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签署文化交流协议是深化国际或区域间文化交流合作的流行惯例。随着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活动的日益深入,文化交流协议的签署显得更加重要。两岸文化交流协议应着眼于调和两岸文化差异,促进高度文化自觉,实现文化价值共享等方面的内在本质功用,从而实现两岸良性文化互动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关于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运作与两岸关系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相关研究是学界关于台立法机构的选举与制度运作。但是在两岸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特别是在台立法机构介入两岸事务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台立法机构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深入评估。  相似文献   

3.
经过四年多来两岸执政当局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已由和平发展开创期步人巩固深化的新阶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两岸制度化谈判的恢复和推进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不仅解决了一批长期制约着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难点问题,而且促进了两岸政治和社会互信,夯实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从形式上看,两岸谈判的具体内容虽由两会承办,但其主体是两岸执政当局,执政双方的战略、原则、策略对谈判的达成及其成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脉络,特别是两会商谈的有关实践,探究马英九当局关于两岸谈判的战略思维、基本原则、做法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障碍,希冀为两岸继续巩固谈判成果、开创谈判新局提供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4.
刘相平 《台湾研究》2009,(2):12-16,36
马英九在台湾2008年大选前提出并在此后多次重申其台商投资大陆的政策是“原则开放,例外管制”,“遵守‘瓦圣那协议’,以技术控管取代资金控管,凡非台湾独有或大陆已有之技术不必限制。”虽然目前受到岛内外形势所限,该政策尚未完全展开,但处于逐渐落实之中。本文试图就“瓦圣那协议”与两岸经贸关系的关联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党的马英九先生已于今年5月20日宣布就职,其所发表的“就职演说”,总体上是好的,各方对于他充满期待。自1949年以来,两蒋主政台湾近40年,李扁主政20年。从“两蒋”到李扁,这是一个转折点,两岸由“争天下”到“分天下”,即由“正统”之争转向“主权”之争,由“一个中国”之争,转向“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之争。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会否成为一个新的转折点,两岸将由“两个主权实体”之争,再转向“一个主权实体”之争,并进而转向一个新的统一的中国呢?这是大家非常关注和期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两岸文学使用共同的语言,具有共同的文化根基,两岸文学关系是两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双方文学发展、文化交流甚巨。本文拟对60年来两岸文学关系的发展变化加以梳理,并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讨今后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进行两岸文化交流和在台湾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7.
刘磊 《台湾研究》2020,(1):1-11
近年来,海峡两岸经济交往密切,人员来往频繁。为防范和消除重复征税,促进两岸经济合作,2015年8月25日《两岸税收协议》正式签署。本文通过对照OECD协定范本、UN协定范本及大陆与其他国家(地区)签署的税收协定或税收安排,分析《两岸税收协议》文本的主要条款,揭示其中所体现的协定立场,即大陆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而让渡了诸多税收利益。随后从理论上分析了该协议生效后预期将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实现税收协定通常的目的,以及增加台湾当局税收收入、减轻台湾地区纳税人税负、提升台湾经济地位等。最后展望未来,期待两岸共同努力,促成《两岸税收协议》尽早生效执行。  相似文献   

8.
《两岸投保协议》背景下台胞投资保护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莉 《台湾研究》2014,(1):45-51
近20年来,祖国大陆先后出台一系列保护台胞投资的法律法规,这些立法切实保护了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鼓励了台商投资的积极性。但是,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大陆投资环境的变化,《台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部分条文已不太适应当前两岸关系的需要。2012年8月《两岸投保协议》签署后这一问题更加凸显。因此,大陆方面应以落实《两岸投保协议》为契机,加快台胞投资保护立法的修订工作,协调其与《两岸投保协议》的关系,为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宽松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9.
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概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中备受各方关注的重要问题.准确界定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内涵是成功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关键。两岸打破隔绝以来,经济关系迅速发展,但很长时间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一直处于间接单向、受阻失衡、机制缺乏的状态。随着两岸经济关系不断发展和两岸经济合作内在动力的不断积聚,  相似文献   

10.
两岸签署经济合作协议,真正的障碍,恐怕还是在于两岸民众间的缺乏沟通和理解。2009年全国"两会"总理记者招待会,台湾中央社记者关心的是眼下最热的"两岸经济合作协议"议题,并引发了67岁的温家宝总理一番"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台湾)"的"温情攻势",一时远播海内外。  相似文献   

