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苏欧洲中程核武器谈判的第一轮已在去年十二月十七日结束。这次谈判,是里根上台后美苏首次举行的核谈判,因此引人瞩目。 争斗是由于苏联在欧洲部署SS-20导弹引起的。SS-20是一种机动导弹,可以打到整个西欧,每枚可以携带三个爆炸力为当年轰炸广岛的原子弹七倍的核弹头。目前,苏联在欧洲已经部署了近一百枚这种导弹。与此相抗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决定从一九八三年起在西欧部署五百七十二枚美制潘兴——Ⅱ式导弹和巡航导弹。这就是这次谈判的起因和焦点。 苏美在谈判前夕,互相提了不少先决条件以制约对方,但是又相继放弃了这些条件,终于坐在谈判桌旁。双方的专家当然没有多少兴趣共赏日内瓦的湖光  相似文献   

2.
秦钟 《瞭望》1985,(12)
美国和苏联从三月十二目开始在日内瓦举行新的控制军备谈判。现将美苏在战略核武器、中程核武器和太空武器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力量对比简要介绍如下: 战略核武器 战略核武器是美苏争夺全面军事优势的重要一环,双方在这方面的竞争早在二次大战结束后就已开始,迄今都已发展了四代战略核武器,在导弹贮存、生存能力、火箭燃料、反应速度、命中精度、摧毁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刘超 《瞭望》1996,(40)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于9月10日在联合国大会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和5票弃权获得通过,于9月34日起可供签署。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作为停止核军备竞赛、促进核裁军及防止核武器扩散的重要步骤和措施之一,长期以来始终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条约的通过和签署,标志着国际社会近40年的长期努力和近3年的艰苦谈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国际社会朝着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崇高目标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0年代,美苏为争夺核优势,竞相进行了一系列大气层核试验。核试验造成的放射性尘埃对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4.
美国和苏联关于消除中程和中短程核武器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目前,妨碍双方达成协议的主要障碍是联邦德国的72枚潘兴IA导弹。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8月6日在日内瓦40国裁军会议上强调指出,美国和联邦德国若不消除72枚潘兴IA导弹的话,苏联和其他华约国家将部署类似的武器系统。他还说,潘兴IA导弹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影响到中程导弹谈判,而且会影响到战略武器和太空武器谈判。 美国拒绝苏联的这一要求,声称潘兴IA导弹属于联邦德国,是第三国的武器系统,不应列入美苏将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美苏关于中程核武器谈判中的“零点方案”并不陌生。但正当美苏围绕着这一方案不断进行对话、力求达成协议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最近又推出了关于短程核武器的“零点方案”,大幅度改变了其原先的强硬立场,使目前的美苏中程核武器谈判有可能出现新的进展。 苏联在短程核武器问题上立场的变化有一个过程。去年10月美苏首脑冰岛会晤后,美国首先提出在消除欧洲中程核武器的同时必须考虑短程核武器问题的主张,以消除苏联在这一领域拥有的“ 9:1的  相似文献   

6.
华地 《瞭望》1987,(20)
最近,国际上对苏联接连提出中导和短导新建议以及美国的积极反应引起普遍关注,其中对苏美的战略意图的分析更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部分西方评论家认为,双方军备控制谈判的根本目的仍是设法限制对方优势和发展自己的优势。因此即使中导问题能达成协议,也仅仅是美苏争夺在策略上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人认为,美苏此次接近于达成有史以来第一个削减核武器的协议,其意义不可  相似文献   

7.
万光 《瞭望》1985,(10)
美国和苏联即将于三月十二日在日内瓦开始举行关于太空武器、战略核武器和中程核武器谈判。自美苏两国外长今年一月会谈,商定举行这三项议题的谈判以来,世界各国舆论的反应概括起来是:既欢迎又警惕。 美苏两国恢复中断了一年多的核武器谈判,除了它们各自本身的需要和打算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世界各国公众舆论,包括美苏双方的盟国,都强烈要求国际对话,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裁减军备。  相似文献   

8.
过去一年国际局势严重恶化。主要特点是:苏美军备谈判中断,开始在欧洲部署新导弹;苏美对峙向远东发展;原有的“热点”没有消除,新的“热点”不断出现。根本原因是苏美加紧争夺世界霸权。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组专题报道,包括《既欢迎 又警惕》等三篇,对美苏即将在日内瓦举行的关于太空武器、战略核武器和中程核武器谈判进行展望和评论。其中,有两篇分别是来自华盛顿和莫斯科的专电,属于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0.
林海 《瞭望》1986,(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何其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就国际和平年发表谈话时说,中国裁军不是为了宣传,而是实实在在地用行动维护世界和平,这是国际舆论也承认的。中国已经用行动表明了裁军的诚意和决心,希望拥有世界上绝大部分核武器的美苏两国能认真谈判,并在行动上率先裁军。 这组专题报道中还包括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就和平、裁军和反对霸权主义问题的一篇谈话。  相似文献   

