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从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的角度考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埃及形成了在"阿拉伯社会主义"原则指导下以"国有化"为基础和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七八十年代,逐渐调整为扩大私有化、缩小公有化为特征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模式;9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埃及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全面向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转型.埃及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与埃及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互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埃及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转型受到美国,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与埃及政治体制的变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
5.
6.
沙特、埃及经济改革状况的对比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亚非纵横》2002,(4):36-39
埃及和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世界里的两个大国,在中东乃至整个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领域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埃及和沙特也逐步认识到阻碍各自经济发展的羁绊和影响其更有效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浪潮的不利之处,分别采取了比较行之有效的经济改革措施。埃及从1991年开始,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敦促和支持下,着手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8.
埃及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减少国家行政性控制,改变干预方式,扶植私营企业的发展,扩大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扩大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在同时也扩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埃及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国内就业空间有限,失业成为埃及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通货膨胀更加重了广大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腐败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埃及的社会矛盾。上述问题说明,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时刻关注民生,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处境;必须将社会关系的和谐纳入发展战略,乃至发展概念本身。  相似文献   

9.
李睿恒 《亚非纵横》2015,(2):90-101,123,127,128
从1952年革命到近年来的埃及变局,军人一直在埃及政坛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军人干政已成为埃及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究其根本,乃是埃及仍处于泛政治化的普力夺社会结构之中,从而为军人干政提供了合适的温床。本文旨在借助政治学中的普力夺(Praetorian)社会理论,对当代埃及不同时期中的军人干政现象做出原因解析及评价,并分析当前塞西政权破除埃及社会普力夺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埃及故总统萨达特自1974年起,全面推行经济开放政策,对纳赛尔时期的经济发展路线作了重大变更。八年来,在执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埃及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端。埃及新总统穆巴拉克一上台。  相似文献   

11.
从国际法角度看国际恐怖主义的界定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9·11”国际恐怖主义事件将联合国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反对恐怖主义斗争推向了高潮。然而 ,在国际法上虽然有一些具体的打击个别恐怖主义行为的公约但却不存在一个普遍接受的国际恐怖主义的定义。这是因为国际法学界对于是否有必要做出一个综合性的“普遍同意的定义”存有较大分歧。联合国组织在与国际恐怖主义行为进行斗争的同时也尝试着界定这个概念 ,但都没有成功。界定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困难是它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一些问题 ,例如国家恐怖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等等 ,都为界定工作带来实际困难。实际上 ,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定义并不妨碍对具体的国际恐怖主义行为进行打击。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互补性看中国与菲律宾的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菲律宾经济存在竞争性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互补性,为两国经济合作的展开提供了基础。本文从中国与菲律宾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在探讨中国与菲律宾经济互补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菲经济合作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展望两国经济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晚近国际经济立法的勃兴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国际关系理论背景,本文试对后者进行探讨。文章首先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进行简要概述;再对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对晚近国际经济立法产生的重大影响,做出深入探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立法的进一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独立后对伊斯兰教法进行改革,制定1974年婚姻法,编纂《伊斯兰教法汇编》,完善伊斯兰法庭,加强了伊斯兰教法的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同时加强了国家对伊斯兰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It is almost a decade since India began its economic reforms. Apart from the purely domestic economic objectives that the reforms were expected to achieve, there was a recognition that reform was imperative if India wanted to become an economic power of consequence within and beyond its region. This had important foreign policy implications. Official pronouncements reflected the concern that the balance of fiscal power as opposed to military power was the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a country's international standing. This called for an integrated strategy to bring economic and foreign policies clos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vigorou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could not be undertaken without sharpening the commercial diplomatic tool. Indian foreign policy over the last decade has been grappling with this challeng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eorientation in Indian foreign policy, assesses the efforts undertaken so far to make commercial diplomacy viable and highlights the challenges that multi-layered diplomacy poses for a country like India.  相似文献   

16.
It is almost a decade since India began its economic reforms. Apart from the purely domestic economic objectives that the reforms were expected to achieve, there was a recognition that reform was imperative if India wanted to become an economic power of consequence within and beyond its region. This had important foreign policy implications. Official pronouncements reflected the concern that the balance of fiscal power as opposed to military power was the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a country's international standing. This called for an integrated strategy to bring economic and foreign policies clos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vigorou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could not be undertaken without sharpening the commercial diplomatic tool. Indian foreign policy over the last decade has been grappling with this challeng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eorientation in Indian foreign policy, assesses the efforts undertaken so far to make commercial diplomacy viable and highlights the challenges that multi-layered diplomacy poses for a country like India.  相似文献   

17.
18.
从经济改革的内外动因、具体内容和改革的结果来看,拉美的经济改革具有明显的新自由主义倾向。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反对公有制,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否定社会主义。拉美经济改革是诸多内外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每一个因素都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有着密切关系。拉美经济改革的内容完全符合新自由主义各派经济学家的政策主张。从改革结果来看,经济改革从总体上提高了拉美国家的经济自由度。  相似文献   

19.
20.
拉美国家在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经济改革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文章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在拉美流行的国内国际背景,回顾了这场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对改革的成效和问题作了总体的评估.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宏观经济政策与改革举措之间的互不协调、贸易自由化与提高产业竞争力之间的脱节、利用外资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社会发展问题被严重忽视、国家与市场关系处理不当等5个方面,对这场经济改革的主要失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地区已经出现了"由盛转袁"的变化,拉美国家也由此而进入一个对前期改革进行深刻反思、对发展道路进行重新探索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