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美国家证人作证新模式与英、美国家宪法上的质证权存在一定冲突,但两者冲突逐渐协调和融合,证人作证新模式制度得以不断扩充和发展。我国正值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际,应针对证人出庭难、证人保护不力等刑事诉讼实际问题,借鉴英、美国家证人作证新模式制度,构建并完善我国证人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2.
当前司法实践中,常遇到证人出庭少、作证难甚至拒绝作证的问题。本文依据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结合司法实践,研究证人作证制度,分析证人拒绝作证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刑事证人作证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根图雅 《前沿》2005,(5):118-120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证人作证制度所作的修改, 为适应审判方式改革、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仍然存在不足。本文从证人作证特权、证人出庭问题、规范交叉询问规则、证人宣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为完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丹 《人大论坛》2006,(12):26-27
证人是指当事人以外就自己所知道、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作证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年幼,不能辩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因此.在我国.作为证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是了解案件情况;2是能够明辨是非,正确表达的人;3是证人只能是自然人而不是法人,证人必须是具有感知能力、记忆能力、陈述能力,法人是不具备这些特征的。故一切公民只要具备上述条件,就有作证资格,不受民族、性别、职业、出身、文化程度等限制。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证人保护法,对于证人权利的规定与保护散见于《刑事诉讼法》的各章节之中,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直接规定了证人的有关问题.但仅有一条涉及到证人的权利,其他有关证人的权利规定及保护均是以“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力及保护”的形式出现,可见,在立法思想上,对证人人权保障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特别是反贪案件中证人出庭率低,主要是证人不愿出庭和证人不敢出庭。新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了证人强制作证的义务和特定关系证人的免证权利、侦查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以及司法机关对证人人身保护等,但还有待于完善。为改进证人出庭工作,应建立完善的证人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促进立法以增强对打击报复出庭证人行为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6.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最广泛的证据来源之一,它对于查明案件事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证人拒绝作证在我国已成为司法活动的严重障碍。本文分析了证人拒证的特点,现象及原因,并提出了证人拒绝作证的意见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增加了证人保护的内容,对于消除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率低、不愿意作证的司法"顽疾",必将产生积极影响。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现状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基本措施。在刑事诉讼中,如果证人不出庭作证,特别是关键证人不出庭作证,将直接影响案件的审判质量。但证人普遍存在害怕打击报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得罪他人(尤其是邻居、同事、上级领导等)的自我保护心理,通常不愿、不敢、不能作证。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可行的证人保护制度予以保障。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分工明确的,  相似文献   

8.
黄树标 《前沿》2013,(7):69-72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本质上是一种司法交易,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此没有作出任何规定。在我国,设立污点证人刑事责任豁免制度很有必要。应当创设适合我国国情的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以适应我国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正义、实现司法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中,我们应选择合适的豁免模式,并从适用范围、实施程序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创设。  相似文献   

