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金艳 《人民论坛》2011,(12):100-101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中原经济区开发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当下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原经济区开发建设目标的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完善的法制保障,在农村生态环保立法普遍缺位和滞后的现状下,加强相关立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中原经济区开发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当下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原经济区开发建设目标的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完善的法制保障,在农村生态环保立法普遍缺位和滞后的现状下,加强相关立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四、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构想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涉及的范围广,调整的对象较为复杂,立法难度大。摆在立法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任务,首先是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立法架构,才能解决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应该怎样立法、具体规范什么内容的问题,才能解决好法规的针对性、操作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的问题。笔  相似文献   

4.
运用法治才能保障黄河流域切实实现生态的修复和更好的保护,同时又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关系,因此,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才是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恶化及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落后与未能真正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紧密相关。黄河立法要确立生态保护优先的核心价值目标,一切制度和规范要围绕此核心价值目标的实现进行设计,要以法律的方式建构具有权威性的流域生态综合管理协调机构,探索克服区域限制的适应整体生态保护需要的执法、司法体制机制,还要具有凝聚黄河流域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意识,从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良法善治的心理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超 《江西政报》2008,(12):38-39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一项事关江西发展大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笔者认为应注重把握好四种关系。  相似文献   

6.
加强人大城建环保立法工作,是本届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委员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努力提高立法质量,增强制定城建环保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改善民计民生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7.
刘小春 《前沿》2012,(16):66-67
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鄱阳湖湿地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不足及其紧迫性和必要性,并从法律管理体制、法律制度、法制体系、生态宣传和监管制度等四个方面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14,(8):47-47
李林7月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撰文《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深化改革》认为,改革须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否则就可能天下大乱;法治必须紧跟改革的进程和步伐,否则就可能被废弃、被淘汰。坚持民主科学立法,应当把国家的立法决策、立法规划、立法项目、立法草案等与执政党的改革决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立法把党的重大决策及时合理地法律化、规范化和国家意志化。对于执政党的改革决策来说,应当按照依法执政和领导立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1月31日,就在省两会刚刚闭幕之际,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南昌隆重举行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大会号召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大战略和龙头工程,只争朝夕,开拓创新,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谱写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崭新篇章。那么,到底什么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内涵、意义、目标、任务是什么?本刊在此为广大读者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上饶市位于江西东北部,辖12个县(市、区),总人口748万,是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五年,上饶民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国家发改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民政部、省政府共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协议》的要求,认真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切实加快民政民生保障、社区和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和双拥优抚保障“四个体系”建设,实现民政事业的发展全面融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召开生态环保立法工作座谈会,启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工作。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国家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和部署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占江西全省国土面积的30%,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全省60%以上的经济总量。可见对江西来说,这一区域举足轻重。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以为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争取有利地位。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特色所在。因此,基层人民检察院应当进一步充分认识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的重  相似文献   

13.
《江西政报》2009,(9):28-31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强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和鄱阳湖(以下简称“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出席会议的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行使命,共向大会提出建议626件,这是我省历次人大会议上代表提出建议最多的一次。梳理这些建议,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代表关注江西发展、维护群众利益的浓浓深情。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三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阶段性成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品牌效  相似文献   

15.
域情概览     
《长江论坛》2010,(1):1-1
2009年12月21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苏荣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引领江西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重大战略和“龙头”工程,举全省之力精心组织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此,尤其要扎实推进四项工作,一是全面动员,  相似文献   

16.
《前进论坛》2011,(8):28-29
2009年12月12日,国家批准了江西省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今,生态经济区建设正顺利进行。这其中,农工党中央和农工党江西省委会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标志,鄱阳湖的开发与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江西的大事,更是九江的大事。为此,九江市人大常委会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主题,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法履职,强化监督,采取执法检查、工作视察、专题调研、跟踪督办等形式,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行全方位、深入持久的监督,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赖国根 《江西政报》2008,(19):38-39
生态环境既是生存之本,更是发展之基。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省委、省政府也明确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面对新要求,就是要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切实将环境保护作为构建和谐宜丰、实现跨越发展的支点,努力做到“五个坚持”,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9.
朱绍毅 《辽宁人大》2007,(12):12-13
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立法工作,只有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紧紧围绕地方党委的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自觉地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一重大决策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0.
林火平  林翰文 《求索》2013,(1):38-40
县域经济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成功实践的基石。本文以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财力水平为分析指标,深入分析了规划区16年来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前后县域经济差异变动趋势与特征,并对多元化差异的形成、存在、延续的动因进行了实证探究,揭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竞争力削弱、对区域市场和资源争夺能力降低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了缩小县域经济差异、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