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两蒋统治下的威权时代,“台独”作为一种非法的社会政治活动,在台湾岛内没有生存空间,一直受到国民党执政当局的严厉打压,“台独”人士大都亡命海外,或改头换面在岛内隐蔽活动。自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民进党的成立,特别是李登辉上台主政后,海外“台独”人士纷纷闯关返台,与岛内“台独”势力合流,活动重心也从海外转向岛内,  相似文献   

2.
2004年是岛内“台独”活动极为猖獗的一年,也是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四处进行“台独”挑衅的一年。一年来,台湾当局加快推进“台独路线图”的步伐,严重破坏了台湾海峡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台独”分裂势力的种种“台独”冒险挑衅动作,遭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决反对,也引起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台湾当局“台独”冒险的警惕和普遍反对,  相似文献   

3.
论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派系与路线之争张凤山“台独”势力从成气候至今,就一直存在着派系与政策路线的矛盾与争斗。各派系之间的矛盾既有政策、路线的不同,也有权利的争夺。“台独”势力的这种矛盾斗争分海外与岛内两种不同情况,因篇幅所限,本文只集中探讨岛内的...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是台湾岛内政局持续动荡与复杂多变的一年。各派政治势力主要围绕陈水扁周遭的弊案、北高市长选举展开激烈的攻防与较量。“反贪倒扁”成为全年朝野政争与社会矛盾的焦点,陈水扁当局数度陷入空前的执政危机。年底北高市长选后,民进党得以稳住阵脚,国民党上升势头则受到阻碍,亲民党与台联党边缘化加剧,岛内“北蓝南绿”的政治版图进一步强化,两党竞争的政党格局基本确立。一年来,虽然陈水扁当局不断操弄“急独”议题,但在深重的执政危机下,其推进“法理台独”的步伐被打乱,岛内“台独”气焰受到打击。  相似文献   

5.
温家宝总理访美,中美就当前的台海局势形成了一些新的共识,美国明确表示反对单方面试图改变台湾现状的做法,重申从根本上不支持“台独”。这表明在当前台湾岛内激烈的选战中,“统独”问题尤如一根导火索随时可能引爆炸弹的高危情势下,美国对“台独”的危险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对“台独”的态度也较前更为清晰。 对“台独”的危险性,美国向来认识不足,况且美国内部确实有一股不小的支持“台独”的势力,他们希望利用台湾问题来牵制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小布什政府  相似文献   

6.
台湾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以“台独”为根本目标 ,对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美国的支持程度、大陆的军事压力、岛内公众的民意基础这三大因素都有相当程度的模糊性 ,因此 ,民进党的“台独”政策不符合台湾岛内的现实利益需求 ,并不具有可行性 ,也不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台推动公民投票的主要历程、活动特点及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投票一向是岛内外“台独”势力制造分裂的重要工具,其实质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实现“独立建国”。2003年5月开始,在选举的需求及竞选活动的刺激下,公投议题在岛内迅速升温,一举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政治禁忌与内外环境限制,使台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完成“公投立法”并举办“320公投”。岛内公投形势的这一重大变化,不仅对岛内政局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冲击,而且给两岸关系带来了重大的不稳定因素,对中国的和平统一造成严重威胁,成为两岸都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2005年初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发展,台海形势中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性因素在增长,总体看,两岸关系的主动权在大陆,发展态势对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有利。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并不甘心,随着岛内政治局势的演变与发展,尤其是2007年底第七届“立法院”的选举与2008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召开,台湾岛内以“法理台独”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台独”活动也将愈猖狂,“台独”活动在未来两年内铤而走险可能性不小。  相似文献   

9.
由连战和宋楚瑜率领的国亲两党代表团对祖国大陆的成功之行开启了两岸政党机制化交流的新平台,也给严冬下的两岸关系带来了一丝春天的暖意。促成连宋大陆行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岛内期盼和平、稳定、和解、合作双赢的主流民意。正如连战主席在北大讲演时所说,他之所以能来,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岛内民意的驱使。访问期间国亲两党同祖国大陆方面达成的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和平的一系列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岛内“台独”势力的遏制,势必会在今后的两岸关系问题上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他们带回了祖国大陆维持台海稳定和促进两岸交流的诚意,以及包括推动两岸货运便捷化、台湾农产品登陆、开放祖国大  相似文献   

10.
在特别选定的2月28日,陈水扁出于一贯的政治权谋和“台独”妄想,不顾岛内与两岸大部分民众的反对,悍然宣布“终止”所谓“国统会”的运作,以及所谓“国家统一纲领”的适用,试图为“法理台独”制造条件。面对这一挑战台海现状的小动作,祖国大陆反应有理、有利、有节,同时,肩负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神圣职责的人民解放军也展现了有能  相似文献   

