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贵州新型城镇化存在规划法治缺乏、法治软环境建设明显不足、城镇居民权益保障不够、新型城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不高、城镇环境保护法律不全、各种犯罪易发多发等问题。对此,可从探索贵州新型城镇化法治规律、完善城镇法律治理体系、提高城镇依法治理水平、树立依法经营和治理城镇的理念、加强犯罪预防与治理等方面予以完善,从而不断提高贵州新型城镇化的法治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2.
《人大建设》2013,(7):9
如何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对新型城镇化的保障促进作用?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5月20日~25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文惠带领人大调研组,分赴南阳、驻马店两市以及宛城、唐河、驿城、泌阳等6县(市、区),就新型城镇化的法治保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两市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汇报,重点听取了市县人大常委会、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新型城镇化涉及相关地方性法规的意见和建议,还深入实地考察走访了两市的产业集聚区和部分县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已先后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于对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基于对我国传统城镇化道路的反思和批判,本文认为"人的城镇化"必须依法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扩大公众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参与、完善城镇化法治体系、坚持维护农民权益、依法进行城市管理、消除行政诉讼障碍和依法加强环境污染处罚。  相似文献   

4.
崔武 《群众》2014,(11):24-2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作为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在维护法治、践行法治、传播法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律师界良莠不齐的现状,并不能满足法治中国建设对于律师队伍的实际需求。我们律师同仁要提高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5.
牧区城镇化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区城镇化相比,牧区城镇化面临着特殊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与制度环境。以纵向上政府层级和政府各部门的关系划分,横向上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划分以及牧区政府特殊的治理需求为理论依据,牧区政府需在经济、社会、行政、法治方面做出适时的职能转变,以形成具有牧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牧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河南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加强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探索实践新型城镇化道路,全省城镇化发展呈现可喜局面。为了加大推进城镇化力度,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共河南省委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开展调研,制定政策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为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重大决策部署中的监督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地方性法规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范、指导和保障作用,根据中共河南省委的统一部署和《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新型城镇化调研工作方案》的安排,2013年5月下旬,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玉海、张大卫、蒋笃运、储亚平、王保存、李文慧率领6个调研组,深入郑州、洛阳等12个省辖市50多个县(市、区),分别就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序流转、新型城镇化建设法治保障等6个方面开展了实地调研。通过集中调研、监督和检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基本掌握了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全面了解了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发现了存在的部分困难和问题,征集到意见、建议300余条。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调研组从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适时做好地方性法规的立、改、废工作等方面向省委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樊德玲 《人民论坛》2014,(10):109-111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城乡规划法缺失、农民土地物权形同虚设、户籍制度阻碍农民实现平等权利等问题。要想实现城镇化这一历史性的伟大工程,关键在于法制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只有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才能为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创设良好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新型城镇化中的"新",就在于强调以人为本,把广大城镇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地方特色鲜明的现代人文魅力空间。建议:一是强化法治保障。政府要在整合现有各方面资源的基础上,加强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新型城镇化中的人文建设跨部门合作机制,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投入增幅等指标纳入新型城镇化考核体系。二是突出规划引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尤其要注意用规划引领,成立由文化专家、规划专家、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城乡规划法缺失、农民土地物权形同虚设、户籍制度阻碍农民实现平等权利等问题。要想实现城镇化这一历史性的伟大工程,关键在于法制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只有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才能为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创设良好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0.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应当普遍设立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建立以党内法规工作机构、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法学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法律顾问队伍,是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委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参谋助手。有效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应探索完善法律顾问参与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途径和方法,完善法律顾问工作机制。行政机关应积极为法律顾问工作创造良好环境,搞好优质服务,使法律顾问制度规范化运行。  相似文献   

11.
杨勇 《人民论坛》2020,(4):104-105
当前,律师参与法治扶贫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扶贫动力不足、扶贫范围过窄、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律师参与法治扶贫的服务质量,保障扶真贫、真扶贫,应当从律师发力、律所助力、律协激励三个维度进行优化,形成律师-律所-律协“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城镇化的治理模式是一种政策之治,具体表现为"以物为本"的城镇化治理理念、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治理体制和运动式的城镇化治理方式。"政策之治"城镇化有着深刻的形成机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度起点与路径依赖是历史症结;压力型体制下政治锦标赛与地方政府行为异化是制度根源;政府"经济人"动机和治理资源匮乏的现实掣肘是理性选择。随着"政策之治"城镇化的弊端日益凸显,法治化城镇化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然而,当前法治化城镇化建设面临着法治理念不足、法制体系不完善、执法体系不严、法治监督缺失等现实障碍,需要从理念、立法、执法、监督四个层面进行整体构建。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建设法治国家的强劲阶段,公职律师制度在建设法治国家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公职律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各地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适合本地区的公职律师模式。然而,公职律师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与政府职权容易混淆、经费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针对这些不足对我国的公职律师制度进行完善,有效发挥公职律师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专业人士,律师更为了解法律制定的背景、运作机制和实施过程,因而他们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应主动而积极地维护法律权威,成为"释法者"和"护法者"。如果律师利用其身份煽动社会对立、刻意诋毁政府与司法机关,就与其社会角色相冲突,会走到法治的对立面,甚至沦为法治建设的"蟊贼"。  相似文献   

15.
正公职律师制度是我国在建设法治政府、法治国家进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司法配套制度。然而,尽管公职律师制度已经在我国全面建立,但从实际运行状况来看,该制度并未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应有重视。当前公职律师工作存在缺乏统一协调推进、公职律师法律地位尴尬、职能分工模糊等突出问题,亟需制度层面的规范和完善。健全公职律师制度,有利于积极推动开展并规范公职律师工作,让这支专门化律师队伍当好依法行政的  相似文献   

16.
律师思维在方法论层面具有双向规范性、商谈说理性、应用广域性、智识综合性等特征,这些特征蕴含了丰富的法治要素。受到来自法律职业制度结构、权力资源分配以及职业特性和发展水平等多方因素的影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律师思维的研究和关注普遍不足,中国语境下的"像律师那样思考"面临着律师思维缺位的困境。法律思维研究中的"混沌主义""法官中心主义"和"碎片主义"等现象遮蔽了律师思维的方法论特征与法治内涵,会对律师职业发展、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国家法治建设产生诸多消极后果。实现"像律师那样思考"需要从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规则层面、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制度完善层面以及在国家与社会治理领域层面构建、培育和拓展规范意义和方法论意义上的律师思维。  相似文献   

17.
张爱宁 《人权》2008,(1):45-47
权力制衡是法治秩序形成和存在的制度性架构,是法治形成和存在的直接条件。①律师职业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产物,是为了束缚国家权力,促使掌握公权力的人正当行使权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而设计的。律师的执业权利,是社会平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国家所普遍认可的一种权利形态,其实质是公民个人权利的延伸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②因此,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就是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8.
姚士谋 《群众》2014,(8):79-82
核心提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城镇发展的巨大成就;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一些问题;构建新型城镇化的新模式;认清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新型城镇化问题,根本要求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刘晓林  王喆 《人权》2005,(1):46-48
中国律师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律师制度已成为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民主法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回顾过去20多年的风雨兼程,律师作为中国法治社会的实践者,其作用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是社会正义、良知的维护者,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与完善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0.
李雪晗 《人民论坛》2013,(11):230-231
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战略转型,就是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科学发展.文章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概念、新型城镇化概念、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推进新型城镇化意义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转型背景下资源枯竭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