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也许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奇怪,为什么电影院里放的警匪片都是那么的雷同,打打杀杀,了无新意,现在吴先生愿意告诉你答案。不久前,吴先生在—个酒吧里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娱乐圈人士有过一次深谈。“你能告诉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吗?”“这是一个秘密:全国只有一个人在为警匪片  相似文献   

2.
为她换双鞋     
谢庆浩 《工会博览》2012,(36):60-60
单位里搞联欢,大家都乐着笑着跳起了舞.可是,有一个人却木头般坐在座位上不挪屁股.他就是刚刚大学毕业、来自农村的李小明. 一曲跳罢,小萌来到李小明的座位前,好奇地问他:"怎么就你一个人坐在这儿呢?" 李小明很难为情地说不会. 小萌不由得咯咯笑了:"不会跳有什么关系呢?你下来,我教你."  相似文献   

3.
<正>"虽然你没车、没房、没钻戒,但我知道,你有一颗愿意陪我到老的心。当我累了,有你坚实的臂膀可依,那就够了,我愿意和你一起同甘共苦,携手创造我们的美好未来"。如此打动人心的告白桥段仿佛只出现在电视剧中,然而在中铁二十二局四公司京沈客专(辽宁段)项目部却也不乏这样的浪漫。项目总工程师宋海涛和调度员张艳辉他们因工程建设工作结缘,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相互扶持、相互鼓励,  相似文献   

4.
正"这都是过去的事儿了,感谢大家对我的认可,过去就让它过去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也不把奉献当回事儿,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一直奉献,没有松懈过,愿意为大家做点事儿,人不能白活着。"已经退休19年的冼慧琴,望着桌子上厚厚的荣誉证书和奖章,对记者感慨道。冼慧琴退休前是丰台区樊家村小学教师。从1961年参加工作直至1997年退休,她献身农村小学教育36年,为全市的小学教改做出过贡献。继1985年被评为北  相似文献   

5.
去悉尼之前,就听说过悉尼人的刻板,在悉尼生活半年后,才真实地体验了悉尼人刻板的"契约"观念. 在我外教的同事里,有一个叫卡鲁斯的悉尼人跟我走得很近,不到两个月我们就成了要好的朋友.有一次生日派对,餐桌上出现了速冻水饺.于是大家就谈起了这个在悉尼算是新奇的玩意.因为我是中国人,最有话语权,就告诉大家,现在我们吃的是速冻的,要说味道,现场包的饺子才更美味.卡鲁斯听说我会包饺子,表现出一种很钦羡的神情,迫不及待地问可不可以尝尝我亲手包的中国饺子.我说:"当然,有空你来我家,我给你做."卡鲁斯孩子似的跳起来.  相似文献   

6.
我不笑你     
喜禾小友: 你是我交的唯一一个得"自闭症"的朋友,可能我也是你认识的唯一一个有"抑郁症"的叔叔. 我很快乐,你呢? 我快乐是因为我不觉得跟别人一样是件好事,智商高的大猩猩都这样想.她生个小猩猩,一脸愁容,老猩猩过来劝道:"没关系,刚生下来都有点儿像人,长长就好了."  相似文献   

7.
求婚新法     
害羞的王强久久不敢向女友求婚。女朋友忍不住问他:"王强,你是不是有话要对我说?"王强吞吞吐吐地答道:"是,是的,我想,我想……先问你,你愿意死后葬在我家祖坟里吗?"  相似文献   

8.
单位之谜     
易中天 《法制博览》2008,(22):36-36
很早以前就有人问我,是不是要设一个网站,和大家“沟通”一下意见?我会说,我还是喜欢比较传统的方式,有问题,写信到出版社给我。我相信,一个人愿意郑重其事地把心情或意见落成“信”,至少是经过思虑咀嚼的,才算真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亲爱的龚晓光:您好!辽宁的天气逐渐变热了,你们那里如何呢?在你的上一封来信中,我感受到了你的不安。你说,自己太渺小了,工作太平凡。同时,你跟我分享了自己的工作遭遇:因为在工作中"太死板",没有"好人缘",为此你感到苦恼。在你看来,我是一个有"好人缘"的人——不管谁遇到困难,我都会主动跑去帮忙;不论谁跟我提什么私人要求,我都会尽量满足。实际上,你只说对了一半。我是个认死理儿的人,如果违反了我心中的原则,那么,即使是再容易办到的事儿,我也不会"抬抬手"的。  相似文献   

10.
邓勤 《法制博览》2011,(14):45-45
在国内的交通要道口,如果没有交警指挥,或者穿黄马褂的交通协管员劝阻,你总是能看到闯红灯的。汽车闯红灯,行人也闯红灯,大家都司空见惯了。其实“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一些人就是不愿意认真地执行,这就给一些惨烈的交通事故种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1.
正《让我留在你身边》作者:张嘉佳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让我留在你身边》是张嘉佳以自己领养的狗狗女儿梅茜的视角写成的一本暖心故事集。这一个个故事,看似是梅茜眼中的时间与距离、拥有与消逝,但也是张嘉佳讲给千万人的故事,是一份"汪星人"送给地球人的温暖礼物。梅茜的朋友就好像是我  相似文献   