11.
陈锋 《瞭望》1987,(49)
随着苏美在全球军备控制谈判中,特别是在消除中程和中短程核武器问题上立场有所松动,两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态势相对稳定。一年来,苏美对这个地区热点的做法似乎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松动。 但是,苏美都更加重视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外交和经济活动。特别是苏联,今年以来同亚太  相似文献   

12.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7月22日在会见印尼《独立报》总编辑迪亚时宣称:苏联准备消除部署在亚洲地区的全部中程导弹,即撤消在同美国进行的日内瓦谈判中所提出的关于在亚洲保留中程导弹的100个弹头的要求,条件是美国也这样做。而战役战术导弹(中短程导弹)也将消除。他说,苏联的出发点是“全球双零点方案”的构想。 正当美苏日内瓦第八轮军备控制谈判再次搁浅,双方互相指责对方为达成协议设置障碍之际,苏联宣布接受美国最早于1981年提出而一直为它拒绝的“全  相似文献   

13.
最近,美国和苏联都提出了一些举行会晤或谈判的建议。虽然尚无肯定结果,还是引起人们去观察自去年十一月欧洲导弹谈判中断后日趋冷漠的美苏关系是否会出现松动。六月二十九日,苏联政府建议,美苏今年九月在维也纳举行防止宇宙空间军事化谈判。一向以“无法核查”为由拒绝同苏联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的里根政府,这次立即表示接受苏联的“邀请”,并要求同时恢复中程导弹和  相似文献   

14.
辛本健 《求知》2010,(8):40-40
2010年4月12至13日.全球核安全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4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领导人出席。作为本次峰会的主办国.美国的前期筹备工作颇为引人注目:一年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建立“无核武世界”的理念:4月6日,美国公布2010年《核态势评估报告》,承诺不对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停止发展新的核武器和核武器试验;4月8日,美国在布拉格与俄罗斯签署新的核裁军协议.规定美俄各自部署的核弹头数量上限不能超过1550枚。  相似文献   

15.
伦敦专电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3月28日开始的对苏联的5天访问,是12年来第一位英国首相正式访苏,而且是在美苏裁减核武器谈判进程出现重大变化的时刻进行的,因此,这次访问引起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 撒切尔夫人在访问期间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就军备控制、欧洲中程导弹、地区冲突以及人权和双边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会谈。会谈的气氛是严峻的,观点是  相似文献   

16.
维持世界霸权已经成为新世 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总 目标。这总目标的三大支柱是:扩展美国的经济,在世界推进西方模式的民主制度,维护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 根据冷战后新的国际形势,美国制定了新的军事战略,主要内容是:保持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对付一些“无赖国家”以及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积极发展新一代核武器和导弹防御系统,确保绝对的核优势。发展核武器和导弹防御系统是最为实质性的内容,因此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这个军事战略的设想如果得以实现,即使到了2015年以后,世界上任…  相似文献   

17.
对抗与争夺一直是美苏关系中的主题。进入八十年代后半期以来,美苏虽然仍在继续对话,几度出现过缓和的迹象,甚至在某些问题上接近达成裁军协议,但对抗与争夺的实质非但未有任何变化,反而越发加强,更为明显。当前,美苏出于长期、有效地发  相似文献   

18.
日内瓦专电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与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5月11日和12日在日内瓦再次举行会谈,为两国首脑5月底在莫斯科会晤作最后准备。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去年12月在华盛顿签署中导条约以来,人们一直期待美苏两国能在裁军领域迈出新的步子,在莫斯科会晤时能签署一项新的裁军条约,把两国拥有的庞大的战略核武器各削减50%。但由于存在着严重分歧和相互猜疑,两国外长就削减战略核武器所进行的谈判停滞不前。双方都不得不承认,在莫斯科首脑会晤前和会晤期间难以就削减  相似文献   

19.
9月10日,第五十届联合国大会续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是当前国际军控领域乃至国际事务中的一件大事。尽管条约存在一些缺陷,但它对促进核裁军及防止核扩散,加强国际和平与地区安全,增进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国家之间的信任均有积极作用。条约的根本目的是禁止缔约国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任何地方进行任何核爆炸。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核武器国家,自始至终地参与了条约的讨论和谈判,并在谈判中作出了重要的妥协和让步,为如期完成谈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妥协的结果     
“谢天谢地,我宣布大会闭幕。”《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2000年审议大会主席、阿尔及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阿卜杜拉·巴阿里5月 20日在联合国总部举锤下敲,总算给持续近一个月的审议大会划上了一个句号。同巴阿里一样,大多数出席此次会议的代表在经过二十多个日日夜夜的激烈讨论、紧张谈判后,心情也相当复杂,因为这次会议的最后文件虽然是187个缔约国15年来首次达成的协议,但文件并没有充分反映国际现实,也未能解决阻碍核裁军的根本问题,文件没有提到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问题,也没有提到美国将部署全国导弹防御系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