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理想的瘤子     
林奇 《法制博览》2008,(2):39-39
生活中没有几个让我痛恨得不行的人。但不喜欢的人倒有一些。 天稍有点阴就带伞的人,头刚有点痛就吃药的人。 遇到争论不敢表态的人。 自己没把握赢的运动或游戏就不玩的人。 见了面总提和你关系如何如何好的人。  相似文献   

2.
商振龙 《工会博览》2013,(36):28-28
我足一个喜欢吃甜品的人,尤其喜欢DIY。微信上总是在传:人到35岁后要培养一个兴趣,人到中年后才不会觉得寂寞,非常赞同。有时看见电视避别人介绍如何制作甜品,自己也很想试试,由于没有接触过,  相似文献   

3.
谁都喜欢别人说自己很有“人情味”,谁都不喜欢与没有“人情味”的人在一起。我闭上眼睛就能数出我的朋友里谁级“人情味”、谁没有”人情味”,谁的“人情味”浓一些,谁的不那么浓……逢年过节,妈妈说“谁谁谁”要来,我便有些坐立不安,因为我知道这意味着我要出来陪从、聊天,甚至陪客人去游山玩水,同他们合影一番……因此我对家里来的客人不是很感兴趣,甚至有些害怕。是我骄傲瞧不起客人吗?不。说真的,客人来了我能与他们相处得很好,我能根据他(或她)的职业爱好与兴趣特点海阔天空地谈。我能做得一手漂亮的饭菜,让客人心满意足。兴致来了,我还能同客人一起跳几段迪斯科,如果客人会跳的  相似文献   

4.
马浩 《法制博览》2008,(16):24-24
我们通常会有“一定要如何如何做”的说法,比如,我们一定要解放全人类,曾经非常时髦,也非常激动人心。很有一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然而,当人们如此心潮澎湃之际,他们大概很少会意识到。人世间的许多事情,其实往往是顺便办成的。  相似文献   

5.
你们觉得刘德华成功吗?他是被所有的媒体神化的一个艺人,都说他勤奋、他努力、他不会干坏事、他可以不吃、不眠、不喝,光是呼吸就可以活到五十二岁的人.其实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也会紧张,我也会因为讲事情讲到自己心里不那么稳定的时候,会出现有一些讲得不好的状况. 成功不是自己说得算,是历史说了算.也同样,喜欢我的人,他会觉得我非常成功,为什么?因为我事业做得非常好,我家庭非常幸福.不喜欢我的人说,这个人的事业,一部作品好一部作品不好,一部票房这样,一部那个烂片,他是靠运气.他为了虚荣,把家庭就搁在那里,所有他的家人,都舌在一个阴霾里面,他们说我失败中的失败.我无所谓.不争,那是一种慈悲,不闻,那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6.
甄静慧 《南风窗》2014,(21):73-76
粱中堂不喜欢人口学,真心不喜欢。谈起自己整整研究了30多年的学科,他的反应是深深地皱着眉,很是厌烦。“人口学是很浅的学科,它有什么深度吗?一点都没有!”  相似文献   

7.
我在南京读书的时候认识了Tina,我们是同班同学。大三的时候开始谈恋爱,一年以后,我毕业去北京工作,她继续留在南京读研究生。就这样分开了三年,中间也就十一、过年的时候见见面。2005年初,我们结婚。结婚前,我们去买戒指。当时我工作没几年,没有什么太多的积蓄,加之还要供房贷,所以囊中颇为羞涩。偏偏我又是个不喜欢向家人伸手的人,总觉得结婚是我们俩的事,应该我们自己处理。但是,结婚这么大件事,无论如何——也要有块钻  相似文献   

8.
双周·观点     
《南风窗》2003,(11)
泛政治化,有害!我们的一些官员自觉不自觉地总喜欢把一些与政治和制度无关的事件泛政治化,泛制度化,似乎一有了疫情,就影响了社会主义形象。我们同属人类,有着人类共同的优点,也有人类共同的弱点,艾滋病、吸毒、瘟疫,它同属人类共同的敌人。它不分制度,不分民族,不分人种,既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疫”,也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利”。隐瞒真相,瞒报疫情不仅贻误战  相似文献   

9.
我也要     
国内大名鼎鼎的娃哈哈公司隆重推出非常可乐,按时下流行的说法是国产饮料敢向洋品牌叫板。广告说“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非常选择”,走民族感情诉求的路线,好像责怪我们喝了十多年的洋可乐,很不应该。现在好了,民族英雄来了,中国人就该用中国货,听上去有没有觉得回到了抵制洋货时代? 并且,这家企业还说,“外国人能做的事情,我们也能做,而且中国人能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
易中天  胡君 《法制博览》2008,(18):12-13
中国人的事最不好讲。 比如腐败。中国人喜欢腐败吗?当然不喜欢。提起腐败,中国人没有不咬牙切齿痛心疾首恨之入骨的。就连那些行贿者,也未必当真喜欢腐败。如果不受贿即可财源滚滚,他为什么要冒丢官下狱的风险?如果不行贿就能通行无阻,他又为什么要拿自己的钱送人?  相似文献   

