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屿 《小康》2012,(10):102
正云和继续坚持和提升"小县大城"核心战略,积极打造"产业名城、童话名城、@化名城、生态名城、幸福名城",推动"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型提升《小康》:当年云和何以提出"小县大城"的发展思路?张建明:确定"小县大城"的概念是在2001年。云和是一个欠发达山区。当时已出台一些扶贫政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但这样扶贫不如把农民转移出大山,  相似文献   

2.
陈鹏飞 《前进》2008,(12):47-48
平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县,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一个长期以来因为条件艰苦、发展困难客商友人望而却步,生存环境恶劣、穷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的苦地方,在短短的几年间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发生了深刻而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发展越来越快,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省119个县(市、区)中排名第80位,比上年前移13个位次,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全省排名第74位,比上年前移29个位次,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完成1.8亿元,比2007年同期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3.
李玉忠 《前进》2012,(2):46-48
平顺是一个典型的太行山区县,国定贫困县,全县国土面积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山大沟深、贫困落后曾一度是平顺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平顺留给外界最鲜明的印象。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生存环境,一代代平顺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张秀冰  王剑峰 《前进》2009,(7):16-18
2006年2月12日,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同志在娄烦调研时提出,努力把娄烦建设成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2006年7月13日,娄烦县第八届党代会制定了建设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三年见成效,五年创一流,八年建成山西生态环保第一县”的总体发展思路。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娄烦县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太原市的转型发展,逐步形成了“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建设太原城市后花园”的具体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前进》2011,(12):58-59
平順是一个典型的太行山区县,国定贫困县,全县国土面积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山大沟深、贫困落后曾一度是平顺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平顺留给外界最鲜明的印象。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生存环境,一代代平顺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天斗,与地斗,在改造自然、改变生存条件、改善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涌现出了李顺达、申纪兰、  相似文献   

6.
(一)山西省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到一九五四年秋季已出现了高潮。全省有三百二十多万农户,一千二百多万农民。到一九五五年春天,农业生产合作社已经发展到三万一千七百八十六个,入社农户一百三十四万户,农民五百三十六万人。入社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一,连参加互助组的农户在内,全省组织起来的农户已达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六。全省有九十五个县,六千多个乡,到一九五五年春天,不仅每县每乡都有了农业合作社,而且有十六个县、三分之一的乡已基本上合作化了。平顺、武乡两县,入社农户已达农户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全省  相似文献   

7.
萧波 《创造》2012,(9):74-75
2012年8月,省委出台了《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省政府命名了全省第一批40个"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华坪榜上有名。华坪作为面积和人口小县、农业弱县、财政穷县,能荣膺"40特"之一,说明华坪农业已摆脱了"小、散、全"的桎梏,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相似文献   

8.
王辅刚 《山西政报》2006,(13):41-41
平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大有可为,为此,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生态立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四大发展战略,同时,立足实际,把握长远,把“以实现旅游业跨越发展为目标,打好太行水乡旅游开发硬仗”作为2006年县域经济发展的五大硬仗之一。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发展态势良好。  相似文献   

9.
吉春 《创造》2010,(8):82-83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始终是宁蒗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贫困面貌比较突出的县份,宁蒗县各族干部群众情系大山不言苦,甘为扶贫写春秋。通过30年的艰苦努力,宁蒗县经济社会长足发展,扶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到2009年末,按国定温饱线625元衡量,全县绝对贫困人口从2005年前的20.9万人下降到18.14万人,减少2.76万人。  相似文献   

10.
陈鹏 《思想工作》2008,(3):37-37
多伦县的吉鸿昌将军纪念馆位于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老城区的山西会馆,1933年7月,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后,在此召开万人抗日演讲大会,自此,多伦县的山西会馆名声大振。  相似文献   

11.
鄂西自治州是湖北省少数民族聚居、边远贫困的大山区,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比较低。近几年,鄂西自治州在大力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注意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开展“五四、三”活动和文明单位建设。1983年全州只有十七个文明单位,1984年已达到二百三十三个,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新的气象。我们特地参观了鹤丰县八峰村、来凤县士堡乡和利川县红鹤坝村这几个精神文明搞得好的单位,从中得到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党建研究》2020,(2):F0003-F0003
申纪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顺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她男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  相似文献   