11.
张华 《台湾研究》2006,(5):12-17
陈水扁、民进党弊案缠身难以脱困,“台独”政权岌岌可危。为稳住基本盘,陈水扁重回“急独”路线,把“新宪公投”作为他任期最后阶段的主要施政目标。然而,无论是从法理依据、国际环境,还是岛内主流民意,或是“台独”势力的基本实力等方面来看,陈水扁要实现其“法理台独”目标会遇到很多难以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略论李登辉大陆政策的“台独”本质曹治洲*李登辉主持台湾岛内政务以来所推行的大陆政策,离中国统一最终目标越来越远,也离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越来越远,究其原因,就在于李登辉的大陆政策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分裂意识和明显的“台独”本质。因此,尽管李登辉在口头上...  相似文献   

13.
以2005年8月“高捷弊案”爆发和年底县市长选举结束为发端,台湾政局逐渐出现民进党上台以来的最大变局,陈水扁执政开始进入“后扁时代”。引发岛内政局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标榜“清廉、本土、改革”的民进党政府迅速沉沦,人民对执政者的为所欲为和无所不为深感困惑与震惊,并逐渐失去耐心与信心。岛内在2006年所兴起的反贪倒扁运动,目前仍未能引起人们对2000年政党轮替后所出现的岛内乱象的省思,民进党隐藏在“爱台湾”、“本土化”与“民主化”旗号下的选举利益考虑和“台独”路线,显然无法产生推动其转型的内在力量。引发台湾政治变局的结构性因素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仍将继续主导岛内政局走向。  相似文献   

14.
记得加年代初,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结束他对中国为时一周的历史性访问后,评价他自己对中国的一周访问是“改变世界的一周”。而毛泽东的评价却是:尼克松说他改变了世界,我看是世界改变了他!看完新任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陈忠信对有关情况的介绍后,不禁使人得出这样的印象: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代大潮正在改变民进党。 首先,“台独党纲”在民进党内正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党内从老到少不少有识之士都认识到,这个历史形成的“台独纲领”已成为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障碍,也极大地束缚了民进党的施政空间和手脚。中年一代当权者正切实感受着它带给自己的施政压力,压力不仅来自岛内民众和在野党,甚至那些过去长期支持民进党的财团,也开始同台独保持距离,同陈水扁当局拉开了距离。一句话,压力开始来自自已的盟友了。而年轻一代的政治精英们也看出:这个“党纲”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3年阃,随着台湾2004年3月选举的日益临近,在政绩太差、“国亲合”和“连宋配”成局导致选情极为不利的情况下,陈水扁当局明目张胆地将“台独”主张转变为“外交政策”并公然推上台面,企图借“外交”上的突破转移岛内民众的视线,稳住基本票源,拉抬声势。台湾当局在“台独”道路上的恣意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文化台独”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同发 《台湾研究》2001,(3):52-55,63
所谓“文化台独”,是为“台独”制造舆论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台湾分裂势力推行“台独”分裂图谋的手段之一。“文化台独”伴“台独”而生,随“台独”而行,它是“台独”的一面招魂幡。民进党执政后,“文化台独”日益猖撅,向民众大量灌输“台湾非中国”、“台湾人非中国人”、“台湾文化非中国文化”的理念,图谋泯灭台湾人民的中国心、民族情,破坏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对“文化台独”,已然成为海峡两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是台湾当局陷入内外交困的一年。年内,祖国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并积极务实、灵活主动地推动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和谐世界”的外交新思维开展全方位对外关系,不仅极大地缓和了两岸关系的紧张,而且有效地营造了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国际大环境。在这一大背景下,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寻求拓展“国际生存空间”、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各种“台独”分裂活动不仅在国际社会全面受挫,也受到岛内在野力量和广大民众越来越强烈的质疑与牵制,“台独外交”陷入更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2000年民进党上台执政以来,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台独”路线.不仅在岛内进行一系列“去中国化”活动,而且在国际上为谋求所谓“台湾独立”的政治地位,大搞“烽火外交”、“冲撞外交”。一时间,台湾当局对外活动势头汹汹,不断冲撞一个中国国际框架,两岸和平稳定受到严重冲击。对此,大陆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有力地遏制了“台独”分裂势力在国际上的冒险活动。总的来看.近年来台湾当局点火式“务实外交”势头受到重挫,声势大为下降。但是为求败部复活,台湾当局再度调整其活动策略,谋求稳住对外关系阵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台独困境”日益凸显。民进党两岸政策究竟会否再次转型,若转型又会在何时转、朝哪个方向转、程度与策略如何,这些关键问题已引起各界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受党内外诸多因素制约,尤其是党内权力纷争激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民进党仍将推行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调的“温和台独”路线,不可能实现以放弃“台独”路线为标志的两岸政策再转型。  相似文献   

20.
民进党“台独”转型“五阶段论”——回顾与前瞻徐博东*1997年底县市长选举获胜后,民进党在岛内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政权的第一执政党。然而,客观而言,民进党欲夺取“中央政权”,取代国民党而走上“全面执政”,仍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民进党近几年来着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