11.
聂绀弩 《法制博览》2008,(10):43-43
抗战前一年,我同一个朋友到S省的某处去,碰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乡下人,谈过一些非常奇怪的话。我们是在离大路不远的一个池塘边碰见他的,他正在一个人车水。起初,我们是向他问路,看见他谈话的样子有趣,就爽兴在那儿歇脚,和他攀谈起来。他起初也不大多讲话,后来看见我们不想走,或者也觉得很有趣,也就随便谈起来了。  相似文献   

12.
回家     
今天是周五了,因为这周没有什么事情,我可以回家了。 我有位朋友曾经说过,人在面对诸如家乡、故园和亲人的时候。都会有一种非常幼稚的感情,表达起来也是非常幼稚的。聊这种话题的时候我们都很想家。他说的没错,想家的时候,我们都变得幼稚起来。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7)
正不要说骂人、指责人、妒忌人、贬低人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即便是喋喋不休的、不断重复中性的语言,也是有副作用的。粤人的语言有时候是不按常规出牌,显得充满活力,比较精彩。例如说海味,粤人就用"生猛"二字,显得雅俗共赏,有喜庆味道,又有一种良好的愿望。谁不喜欢"生生猛猛"的呢?没有人不喜欢的。谁会喜欢暮气沉沉的呢?这种人极少。现在的网络,出现很多"猛人"了,活跃得很,有如  相似文献   

14.
职场加油站张小姐问:已经毕业快两年的我一直在某IT集团公司任总裁秘书,工作很琐碎、有很大的重复性。我大本读的是英语专业,性格开朗、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也很喜欢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目前这份工作显然与我的个性有一定的冲突,所以我想有一些改变。  相似文献   

15.
陈彧 《南风窗》2014,(20):79-81
“文物就是这样,有很多未知,你没有能力,看着它没有用。比如我们任何一个人对小说的评判,最简单就是喜欢不喜欢,再复杂一点,就是写得好不好,再复杂一点,才是你对它的专业判断,但是文物不是。”  相似文献   

16.
朱辉 《法制博览》2010,(10):47-47
古代的人们没有天文望远镜,于是头顶上的星星月亮很是令人敬畏,同时引发出许多幻想。西方人自由散漫惯了,他们幻想出来的天界也是混乱的,常常有组织无纪律。连一把手宙斯先生都不能自律,不时到人间犯下一些作风问题。相形之下,我们中国人讲规矩,连带着我们头顶上的天庭也秩序井然。除了传说中的孙悟空曾经上去搞过一次恐怖活动,其他时候都很平静。  相似文献   

17.
云弓 《法制博览》2011,(18):39-39
在我们这个城市,几乎每个人、每一天都要吃馒头。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馒头是一种非常可怕的食物,长期食用馒头将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恐怖后果。真的,我们有非常科学的统计数据为证。一、我们这里的罪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罪犯都喜欢每天吃馒头、可见馒头是犯罪分子最喜欢的食品  相似文献   

18.
我幸亏没有     
陈鲁民 《法制博览》2008,(24):11-11
中国人的事最不好讲。 比如腐败。中国人多数是不喜欢腐败的。但许多中国人一旦自己有事,首先想到的便是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如果所有的官员都当真既不吃请也不收礼,恐怕不少人就会怅然若失,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自己的事到底办不办得成。  相似文献   

19.
张军瑜 《法制博览》2009,(24):73-73
人活着总免不了生病,甚至有些人还要去做小偷、做强盗、做妓女,所以人干脆都不要出生好了。那样的话,人就很圣洁、很伟大、很骄傲,也很自恋,在无限的自恋当中,我们都会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没穿衣服玩裸体行为艺术的皇帝。  相似文献   

20.
正亲爱的龚晓光:来信中,你说最近工作上有了新起色,真心替你感到高兴。当然,你也提到了一些近期的困惑:工作迈入新阶段,也遇到了瓶颈期,虽然工作很勤奋,但是总难以打破天花板。对此,我的建议很简单: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干工作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通过不断学习及时为头脑补充营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遇到不懂的问题、新的技艺,就要通过刻苦学习来啃下实践中的"硬骨头"。可能你对此不一定很理解,你也曾说过,身边的工友普遍存在"读书无用论"的偏颇观点,觉得自己不过是一名普通工人,既不是管理人才,更当不了科学家,看再多的书也没有什么意义。而且,现在都参加工作了,再来学习未免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