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刹刹浮夸风     
某县召开年终总结会,要求各乡镇汇报乡镇企业完成指标。某乡党委书记问:“让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一语既出,四座皆惊。县委书记问:“你这是什么意思?!”那个乡党委书记说:“讲真话,全乡乡办企业实际完成产值只有13万元,说假话,已达到5000万元。”假话为什么是500O万元,当场他没有讲,也没人再追问,但是不言而喻,在座的人人清楚。笔者将这事说给一些熟人朋友听,想探究13万吹成5000万算不算吹牛,结果回答都是“不足为怪”。不知道这众口一词的回答有多少依据,但有一点已得到证实,浮夸、吹牛各行各业都有,而且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2.
前沿视点     
《法治与社会》2013,(7):46-47
有制约才有真话宫秀川在《学习时报》上撰文认为,说真话是我党在各个时期都积极倡导的,对于党和人民之利是尽人皆知的,为何我们一直提倡说真话,而假话还是很有市场?因为说假话安全,说好话圆满,多说一些恭维的话、阿谀的话、吹捧的话,不仅可以给某些领导带来一份好心情,说假话者也可能因此得到一份好回报,因此假话成了一种无成本的投入和廉价的贿赂。而这背后更重要的是,有人愿意听假话,有听假话的需求,假话自然就有市场。假话的需求从何而来?大多是来自于大权在握的领导者。只要领导高  相似文献   

3.
李龙 《政府法制》2012,(2):41-41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孟子论政,将“诚信”列在“足食、精兵”之前,作为治国之本;西方政治学理论“塔西佗陷阱”说:“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古今中外,公信力作为政府的立身之本,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4.
不嫁人与不做官洪家宁孔子曰:“吾始于人也,闻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闻其言而观其行!”这大概是老夫子的经验之谈。看来这位孔圣人当初也上过那些言行不一,惯于用假话、空话、大话蒙骗人者的当,才有如此感叹。一个人说的话能否使人相信,尤其是一个领导干部,讲...  相似文献   

5.
党政领导干部是党风廉政建设主体中的核心部分。没有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不仅党风廉政建设搞不起来,腐败也反不下去。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其精髓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党章、国家法规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自己、管住自己。第一、要在努力为人民谋利益中,取得应属于自己的一份利益,断不可滋生贪欲,用手中的权力谋求不正当利益。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就要求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尊重并激发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但是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又容易出现“一切向钱看”的倾向,滋生拜…  相似文献   

6.
所谓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就是要敢于说真话,而说真话,常常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惟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辞获罪”,因说实话掉了脑袋的不胜枚举,而因善说假话加官晋爵的也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生活》2010,(18):38-38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在《皇帝的新装》中讲了一个勇于说真话的小男孩结束一场真空秀闹剧的故事,叶圣陶先生续写了这个故事:“国王说,谁再说坏话,立即处决!”结果小孩的真话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是传播真话的人死了不少。这个小孩也身处险地。  相似文献   

8.
孩子说谎的两个原因 “不说谎”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一个假话连篇的人,即使他以世俗的标准看有多么“成功”,他实质上也不是个幸福的人,因为他的道德一直悬空着。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如果说某个孩子有说谎的坏毛病,这一定是他的成长环境出了什么问题。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另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首先,是模仿大人。虽然没有一位家长故意去教孩子说假话,即使经常说谎的家长也并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但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为了哄孩子听话,经常用一些假话来骗他,或者是家长经常对别人说假话,不时地被孩子耳闻目睹,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说假话。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家长出于成人社会里的某种掩饰需求,经常说些虚饰的话,虽说并无道德上的不妥,只是一种社会交往技巧,但如果被年龄尚小的孩子注意到,也会给孩子留下说假话的印象,教会他们说假话。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壅塞》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王得到消息,齐国已派兵进攻他们,就立即派人去侦察齐军到了什么地方。先后有三个去侦察的人回来后因为说了真话而被杀掉,第四个见状就编了假话,说:“连齐军影子也看不见,百姓十分安定。”宋王听了十分高兴,赏赐给说假话的人很多金银。结果没等几天,齐军就攻进城来,宋王成了丧家之犬,而那个说假话者却早早带着赏银溜跑了。  相似文献   

10.
某单位有个同志,好计较个人利益,评功争功,调级伸手;外地出差,他冬天挑南方,夏天挑北方,不冷不热的季节挑富裕地区,若是不能如愿,就说自己“吃亏”,而对工作却拈轻怕重,把吃苦受累的事儿都推给别人,由于他总想占便宜,有人就私下取他外号,叫他“老占”。由“老占”的事儿,联想到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确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入团入党之初,曾经牢记自己的誓言,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凡涉及个人利益的事,讲风格、讲奉献,常常要求自己做一个廉官好官。但有的党员干部甚至是一些领导干部,环境变了、地位变了之后,渐渐地却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我们一定要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落实讲话精神,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当前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抓紧落实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部署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对落实中央规定是认真的,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务之急是要乘势而上,进一步深化廉洁自律工作。深化廉洁自律工…  相似文献   