13.
罗屿 《小康》2012,(10):100-101
正一个山多地少、村多人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山区小县,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该选择一条怎样的路径?浙江云和,以独特的"小县大城"模式给出答案2012年春天,两位"云和师傅"蓝信林和雷高,登上飞往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国际航班,开始了自己的东欧创业之旅。二人创业的"本钱"源自一技傍身——食用菌种植。  相似文献   

14.
正龙城四望,雄浑苍茫。三晋大地,宝藏琳琅。山西焦煤,雄踞晋阳,世界瑰宝,华夏脊梁,矿厂星罗棋布,誉享四面八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西焦煤旗下勤劳睿智、勇敢坚毅的矿山儿女红心向党,砥砺奋进,默默奉献,为奠定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石,输送源源不断的工业食粮,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发展诗篇,奋力奔跑在能源革命的大路上。弹指一挥70年。山西焦煤与新中国同频共振快速发展,从建国初期几个满目疮痍的小煤窑,发展成拥有25个子分公司、3个A股上市公司、96座煤矿,  相似文献   

15.
叶玺 《创造》2015,(9):88-89
<正>贫困人口一日不脱贫,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在昆明市区生活的都市人群,居住工作在楼房、驾车驰骋在宽阔的马路。可能很少人想到,地处市中心东北方向仅仅100多公里的东川区阿旺镇,还有不少群众刚刚走出大山,离开生活了几辈人的土坯房,住进了有窗户有楼梯的砖房。大山环绕,他们因为交通不便而困,因无法发展规模产业而贫。截至去年底,人均年收人在2300元这个贫困线下的人口在昆明还有20.75万人。该如何扶贫?最近,昆明市举行扶贫开发、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挂包帮""转走访"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6.
在青岛地区,大多数家族和村落,都流传着先祖来自"小云南大槐树"的说法,有的要加上"交趾国嘎嘎(哥)县"和"乌撒卫"。为了弄清楚"小云南"到底在哪里,从清代中叶到现在,不知人们耗费了多少心血。最近几年,青岛地区又掀起了新的一轮明代移民探源热潮。除少部分人坚持"小云南在山西"说外,大部分的文章几乎众口一辞地说"小云南"就在"云南省"。  相似文献   

17.
在鄂西北大山深处的谷城县赵湾乡,有一位人大代表凭着高尚的医德和过硬的医术,守护着山村群众的健康,他就是谷城县人大代表、赵湾乡左庙村村医——周发奎。周发奎的家乡在谷城县赵湾乡鲁家油坊村,这里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平均海拔1500米,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走出大山是多少人的渴望和梦想。可周发奎这个已经走出大山的山里人却毅然重返大山。1994年,周发奎从谷城卫校毕业,他本来可以到山外的医院谋职发展,也可在县城开诊所发财,但家乡缺医少药的现大山养育了我我要反哺大山  相似文献   

18.
胡静 《楚天主人》2010,(2):48-48
在南漳县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水坑村。近几年这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栋又一栋的村民新居鳞次栉比,崭新的村级公路像长龙一样贯穿全境。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饱满了,精神面貌悄然改观了……要问这些变化怎么来的?村民们就会齐口称赞他们的"领头雁"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贺世亮。  相似文献   

19.
张越轶 《前进》2011,(10):24-25
在加快推进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旗帜指引下,曲沃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山西启动“综改试验区”和临汾规划建设“山西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园区”的重大战略机遇,立足县情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确定了大力实施产业强县、城建靓县、文化立县三大战略,努力把曲沃建成全省千万吨钢铁基地、全省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和全国晋文化研究开发基地,全力推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人全市第一方阵、跻身全省30强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生在闽西北某小县,那里至今还没有一个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可以十分肯定地说,那个小县能说出我国有几个民主党派的人绝对是不多的,能够准确说出各党派名称的人则更是凤毛麟角!但是,我却可以十分肯定地讲,那里知道中国农工民主党的百姓一定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