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农村绝大程度上仍是乡土社会,体现着乡土社会的特点,乡民们处理纠纷时更多的是考虑传统的民俗习惯,注重个案,要求实质正义。处于乡土社会背景中的基层人民法庭如何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兼顾乡土社会的特点,考虑乡民的特殊要求,做到纠纷的真正解决,成为我们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变迁中的乡土社会入手,探讨了人民法庭在依法办案的同时所遇到的现代司法理念与乡土社会特殊要求的冲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基层法庭司法行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乡土社会民间法与基层法官解决纠纷的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成有  李懿雄 《现代法学》2002,24(1):120-124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基层人民法院在解决民事纠纷时与乡土民间法的冲突与转化关系。着力阐释乡土社会民间法的作用 ;基层法院法官运用乡土民间法解决纠纷的原因 ;以及乡土民间法在解决纠纷时的实现过程与方式。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费孝通古语云:不破不立。这是中国人熟悉的逻辑,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于是在实践中我们习惯了将破作为立的前提,似乎不先破就无以谈立,于是乎推倒一切旧的东西便成了一切变革的当务之急,至于立嘛,推倒以后再说。推倒  相似文献   

4.
韦志明 《北方法学》2010,4(4):101-107
民俗习惯经常影响法官的审判思维方式和语言思维方式。从法理上分析,民俗习惯与法律是具有宗源性关系的,法律是经由民俗演化而来的,法律只不过是民俗的制度化部分。因之,在裁决中以可接受性标准为裁判路径是可行的,即法官要在法律内论证它的可接受性和在法律外(法律与社会之间)论证它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预备法官培训制度已经在实践中运行多年,这其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也依旧存在着某些与现实需要脱节的不足,特别是在基层预备法官培训方面.近些年,随着社会转型加剧,基层矛盾纠纷日益凸显,案多人少一直困扰着法院,这更要求基层初任法官必须具备解决纠纷的能力和知识,以满足广大基层民众的司法需求.而横架于非法官与法官转变之间的良好的预备法官培训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故本文以基层法官的任职要求为视角,特别探讨预备法官培训制度在对基层法官培养上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预备法官在集中授课和实习阶段需要完善的措施,以期能完善预备法官培训制度,培养出符合当下中国国情的基层法官.  相似文献   

6.
基层法院法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审判权是否得以公正执行,也直接决定着司法改革的方向进展和效果。而法官的素质则是司法改革的基石,教育培训是提高法官政治、业务的根本途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人民法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更加艰巨,基层  相似文献   

7.
基层法院法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审判权是否得以公正执行,也直接决定着司法改革的方向进展和效果。而法官的素质则是司法改革的基石,教育培训是提高法官政治、业务的根本途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人民法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8.
《北方法学》2020,(5):91-104
在我国法官认定刑事案件事实的心理过程中,控方指控事实产生的"锚定效应",对被告人有罪"预设值"的假设验证、非理性因素、外部因素产生的心理压力,法官性格等心理因素都会对事实认定产生影响。这种心理过程具有如下特征:法官对被告人有罪假设的验证具有明显的单向思维特征;被告人是否认罪对法官心理影响力较大;在重大、复杂案件中法官承受的来自外部因素的心理压力更大;非理性因素的运用缺乏规范。为了对法官认定事实的负面心理因素进行控制,以使法官认定事实的心理过程更为合理化,应通过程序机制限制法官形成被告人有罪的"预设值"水平,改变法官进行假设验证的单向性思维,降低口供对法官的心理影响力,限制外部心理压力对法官心证的负面影响,同时对法官认定事实中的非理性因素进行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9.
10.
法律发现是欧美法学家的常用术语,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制度内用来发现与解决具体问题或者在具体问题上确定与案件相关的法律原则、规则的意义而使用的方法,所以法律发现有时也被人们称为法律方法。在当今向法官职业化、专业化方向迈进的过程中,研究法官的法律发现显得尤为重要还在于它是建设规范性裁判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12.
司法现代化与法官职业化是两个联系紧密的命题。从逻辑联系来讲,一方面,法官职业化是司法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司法现代化是法官职业化的应然结果。由此决定了,法官职业化是司法现代化的前提基础和关键所在,也是司法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两个命题之间的逻辑联系,为我们反思当前司法改革提供了思路,也为今后司法改革指引了方向。专业性、公共性和自治性是法官职业化的三大基石。在法官职业化建设过程中,应围绕三大基石来建构我们应有的制度逻辑和司法传统。  相似文献   

