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静 《重庆工运》2003,(9):40-42
2003年7月12日凌晨,湖南省衡阳常宁市松柏镇水口山矿务局宿舍内,一位白发如霜的老人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电话来自深圳,一位打工妹告诉老人,6年前,她看见一位妇女买过一个孩子,孩子的模样与她失踪的孙子柯达极为相似。6年了,从黑发到白发,为了寻找两个失踪的孙子,今年64岁的沈爱兰老人踏上了漫漫的寻孙之路,足迹踏遍了17个省、市,在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相似文献   

2.
《工友》2013,(1):6-6
陕西省汉阴县22岁的小伙张启敏见路边老人摔倒,请人一起扶老人无人帮忙,他自己扶起请路人拍照作证又屡被拒绝。张启敏说:“还好最后有位卖水果的女士帮了我,老人也被扶起来了。”张启敏解释说:“没立即去扶老人,是因为5年前我遇到过类似情况,那次险些被讹诈,还差点被暴打。”  相似文献   

3.
《农村青年》2008,(6):48-49
北川,擂谷镇。地震发生140小时后,一位82岁老人终于获救。 擂谷镇位于北川县南部,该镇有人口1.4万余人,大部分在地震中丧生。  相似文献   

4.
路未央 《农村青年》2013,(12):21-24
10年前,他们在一家快餐店结缘,一个是老板娘的父亲,另一个是打工仔,尽管身份有别,但他们却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忘年交.谁知世事难料,5年后这名自己创业的打工仔因车祸受伤,瘫痪在床,人生从此陷入一片黑暗:此时,老人为兑现当年的忘年之约.义无反顾地主动站了出来,从湖南到湖北,从城里搬到乡下,无怨无悔承担起无偿照顾这名打工仔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平凡故事     
我所要说的这件事情,是关于一个60多岁老人的,一个常年在外兢兢业业奔波的老业务员。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是一位有两个孙子的外公,他是一位在我眼中很幸福很幸福的老人……认识他要从去年说起,那时我刚到山西营销部,在一次接待过程中认识了他,话不多总是笑眯眯的。后来,他又几次来昆接洽业务,接触多了,我们成了熟人。  相似文献   

6.
心慧  若兰 《农村青年》2011,(3):32-35
这是一位坚强、柔韧,视诚信如生命的乡村女子18年前,承包工程的丈夫遭遇车祸去世.给全家留下了275万元巨债。  相似文献   

7.
1月13日上午,谭启树给沙子幸福院的19位老人送去了一头103公斤的肥猪,向老人们拜了个早年,中午,他与老人们一起,按照土家族的规矩,摆下了3桌“刨汤宴”。这是继2008年3月28日和29日中央电视台千里迢迢来对他进行采访后,这个只有0.6米高的“男子汉”,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蒿枝 《时代风采》2008,(20):4-5
9月28日上午,云南省总工会办公大楼里,走来了三十位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人。当他们披上鲜红的绸缎绶带,戴上大红花朵时,老人们高挺起胸脯,神采奕奕,激情飞扬。这三十位老人,都是当年叱咤风云的省级劳动模范;他们曾经为云南省经济文化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他们是应邀回到职工之家,与工会的同志们一块召开座谈会,共同庆祝新中国的第59个生日。  相似文献   

9.
4月7日,我市煤炭糸统唯一健在的二期患矽肺职业病退休老矿工李泽民老人迎来百岁大寿。矿区内外500多人赶来贺喜。李泽民老人是重庆能源集团永川煤矿退休职工,是重庆煤炭系统也是全国煤矿唯一一位二期矽肺职业病退休后满百岁的老矿工,永川煤矿工会为李泽民老人主持生日会。  相似文献   

10.
一条至今质地尚好却满是弹润的臼酋昵子军拣,记录了腾冲人狙杀侵略者的光荣;一把刺刀,锈迹斑斑,背后却是一位腾冲妇女被奸杀后遭到脔割的惨绝人寰的往事;一件生产于70年前.至今还能穿着的飞虎队员皮夹克。告诉我们那个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家。有多少英雄儿女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怎样流血牺牲……  相似文献   