12.
巴老,你知道吗?人生,真有很多事不能如己心愿。尽管,你再三说不喜欢过生日,可是年年,你的生日过得最张扬。甚至,人们把这一天称为"中国文坛的节日"。尽管,你最怕出名,可是在人们心里,你是"一代文学巨匠"、"人民作家"。尽管,你不想惊动大家,静静地离去,可是你却震动了文坛,震动了全国。自从你去世后,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等,天天都刊登怀念你的文章。巴老,26年了,我与你相识、相交,尽管也写过许许多多关于你的文章,但是直到今天,我觉得我还是没有走进你的心灵。尤其是我的笨拙的笔,无法准确、完整表达你的心路,你的品质,你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娱乐     
追求某男对某美女穷追不舍,美女不厌其烦:"你省省吧,就算世界上只剩下你一个男人,我也不会嫁给你。"某男颇为不满,回答说:"如果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男人,你以为我还会看上你吗?"  相似文献   

14.
李志军 《南风窗》2012,(22):67-67
撰写"开心投资主义理财专栏"已经快3年了。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开心投资的秘诀。也许有些人会喜欢,很多人则不会。你可能觉得它讲的东西太基本了,太不现实了,或太平庸了——甚至还会有一些更糟糕的评语。你想说什么都行,看不看都可以,把文章保存下来或把它扔到一边也都由你。我无所谓。无所谓,这就是投资者的第一个开心秘诀:不要理会别人怎么想。不  相似文献   

15.
正在北京城建八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有一个人气特别旺的地方,职工们愿意来这里打球、健身、瑜伽,领导们愿意来这里听听职工们有没有什么建议,就连投资单位也愿意来这儿看看,他们认为与一个能为职工投入这么大的单位合作肯定错不了。没错,这个让大家赞不绝口的地方就是职工之家,记者也是在这个地方找到的王家林。没有几天就要退休的他,完全看不出要停下来的劲头:"眼看就要到点了,再看看这里缺点什么,赶快添置上。"从一名基建工程兵,到项目经理,再到工会主  相似文献   

16.
微天下     
《南风窗》2012,(14):15-15
@朱坤岭:【改革能改变生活】昂山素季:"以前人们会声称他们与政治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们对政治不感兴趣,但令人惊讶的是,一旦政治空间开了一点小口子,哪怕只是一点儿,你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人愿意去行动,去改变。我觉得原因在于有很多人内心希望参与这一运动,他们相信通过这一运动能为这个国家的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谁是王石     
佚名 《法制博览》2010,(3):26-26
28岁以前,我一直以为我是唯一叫王石的。 绝大多数人的名字都是爸妈给的。我也不例外。 说起来,名字是一个符号。可是,谁都希望这符号是独有的和唯一的。一个人最好只对应一个特殊的符号,谁也不愿意有同名者来利益均沾。  相似文献   

18.
正"一架飞机有上百万个铆钉,一个铆钉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飞机的质量和安全。作为一个航空人,我愿意做这样的铆钉,铆在合适的位置上,恪尽职守、踏实进取,实现自身最大的价值,圆梦航空。"在航空工业西飞国航厂铆工薛莹看来,铆钉是她的工作中心,也是她的人生写照。  相似文献   

19.
孙悟空退休     
一天,唐僧对三个徒弟说:"为师接到天庭的通知,鉴于取经队人浮于事,浪费严重,为节约开支,必须进行机构改革,精简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员.按照这个比例,刚好是精简一个人.大家议一议,看精简谁最合适." 孙悟空说:"我看精简八戒最合适,他不但干活少,还贪吃贪睡."猪八戒嘟哝说:"我是多吃一点,多睡点,可从来没误过赶路,除妖的时候还出过大力气.师傅,您可不能无缘无故让我下岗啊!"唐僧不愿大家闹矛盾,就安慰猪八戒说:"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为师岂能让你无故下岗?"  相似文献   

20.
与米卢对话     
从米卢到中国的第一天起,他就处在了漩涡的中心。他被我们描写着,被我们评论着,被我们质疑着,也被我们批判着。然而镜头前、话筒前的米卢永远是三缄其口,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在记者们的穷追猛打下,他熟练地运用“太极推手”,巧妙、圆滑地兵来将挡、水来土堰。即使与他成为朋友,米卢讲话也不是无所保留,特别是在谈到一些问题时,米卢不愿批评任何人。他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这可是我们私下说的,你要保密!”从这一点上说,我不是个合格的朋友,偶尔我会将他的“私房话”告诉读者,但这只有一个原因——让更多的人了解米卢,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了解他对中国足球的改造,了解他在中国经历的一切,而所有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与经验。米卢经常说,他尊重每一个人,他努力做到善待每一个人。他说得非常认真,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处事原则。不过,偶尔在他心情舒畅或极度郁闷的时刻,老米也会用一种沧桑的口吻对我说:“LILY,终有一天我要给你打开我的日记本,让你了解所有的一切!”对面是老米的一阵沉默。我接着道,“你不用给我看什么日记,我只想要你一次发自内心的倾诉,关于过去这一年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