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什么是产权?我理解,产权就是财产权。财产权是一组权利的综合,它包括: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等。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表述,产权概括为“财产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产权中的各项具体权利可以统一也可以分离。 我国国有企业在过去的国家集中统一经营体制下,没有自己的独立的产权,只有国家的产权。在这些年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逐渐有了自己的产权,即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产权界定不清是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中最突出的问题。具体说,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不清主要表现在,第一,出资者缺位,我国庞大的国有产权形成的来源是多元的,如有财政、银行、主管部门等,但各出资多少现在就很难分清了。第二,所有者缺位,国有企业尽管归国家所有,但它具体归哪个部门呢?例如一些国有股应归哪个部门持有就有六种归类之争。第三,国有企业产权中的收益权划分不清,如税利不分、利润归属不清、剩余索取权不清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必须界定国有企业的产权。  相似文献   

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攻坚战。本文试图通过对旧体制的产权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旧产权关系的症结,并结合现代产权关系的要求,谈谈如何构造我国的产权主体,理顺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4.
企业产权的结构安排是消除企业组织内部滋生的偷懒现象和道德风险,并进行有效监督,提高效率的制度保障。企业制度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激励机制问题,二是经营者选择机制问题。企业制度是通过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安排来解决这两介问题的。管理体制及经营体制的不完善,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国有企业产权结构改革的主方向是将国家所有制改为混合所有制或将国有企业民营化。  相似文献   

5.
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毋用讳言,产权问题已成为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道难题。本文围绕国有企业的产权转变,谈谈下面三个问题。 一、市场经济对企业产权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由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调整为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中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因此,它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可以这样说,中国改革的成功,关键在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关键在于产权改革的成功。产权改革,对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依据产权理论 改革产权制度肖彪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8.
明晰的产权关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没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就没有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没有市场经济。界定产权是产权明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明晰产权关系中最困难的一个问题。这是因为:其一,产权界定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方向都有影响,界定不好会导致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其二,我国的产权关系历来模糊,要界定清楚很不容易;其三,缺乏基本的产权理论和知识,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但是,发展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又要求必须把产权关系界定清楚,因此,我们必须以极大的勇气和努力去探  相似文献   

9.
1、传统体制下的国有力权制度有哪些基本特征?存在着哪些弊端?第一,所有的企业产权都属于唯一的产权主体:国家。企业财产既然是国家无偿投入的,国家也就有权无偿调拨企业财产。这就使各个企业的产权没有严格的边界,特别是企业与国家财政的产权边界很不明晰。这样,企业即  相似文献   

10.
回顾国有企业26年的改革历程,产权模糊是一个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核心问题,现在已经到了不可回避的地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也是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关键.国有企业遇到困难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没有真正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围绕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要全面理解和把握“产权清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重申,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现代企业制度四项基本要求中,“产权清晰”是最具本质意义的要求,或者说是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条件。关于这一点,党中央早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提出来了,目前在理论界也取得了共识,然而时至今日,我国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并且日益严重地阻碍着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这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县级国有企业主要是小型企业。深化县级国有企业改革能不能以产权转让为突破口?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四川省宜宾县以成功的实践对这一问题提供了肯定性的答案。 四川宜宾县有预算内国有企业32户。前一阶段,该县国有企业改革主要采取承包和租赁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活力问题,没有扭转企业效益下滑的局面。1985年至1990年,全县国有企业资金产值率由77.5%下降到47.5%,资金利润率由5.34%下降到3.75%。国有企业三分之一处于明亏,三分之一处于暗亏,还有是微利。一批特困企业  相似文献   

13.
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应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君 《发展论坛》2001,(2):42-43
在整个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显然在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不触及产权制度的改革只能是浅层次的改革,其效果也是短暂的。   一、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首先,产权清晰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和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建立。赋予国有企业独立的法人地位,就是将政府出资人终极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分离,让政府仅以出资额对企业的民事活动承担有限责任,由对…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企业产权结构分为二种模式:一种是单元化产权结构,即企业投资主体只有一个;另一种是多元化产权结构,即企业的投资主体有多个。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只有形成多元化产权结构,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产权理论与我国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人一个崭新的阶段,即由实行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经营体制调整阶段转为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创新阶段。全面准确地把握现代产权理论的涵义与产权制度的特征,正确认识我国国有经济产权制度的问题与症结,探索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突破口,推进我国产权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一、从现代产权制度看我国国有经济产权制度的缺陷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产权主要是指实际经营和操作中的财产权利,包括个人或他人受…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产权关系明晰。然而,时至今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弊端仍然存在,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明确企业产权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说: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就要“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李鹏同志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关键是政企分开,理顺产权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党中央和国务院都把理顺产权关系当作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问题,这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不过,目前对于国有企业产权问题还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意见,向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革,使企业产权关系明晰化,以降低产权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济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一环。其目标模式应包括以下内涵; 第一,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我们构建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产权关系明晰化的问题上,除了大胆地吸收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外,还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其一,通过产权关系明晰化,促进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要素。因此在产权关系明晰化之后,企业必须具有最大限度地吸纳科学技术的机制和强有力的激发企业职工活力的机制;其二,尽可能地制约(完全避免是脱离现实的)一部分人借助产权而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家经济的命脉,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有企业的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触及到产权制度改革这个基本问题。 第一,企业产权未界定,产权虚置,公有资产得不到量化,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权、责、利不分明,因而缺乏利益激励机制,企业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职工缺乏主人翁责任感。以致企业效益下降,公有资产大量流失。近几年全国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以前国有企业产权存在不明晰、过于集中和不能流动等弊端,所以就必须要走产权改革道路,建立“股权——国有企业财产权”的企业产权模式,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