12.
李磊 《政府法制》2008,(15):18-19
中国人喜欢“大”——开发要搞“大开发”,建设要搞“大建设”,都市要搞“大都市”……这还不算,在“大”字前面还要加上“现代化”、“国际”缀词而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但国内经济基础较好的几座大城市提出这个“宏伟”目标,就连一些小地方也不甘人后——据悉,全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有183个提出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设想!国人的理想何以如此远大?而我们国家是否真正需要这种所谓的“国际化大都市”?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京主持召开关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座谈会。会上,王岐山让学者专家不讲套话,敞开讲,说真话,“网上的舆论,包括骂声我们都要听,更何况大家提的各种意见?”国人不禁感觉,“一股新风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4.
继去年中纪委二次全会对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提出廉洁自律的“五条要求”之后,今年年初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又根据中央指示,就领导干部用车、住房、内部接待、婚丧嫁娶及借用公款公物等方面,制定了廉洁自律的五条新规定。中央提出廉洁自律的要求,使领导干部明确了新形势下的一些行为规范,这既体现了我们党对领导干部从严要求的一贯方针,也是一次招呼,是一次教育,是对干部的深切爱护。廉洁自律贵在自觉。每一个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自律意识,坚持严格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有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卢金增  真正 《检察风云》2012,(13):26-27
昔日清廉局长如今记忆“混乱” “当年刘治温清正廉洁,为人正派,也确实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在记者走访中,熟悉他的人这样说道。 “客观地讲,以前我对自己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刘治温在后来反思走向犯罪歧途的根源时这样说。  相似文献   

16.
坐落在芜湖北郊的5720厂,大凡芜湖人都知道这是一座效益不错的军工厂。该厂2001年工业总产值3.23亿元,销售收入3.22亿元,实现利税2226万元。这可观的效益是以厂长檀传文为首的厂领导班子在“律”字上下功夫,勤政廉政取得的。“自律”树形象一个大型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企业领导班子的廉洁自律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前提,廉洁自律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厂党委副书记许克堂如是说。5720厂的领导们不仅是这样讲,也是这样做的。住房问题一直是职工关注的“热点”,而该厂8名领导…  相似文献   

17.
祥子 《法制与社会》2011,(17):29-31
高调反腐,低调捞钱;一边以清正廉洁的形象示人,一边又千方百计地满足着自己的无边贪欲:在台上大讲廉政,在台下却大搞腐败;在桌面上高呼着加强监督、反腐倡廉的口号,在背地里却堂而皇之地走着“潜规则”路线,并借此在官场上“游刃有余”……作为近年落马的众多贪官的代表人物之一,湖南湘潭贪官朱少中的“双面人生”可以说就是一出处处透着“精彩”的非常表演——深谙官场运行机制的朱少中们,  相似文献   

18.
“德不责众”是我杜撰的一个新词儿。所谓“德不责众”显然是从“法不责众”比附而来,是说这样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从个体角度讲,明知一种行为背离道德标准、道德要求,却明知故犯、照样去做;从社会角度讲,是因为大家都如此,所以不作道德谴责,对其听之任之、麻木不仁。个体的背德行为根源于从众心理和社会的“德不责众”的道德评判现象。对这些人而言,他人违背道德的行为,是自己背离道德的借口;大多数人背离道德的行为,是自己忽视甚至拒绝道德感的根据。“既然多数人如此,我何必要坚守道德?”、“既然背离道德准则能够使人受益,我干嘛死守道…  相似文献   

19.
秦二世时期,身为丞相的宦官赵高权倾朝野,皇帝秦二世受其蒙蔽,实际上已经成了孤家寡人。赵高想进一步造成朝中人人都追随自己的局面,于是,取来一头鹿,对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把鹿说成是马了。”赵高仍旧坚持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便问左右近臣,近臣们或是沉默;或是顺从赵高,说这是一匹马;也有说这是一头鹿的。赵高于是将说是鹿的人,全部法办。这样一来,以后赵高随便对秦二世说什么假话、谎话,都没有人再敢加以拆穿或纠正了。秦二世也终于怀疑起自己来,变得怔忡不安了。赵高何以能够在秦皇朝取得如此炙手可热的…  相似文献   

20.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1,(23):6-6
“这样效果好.大家互相之间也会舒服一些。”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日前在全省党政主职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培训班上说。会风、文风、话风、事风,都是党风的具体体现。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简办事,“三短一简”要落到实处,这样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谋大事,抓落实,抓实事。深入基层搞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