13.
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一线法官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其沉重的社会责任与不清晰的自我定位之间也产生了严重矛盾。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法院自身必须树立以法官为本的理念,并对现有的法官管理、职业保障、审判权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化改造。  相似文献   

14.
王申 《现代法学》2012,(2):21-34
法律作为一门独立的体系知识而与其他知识区别开来是人类社会分工及知识分化的必然结果。法律知识具有其内在价值,对于法官来说,法律知识本身就是一个自为的目的。法官的知识就是对于正义等理念的沉思。法官必须具有将抽象的法律规范同特殊的个案事件联系起来的司法技巧与方法。法官必须要精通法学领域内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论修养。法官的司法实践必须以法律知识为前提。法官既是法律知识系统,同时也是司法行动系统。确认法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法官应该理性地思考,在现代法律规范中,所有的规定都应该与人类理性的基本价值、人类行为的实践合理性等基本要求相一致。确认法律必须体现自治的原则。法官要力求达到掌握最完全的法律知识,力求达到最高层次的法的确定性追求。  相似文献   

15.
司法不公、司法腐败是近年来社会舆论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其中一些法官与律师沆瀣一气行贿受贿的案件更是焦点中的焦点,由此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加剧了人们对人民法院公信力和律师维护社会正义信念的怀疑或动摇。如何防范、惩治司法人员的腐败犯罪,规范法官与律师的关系,确保公正、廉洁执法,是政法界长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法学教学改革是当前各高校法学教育当中的热点问题,在改革过程中,如何明确改革方向,切实提高学生法律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以培养满足基层法律服务需求的应用型法学人才为导向,探讨当下法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君周 《法律科学》2008,26(6):62-69
科技的发展对法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科学证据则是这一冲击的直接体现。因此,法官如何审查科学证据保障审判的公正成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对于科学证据的审查逐渐形成了法官的看守职责。该过程经历了严格的弗赖伊规则,自由的联邦证据规则以及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多伯特规则等多个阶段。相比而言,我国现有的法律内容比较简单,有待完善。尽管存在诉讼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差异,美国相关规则的制定及理论探讨对我国立法完善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任海涛 《法学杂志》2012,33(3):140-145
法官素质高低对于国家法治建设关系重大。清代基层司法判牍中反映了当时法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他们之所以形成这些素质,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社会阅历、工作职权三方面的影响。这个研究对于我们今天在司法改革中,如何认识法官综合素质、区分不同类型法官素质差异,并且对我国未来法官素质提高进行预期,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法院内部虽然不断推出的审判制度改革适应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但许多根本性问题却一直未能解决,如司法公正、法官独立等诸多问题。在现行体制下,本文认为法院内部行政管理运作模式是困扰上述问题的根本性问题。法院改革十多年,其行政管理运作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在"适者生存"的环境下,法官的选择就变得具有现实性与可塑性。  相似文献   

20.
职权调查原则,最早源于罗马法,成型于中世纪,指为查明真相,庭审法官(或审判长)可不受控辩双方所提供之证据材料的约束,而依职权主动调查及收集所有可能对揭示真相有意义的事实和证据。这是职权主义国家的通常设置,也是职权主义区别于当事人主义的核心要素。法官职权调查原则的正当依据在于实质真实,并不违背公正程序的要求,也不会压缩刑事辩护的空间。中国的法官职权调查原则备受诟病,核心原因在于特殊的诉讼权力构造,而非职权调查原则本身。在庭审证明实质化的大背景下,强调法官的职权调查原则是保障实质真实的需要,符合中国的职权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