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一,阶级斗争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建筑领域成为阶级斗争的主战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阶级占有的生产资料已经被剥夺,他们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已被摧毁,因而在经济领域内的斗争已经不那么突出。而在上层建筑领域内,剥削制度的残余影响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清除,意识形态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使得剥削阶级残余势力在不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能够凭借剥削阶级思想的影  相似文献   

2.
苏共二十大所暴露的问题及其引发的事件,使毛泽东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阶级斗争的可能性,并对我国阶级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形成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重大理论成果。50年代末,中共在整风运动与"大跃进"运动中的曲折促使毛泽东提出"反修、防修"的观点,先后发动了反右派斗争和反右倾运动,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理论初步形成。此后,由于中苏关系的破裂,以苏共二十大为争论核心的中苏大论战爆发,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理论,使其正式形成。可以说,苏共二十大对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苏共二十大对毛泽东所产生的这种影响,有助于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或基本性的原理之一。列宁说:“阶级斗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列宁选集》第2卷第453页。)他又说:“阶级斗争的原则是社会民主党的全部学说,全部策略的基础。”(《列宁全集》第13卷第56页。)无产阶级在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的全过程中,都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否则,在  相似文献   

4.
一、毛泽东关于“三农”问题极端重要性的论述,把这一古老命题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初始产业,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延续。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中外经济思想史上,形成了重视农业、以农为本、认为农业劳动是唯一的生产劳动的思想传统。当人类进入工业化的时代后,农业在经济社会中是否仍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5.
李丽 《理论学刊》2006,3(12):7-9
建国后,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国情,围绕着工业化和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认真分析和研究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一、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农民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然而,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80%以上的基本国情却没变。为了使新中国迅速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走上富强的道路,围绕着工业化和现代化,毛泽东提出一系列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一)指明了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问题民主…  相似文献   

6.
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阶级斗争一直是毛泽东关注的焦点。在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误的一面。 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在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上,既犯过“左”的错误,也犯过右的错误,而毛泽东则是正确路线的代表,特别是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他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与“左”右倾错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扭转时局,引导全党走上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1957年,毛泽东在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后不久,就背离自己的正确论断而陷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迷误。一些同志认为,这主要是毛泽东对当时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未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估量,以致当国内阶级斗争形势发生起伏时,就轻率地改变了自己原先对阶级斗争的正确认识。笔者认为,这种解释过分夸大了外因的作用,未能揭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复杂时期。这一时期,既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结构转换的思想,又诞生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创造性分析。但由于社会建设经验的欠缺和对经典理论理解的片面,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经历了一段曲折探索的艰难历程。作为社会发展阶段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验得失是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有力推动社会结构变化发展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在总体上呈现出多样性的变化,意识形态发展的多样化蕴含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确立的理论和逻辑前提。从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出发思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发挥和实现问题,这是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形成的直接后果是中断了我们党早期正确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和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而这“左”倾错误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中苏分歧日益扩大和中苏论战日渐激烈息息相关。毛泽东认为苏共在“二十大”以后实行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 ,从而断言苏共已“变修”。并以此为鉴戒 ,毛泽东在国内进行“反修防修”的斗争 ,逐步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深化社会主义改革的需要,是稳定大局的需要,是应对国际挑战的需要。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并抓好理论武装工作,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取得实效,为社会主义事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以生产决定分配的观点来研究分配问题;反对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又防止过分悬殊;他认为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必然产生个人主义,这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社会基础;"既得利益集团"概念的提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使建国以来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陷入了危机之中。如何走出意识形态领域的误区,成为拨乱反正时期的任务之一。拨乱反正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塑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复杂的.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前半期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正确的,指引我党制定了正确的过渡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顺利完成.但是在后半期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逐渐偏离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发展都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空前复杂,面临各种严重挑战。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下的多元文化并存,大力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工程建设,打好舆论工作的主动仗,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决定和谐社会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构建又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新要求.要科学把握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协调和谐社会多元利益.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当今中国改革发展步入关键时期必然出现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提高其整合力。本文从分析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入手,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对意识形态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了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实现其整合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宝柱 《党史文汇》2003,(12):10-15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正确回答和解决的一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就是阶级斗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了指导我们改造中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不仅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战略家,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当时的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和长远的战略需要出发,不断观察思考中国这个初建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努力追求实现一种完美的社会主义理想。他的这些思想、理论和社会实践,表现在他的诗词创作中,便成了他社会主义时期诗词创作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