作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非洲裔总统竞选人所激起的黑人、拉美裔和年轻选民的投票热情.大选的结果将对美国政治走向和美国社会的种族关系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中左将是今后四年美国政治的基本走向.民主党16年来第一次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公众的期望和支持率高,这些为奥巴马政府实施其内外政策主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它仍然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应琛 《新民周刊》2012,(42):28-31
从以往的经验看,似乎候选人对中国的态度越"强硬",就越不会丢掉选票。这一次,奥巴马罕见地直接出面叫停中资收购案。每到美国大选年,有关"中国威胁论"的叫嚣声就会变得频繁起来。只不过,今年的论调中,来自中国的"经济威胁"被叫得格外响亮。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装备制造企业三一集团(以下简称"三一")便"躺着中枪"。2012...  相似文献   

17.
李海东 《美国研究》2016,(4):9-36,5
当前,美国政策精英就美国对华政策展开了一场全方位、多元化的政策大辩论。"务实容纳论""接触合作论""反省妥协论""接触融合论""接触遏制论""遏制论"等不同认识在碰撞互动。美国决策精英正弱化以往对华接触与融合的政策基调,缓慢但却明显地推动对华政策朝着挤撞方向发展。美国对中方意图的习惯性误判、美中两国国际秩序观的差异、美国认定其国内问题的"责任在中国"等因素,导致美国对华政策始终带有强烈的悲剧性色彩。在此次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和大调整中,走出"领导陷阱"、学会"换位思考"、认清"戴维斯陷阱",将有助于美国理性地认识中国和保持稳定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极化"的美国政治:神话还是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极化",特别是两党政治的极化,是近十多年来美国政治的一个突出现象,也是美国政治学界近年来普遍关注但又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美国"政治极化"作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探讨了"政治极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当今美国政治进程和公共政策制订的影响.文章认为,"持久的政党选民重组"(secular realignment)所导致的两党选民结构和选举基地的变化、两党内部意识形态同质化及其导致的选民"政党选择"(party sorting),文化、宗教和道德价值观冲突上升等,是政治极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两党"政治极化"既是美国政党和选举政治变化的结果,反过来又对美政党和选举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极化"的政治环境下,两党在主要政策领域的分歧增大,总统和国会围绕立法控制权和司法任命的斗争愈演愈烈,从而导致更多的立法僵局."极化"现象对现有的关于美国政治的理论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0.
最后的摇摆     
乐悠 《新民周刊》2012,(43):40-41
竞选中,奥巴马和罗姆尼一边打压着对方,一边标榜自己适度节制的选举策略。而当最后的赢家沉浸在获胜喜悦中时,还会记得要保持当初那份谨慎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