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二者之所以能够进行有机结合,是因为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历史观、价值目标、知行观、自然观和理论品格等方面。当前,充分发挥这些契合点的价值,有利于增强人民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认同感,有利于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也会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令人信服、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报告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又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是一篇理论创新的重要文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创立了科学的理论,而且塑造了这一理论不断创新的品格。他们认为,真理的把握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一次完成的,真理的成果永远也不会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真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在永恒的动态中实现的具体、历史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伊始,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声明“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  相似文献   

3.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起伏发展几十年,人们对它越来越熟悉了。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西方“普世价值”为标准,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和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其主要表现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否定和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无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怎样改换手法,只要看清这几点,就能够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实用意。  相似文献   

4.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真理的实践标准的讨论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导。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 经过讨论,全盘否定人道主义的观点被否定了,但在如何评价上发生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人道主义,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作为伦理原则的人道主义,却否定了作为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因为这种人道主义是唯心史观。 关于主体性和主体性原则的讨论 马克思主义从未否认过人是主体、人有主体性。争论发生在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思想路线问题,就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愚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我们提供的认识论上的强有力的保证。这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给了我们一个深刻而又宝贵的启示:要努力提高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胡占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历史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唯一正确的选择。翻开近代中国的历史,在几次革命高潮中,除了义和团运动以外,革命运动的领导者都程度不同地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搬来了进化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种大历史观,思考总结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伟大社会革命实践,提出了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系列论述,概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全部成果,阐明“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革命论、列宁“改良主义”革命观,谱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篇章,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引领世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历史潮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伟光 《求是》2013,(3):17-19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落实人民主体地位,切实把它贯彻到经济社会的各项工作中。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内容坚持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应有之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科学把握和高度自觉。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际,马克思、恩格斯就在《神圣家族》中明确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  相似文献   

9.
<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是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一结合本质上是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同中华根脉相结合、同中国文化信仰相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马克思主义根深叶茂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现代化发展,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湘潮》1998,(3)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文章矛头所指,就是当时禁锢人们思想的“两个凡是”的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文章发表后,立即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并得到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实质是要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恢复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党内长期存在的“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②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原理也会因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失效,这是否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会逐渐过时?一、“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原理也会因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失效”,这是《纲要》依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的一个科学结论。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既然是真理就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就有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逐步接近、不断逼近的运动过程。在这一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会因情况的变化,实践的检验而失效。其次,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甲:我们最近开了几次会,讨论“生产力标准”,但大家对“生产力标准”的理解不太一样。请谈谈你的看法。乙:首先,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哲学理论上弄清楚什么叫“生产力标准”。简单地说,它是指生产力作为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甲:这好懂。但是,为什么对它使用“标准”这个词呢?乙:在二十多年前开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中,人们把实践称为认识的真理性的惟一“标准”;本来,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和当时所讲“实践标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一个意思的不…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丰子义 《新视野》2002,41(1):42-43
我们党80年的历史及其伟大业绩,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教材。从这部活教材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最重要的启示呢?这就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所说:“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关系我们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就实践来看,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总是同这一“结合”过程紧紧连在一起的。凡是结合得好的时候,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凡是结合得不好的时候,党…  相似文献   

15.
研究抗战正面战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杨圣清对复杂的历史问题,不愿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爱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简单结论,这是长期来我国史学研究方法上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一方法问题在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问题的研究中表现尤为突出。十多年前,对正面战场...  相似文献   

16.
检验是非得失,只能有一条标尺。标尺一多,就会乱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很好。但也曾有人说,思想、主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于是麻烦就来了,一旦思想、主义与实践相悖,服从哪一条标准?这一点,通过真理标准的讨论,总算是弄明白了,至少在理论上。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各级政府以及窗口单位工作好坏的标准,也是天经地义的。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窗口单位,他们的工作说到底就叫为人民服务,服务得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人民群众。但事情也在起着变化。先是有人说要“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以后又变成“既要…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六个必须坚持”,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总结,是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看家本领。一、坚持人民至上、胸怀天下的历史唯物主义,从而以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把握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人民至上”和“胸怀天下”这种天下观与人民观的内涵意蕴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主体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充分汲取和凝练,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为邦本、协和万邦的理念精神存在着历史诠释上的内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双向互动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成果,也是走向未来、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这集中表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审视“现代化中国”的大历史观,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马克思哲学界质疑和批判了把“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观点,指明了“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的隐喻性。从当代哲学一语言学角度看,“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确实具有隐喻性。在对“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的肯定理解到否定理解的具体讨论过程中,不仅恢复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批判性深度,而且使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总体统一回归到当代哲学的视野之中,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9.
《发展论坛》2001,(7):1-1
八十载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闯过重重险阻。八十度春华秋实,中国共产党写下辉煌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民族振兴道路的八十年,是带领人民不屈不挠奋斗、不怕流血牺牲、创造丰功伟绩的八十年,是不畏艰难困苦、历经千锤百炼、深受人民拥戴的八十年。八十年来,在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次重大关头,都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带领并依靠人民,不断开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建立了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在列强纷争,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国无宁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旗帜,卓有成效地进行了理论创新。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取得了重大成果。“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性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永远指引着我们党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