9.
证人证言是一项重要的证据种类,其确实性和充分性直接影响着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处理。动机是推动证人行动的内在力量,证人陈述证言的行为和态度,受证人自身的心理支配。影响证人作证的动机和态度主要涵盖政治经济和治安形势、证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证人与案件之间利害关系、不同的询问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办案人员在询问证人工作中,应采取正确态度和方法,有的放矢的做好证人的心理转化工作,营造证人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言的气氛和条件,有效地消除证人作证的心理障碍,实现对其不利作证心理的矫正。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不仅确立了证人及其近亲属遭受打击报复的司法保护制度,而且确立了对证人因作证而受到经济损失予以弥补的经济补偿制度。这表明我国证人保护制度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未形成一个足以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合法权益的证人保护体系。为解除证人作证的后顾之忧,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必要整合相关法律规定,构建合理的证人保护体系,进一步扩大证人保护的主体和权利范围,将经济补偿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运用最普遍、最复杂的证据种类之一,它有利于尽快查明案件事实,提高诉讼效率。长期以来,在司法实践中,询问证人困难、证人拒绝出庭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侦查机关、司法机关特别强调证人的作证义务,追求证人的出庭率,并且通过相关的法律制定、宣传教育等方式来加强公民履行作证义务的法律意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证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证人的拒证权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证人拒绝作证特权作为刑事证据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代许多法治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典或证据立法中均已得到明确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在此方面的规定并不完善。文章认为,《刑事诉讼法》应当明确规定近亲属之间、关于特定职业事项的证人,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享有拒绝作证的特权,并应当说明其拒绝提供证言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蔡宏图 《人民论坛》2012,(36):116-117
当前,中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司法实践层面,导致证人作证不积极。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实践中仍应从建立专门的刑事证人保护机构、完善具体的保护手段和措施、完善刑事证人保护的对象及范围以及建立刑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入手完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4.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表现为一种司法交易,而本质上却是一种对追溯证明艰难的妥协,更具有实践必要性。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最大限度地消弭证人出庭作证的心理恐惧,也为获取自愿性言辞证据提供激励性保障。新刑诉法对该制度规定的缺失必然导致其新增的"强制证人出庭作证"与"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再次沦为制度的"花瓶"。污点证人作证制度难免伤及实体公正,应对其案件范围、豁免模式、适用程序、保障措施等作出理性设计。此外,要规范作证的方式和内容,警惕"狱侦耳目"的伪证行为。  相似文献   

15.
匡青松 《求索》2008,(8):152-154
证人出庭作证率低一直是困扰我国审判实务部门的难题。由于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十分复杂,仅基于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认识提出引进国外的证人作证制度来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的比率,难以在真正意义上解决问题。为充分发挥证人证言的证明价值,尽可能发现案件真实,求得最终的审判公正,我国宜建立“攻守结合”的证人作证制度,即一方面,就“攻”来说,我们要积极采取必要措施促使证人出庭作证,另一方面,就“守”来说,直面证人不可能百分之百出庭作证的事实,对证人庭外提供的证言不作绝对的排斥,对证人书面证言的采纳和运用作出规制。  相似文献   

16.
证人证言是一种关键的诉讼证据 ,它对查明案件事实 ,维护司法公正以及庭审方式的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司法实践中 ,证人拒证现象十分突出 ,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 ,其中尤以法律规定方面的缺陷为甚。为此 ,只有正确、合理地解决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关于证人权利义务的不平衡规定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证人保护制度、合理的证人作证的经济补偿制度 ,才能使我国的证人拒证现象得到比较彻底的遏止。  相似文献   

17.
亲属证人作证特免权是指被告人的亲属证人依据法律规定,有权拒绝提供不利于被告人的证据。目前大多数国家均对证人的该项权利做出了规定,我国现行刑法及刑事诉讼法中均没有亲属证人作证特免权的相关规定。应汲取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亲亲相隐制"精髓,借鉴国外立法实践,构建我国的亲属特免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证人证言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法定证据形式,但是,我国证人普遍不愿出庭,作证义务感较低的现状,严重影响这种形式的证据在诉讼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证人的作证义务与证人权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证人作证的各种心理因素等角度出发,全方位探讨促使我国证人切实履行作证义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国莉  房丽 《求索》2012,(12):235-237
证人豁免制度有别于立功制度、辩诉交易制度,采用污点证人作证豁免或刑事责任豁免来指称证人豁免制度存在着豁免主体不明、豁免权与拒证权混淆以及豁免方式上的以偏概全等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刑事司法理念的变迁以及司法实践的渴求为证人豁免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立法和司法据理。在我国构建证人豁免制度,必须在符合我国法律传统、刑事诉讼价值偏向、刑事犯罪实践基础上,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证人豁免模式及豁免程序。  相似文献   

20.
张菖青 《前沿》2007,(4):125-127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在查明案件事实中常常唱主角。司法实践中证人的“三低”现象使人担忧,更让人反思。本文以我国民事证人所处的“熟人社会”这一特殊环境为视角,提出了完善证人作证方式的两种新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