11.
德民 《农村青年》2009,(2):28-30
多年来,很多农村青壮年都卟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均为老人和小孩,家中的承包地由老人和孩子广种薄收,粗放经营。虽然也有人希望将自己的承包地转包给其他人耕种,但家家如此,村村相似,转让给谁,谁也不愿要。看到这种情况,有一位在外打工十多年的年轻人,不顾亲友们的反对,放弃工资收入尚可的打工生涯.  相似文献   

12.
9月2日早晨,昆明北市区瑞奇德国际医院接待了一批特殊客人。宽敞明亮的导医大厅里,音乐轻柔。护士小姐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一位位身披绶带、胸配红花的老人,和声细语地引导着他们……  相似文献   

13.
2006年除夕,苏北射阳县临海镇五岸居委会居民徐为余的家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东北老人于友明吹灭他的69岁生日蜡烛后,微弓着腰,端起酒杯饱含深情地说:“我先敬你们一杯酒!13年了,是你们收留了我,把我当亲人看待,让我过上了好日子,不然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化成灰了。”老人说完一饮而尽,幸福的泪水溢满老人的眼眶。 13年,这位东北老人为什么有家不回?13年,在江苏一位普通的农民家里又演绎怎样一个超越亲情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4.
阿峻  晓理 《农村青年》2013,(6):22-24
很多人打官司是为了争遗产,可郑州一位九旬老太打官司,却是为了“强制”养女继承房产。原来,养女很孝顺,老人想让养女继承房产,不想遭到养女的婉拒,老人担心将来自己的亲生儿女和养女争房产,遂将养女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养女继承全部房产。  相似文献   

15.
阿福 《农村青年》2007,(3):49-51
民工是社会弱势群体,每到年终岁末,农民工维权问题尤为突出。在杭州,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为拯救民工垂危生命,不顾年老体弱挺身而出,冒着恐吓报复的生命危险,与包工头和业主单位进行一场持续三载的艰难“较量”,最终,正义战胜邪恶,执著的她,终于为民工讨回公道。  相似文献   

16.
蒋亦斌 《时代风采》2009,(23):25-25
这组平常的数字,是一位老人从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中为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们捐出的助学金,凝聚着她对失学孩子无私真诚的关爱。她就是孩子们亲切称呼的“汪奶奶”——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原幼儿园退休职工——汪水珍。  相似文献   

17.
我是福建省清流县供电公司余朋营业所一名普通收费员,也是余朋乡“幸福敬老院”院长。收费员和敬老院院长两者之间好像没什么关系,但20年来,它们都是我生命中的重要工作,紧紧相连、无法割舍。我创办“幸福敬老院”缘于一次偶遇。那是1991年12月底,我和丈夫在去乡政府办事的路上,看到两位襄着破旧棉大衣的孤寡老人,征得丈夫同意后,我把两位老人接到家中一起生活。夫妻俩义务赡养孤寡老人得到了乡政府的支持,乡里将一处旧屋腾出来作为老人的居所,取名为“幸福敬老院”。  相似文献   

18.
朋友说起一件事,有一次他做生意亏了本,去找他父亲借钱,老人家不但把钱给了他,还一了一大桌菜,在饭桌上.老人不住地宽慰儿子.说生意场上胜败乃兵家常事。  相似文献   

19.
牟哥  徐华 《农村青年》2008,(2):20-21
在灯红酒绿、遍地繁华的沿海发达城市深圳,三年来,市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幕感人的情景:一个来自重庆的打工嫂,每天清晨都会背着一位双目失明、耳聋嘴哑、肢体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去挤公交车到厂里打工;下班后,又不辞辛劳地将老人带回出租屋,悉心照料她的饮食起居,甚至不怕脏不嫌臭地端屎倒尿……  相似文献   

20.
翟杰 《工友》2013,(11):56-56
在我家楼下,有一所幼儿园,每次下班经过,我都会碰到很多接孩子的家长。那天,我在楼下修理自行车,老远就看见一个小孩跌跌撞撞地向前跑,后面跟着一位颤颤巍巍的老人,老人边追边喊:"慢点,小心摔倒……"听到老人这么一喊,小家伙跑得更疯了,就在老人再次张嘴时,孩子一个趔趄,重重地摔倒在地,不等老人赶到,孩子便哇哇大哭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