11.
台湾是大陆重要的食品进出口地区,有着较为完备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但其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法令法规仍有不少的漏洞和模糊空间,台湾行政主管部门在食品安全卫生监管方面投入和经费、人力有限,使台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众多的问题。未来,台湾当局将会提出新的食品安全管理法修订案,增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执法能力,并加强与大陆在食品安全监管业务上的交流与合作,这有利于两岸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方面的共同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machinery of governance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at the sub-national level in England continues to evolve. Drawing on documentary evidence and the views of civil servants and local authority officials from the English West Midland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rocess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clusion of climate change indicators in the recent round of Local Area Agreements (LAAs), negotiated between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authorities and Local Strategic Partnerships. Considerable popularity has been accorded these indicators nationally, but there are important variations in the pattern of take up. Moreover, significant uncertainties surround the contribution of local measures to reduce CO2 emissions and the targets attached to measures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are seen as undemanding. Conversely, the impending Carbon Reduction Commitment will act as a powerful incentive for public bodies to cut CO2 emissions from their estates. Although potentially contributing to greater coherence in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achieving collective action through LAAs will prove problematic.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以强调物质与观念、利益与身份、能动者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建构主义为基础,论述管制性规范与建构性规范的辩证关系。接着将这些概念应用到两岸关系分析。研究显示两岸协议主要还是各自利益考虑的管制性规范,其所产生的建构性规范也是如此思维下的各自主体身份认同。如果两岸能有共同合作、解决问题、获致利益的经验并持续深化,则两岸协议将有助于提升两岸认同,共创两岸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4.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ntly published evidence on Taiwan's relations with the Soviet Union during the Cold War,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official and secret contacts between Moscow and Taipei from 1949 to 1988. It argues that despite some consideration given to a possible cooperation, Cold War hostility suited Taiwan and the Soviet Union more than collaboration. Taipei resorted to the ‘Soviet card’ in the 1970s to hinder Sino–American rapprochement, but never abandoned anti-Sovietism as the foundation of its diplomacy. The Soviet Union, for its part, prioritized normalization of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avoided rapprochement with the ROC, which could have only further strained ties with the PRC and accelerated the formation of the Sino–US united front against Moscow.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阐述军事对抗与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益于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创造台海永久和平的新型军事安全战略。这种新型军事安全战略的基本特征是:把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既关注如何赢得战争,也关注如何通过战争赢得和平,还关注如何防止已经建立起来的和平转化为新的战争。以此为标准检视台海各方军事安全战略可以看到:中国大陆军事安全战略实现了战略与政略的高度结合,为军事服从政治、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台湾、美国坚持“只经不政”、“和而不解”,使其“和平愿望”难以贯彻到军事安全战略层面,是阻碍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建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evance of Zartman's “ripeness theory” to explain the resolution of the China‐Vietnam conflict. It analyses the core concepts of this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evaluates the explanatory value of this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solution of conflict in specific cases such as the China‐Vietnam conflict. The article identifies three core concepts in this theory, including “hurting stalemate”, “ripe moment”, and “ripe for resolution”. But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a‐Vietnam conflict, it could not discern any of these concepts or stages in the process of conflict resolution in this particular case. Thus, it concludes that Zartman's theoretical approach does not have an explanatory value for the case of the resolution of the Sino‐Vietnamese conflict.  相似文献   

17.
自2010年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加紧展开各方面新的部署,美国的举措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关系和地区格局影响重大。本文分析了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亚太地区局势产生的影响,提出亚太地区正面临战争与和平、独赢与普赢、猜忌与互信的抉择。文章探讨了亚太新局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认为两岸难以超然于亚太新格局,两岸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关系更加复杂化,但在亚太地区新的矛盾冲突中,两岸可以从新的视角谋求共同出路。  相似文献   

18.
某些台湾作家在新世纪对大陆学者撰写的《台湾文学史》或分类史所做的“反攻”,主要是出版《台湾新文学史》或类文学史的著作,对“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一个组成部分”、“反共文学”是一种逝去的文学、“皇民文学”就是汉奸文学的观点作出反弹。他们从政治上和学理上清算大陆学者的台湾文学史观时,还把岛内的统派学者“捆绑”在一起.。代表人物有钟肇政、陈芳明、林瑞明、谢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