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接受过80年代波澜壮阔的“思想启蒙”洗礼的知识分子,浦志强试图在司法实务中援引诸如美国沙利文案等关涉媒体报道自由及公民言论自由的著名判例,以拓展媒体和公民表达意见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美刊《批判社会学》2005年第3期上,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社会学教授斯坦利·阿罗诺维茨(Stanley Aronowitz)就迈克尔·布若威的《公共社会学的批判转向》一文发表评论性文章,针对布若威所呼吁的公共社会学,他指出关键在于重建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并进行跨学科研究。文章主要内容如下。1987年,拉塞尔·雅各比(Russell Jacoby)出版了其极具影响的著作《最后的知识分子》,他在该书中认为,曾经有人数相当多的一群知识分子积极地寻找过“公众”。雅各比的目标是要把批判思想带入公众争论领域,作为一名历史学领域的知识分子,他深入地探究了近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宋志标 《南风窗》2011,(26):96-97
稀少的思想对决并没有凝集更多共识,反而显露了愈加深重的裂痕与焦虑,高质量的知识分子思辨仍是稀缺品,相较于时代转型的需求,思想论战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还可以更接近理想,而知识分子还得继续苦思,以此建立与时代及他人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林赞治 《南风窗》2014,(10):88-89
<正>从历史上看,当革命处于高潮,它趋于信仰至上,意志统一,不容异议和反对。而知识分子偏偏喜欢质疑,结果为革命所淘汰。革命首先是观念的革命。观念是知识分子的思想创造,其中,最富于成就的观念,就是个人自由和民主权利的观念。农民起义、宗教改革没有这样的观念,是知识分子——社会学家科塞称为"观念人"——最早把它写在革命的旗帜上。知识分子的角色知识分子萌生于中世纪,伴随工业革命和中产阶级的产生、发展而壮大为一个有为的群体。在价值观的形成方面,他们是从社会底层、被压迫阶级那里获  相似文献   

5.
杨军 《南风窗》2014,(7):80-83
<正>现实政治以实现目的为最高标准,知识分子则应该遵循真理原则,把实事求是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安身立命的根本。这应该成为知识分子共同体的一项共识。曾经,价值观不同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可以坐下来对话的,切磋、碰撞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不知从何时起,这种交流被互不理睬、互不认同甚至隔空对骂取代。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当社会转型走到矛盾最尖锐的时候,当腐败和反腐败的交锋日趋白热化,知识分子的共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如何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实现知识分子的无产阶级化,是中共早期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和严峻考验。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大学,中共通过录取革命学生、建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组建活跃的党团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革命实践等多种途径,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以达到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化、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蓄积革命力量之目的。中共在上海大学的这些尝试不仅成功地推动了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化,培养了一批职业革命家,而且为日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奠定了促使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化的基本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界通常将战后日本的护宪运动与护宪思想不加区别地等同于"和平主义"运动与思想,但实际上,战后日本的护宪运动及其指导思想具有更加复杂的特点与变化过程。战后知识分子护宪运动的思想基础并非一般所论的放弃战争、消灭军队的"和平主义",而是基于新宪法中所规定的国民主权原则的民主思想。进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护宪运动(尤其是知识分子护宪运动)影响力衰退的主要思想原因,也并非和平主义思潮的衰退,而是护宪运动主体的国民主权思想的式微。  相似文献   

8.
爱德华·赛义德(Edward W. Said)以其特有的姿态站在当代各种政治论争的前列,他对后殖民主义的开拓性研究、对中东和巴勒斯坦问题的积极介入、对国际政治及当代知识分子角色的反思,使他成为当今北美最有争议的知识分子之一。本书是美国著名杂志《疆界2》1999年一期赛  相似文献   

9.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工人运动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积极投身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邓中夏就是深入到工人中最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之一.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后,李大钊为北京建立共产党小组做了大量的工作,邓中夏就是因为接受李大钊的委派才来到长辛店工人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正理查德·沃林(Richard Wolin)是著名左翼学者,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历史学和政治思想史杰出教授,著名欧洲思想史家,代表作有《本雅明:救赎美学》、《存在的政治》、《海德格尔争论集》、《文化批评的观念》、《迷宫》、《海德格尔的孩子们》、《非理性的诱惑》等。他长期持续关注知识分子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其近作《东方之风:法国知识分子、文化大革命和60年代的遗产》,标志着他的研究转向左翼知识分子与  相似文献   

11.
杨军 《南风窗》2007,(2):24-25
种种迹象表明,当改革步入艰难时刻,一场思想和文化的崛起正在孕育,而这正需要知识分子精神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林贤治 《南风窗》2014,(11):86-87
<正>亨廷顿认为,"知识分子带有革命性,几乎是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的普遍现象。"布林顿认为,知识分子的背叛是革命的预兆。亨廷顿反驳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知识分子不可能背弃现存秩序,因为他们从来就不是现存秩序的一部分。亨廷顿说,"知识分子带有革命性,几乎是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的普遍现象。"天生的反对派卢梭是大革命的思想先驱者,是反叛的精灵,激进主义的巫师式人物。1790年,在法国议会大厅里竖立起卢梭的半身雕像,旁侧放着一本《社会契约论》和一部已获通过的法律。卢梭的遗  相似文献   

13.
@微天下     
《南风窗》2011,(1):22
@陈雪频:一个社会堕落的标志,就是这个社会的知识分子,不再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思想,而且不学无术,整天为了一点利益,说着既无品又无识的言论。  相似文献   

14.
@微天下     
杨军 《南风窗》2011,(1):22-22
@陈雪频:一个社会堕落的标志,就是这个社会的知识分子,不再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思想,而且不学无术,整天为了一点利益,说着既无品又无识的言论。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6,(14)
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版本书考察了美国社会的公共价值观转变以及美国背离民主走向市场的教育模式。书中讨论了公共教育作为民主的公共空间的理想遭受的围攻,鼓励教育家成为投身于创建构成性学习文化的公共知识分子,培养人们捍卫作为普遍的公共利益的公立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16日至18日,2012年全球左翼论坛在美国纽约佩斯大学举行,来自全球六大洲的4000余名左翼知识分子和运动组织、参与者与会。紧密结合经济危机持续蔓延并不断加深、"占领华尔街"等政治社会运动风起云涌等现实热点问题,本届论坛  相似文献   

17.
亨廷顿的新保守主义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起于 1970年代中期的新保守主义 ,在美国主要是指一群知识分子所呼吁的对苏联和共产主义强硬的一种外交思想 ,亨廷顿是其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保守主义的信仰者 ,在冷战时期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观是权威和秩序下的制度化与民主政治。冷战结束以后 ,亨廷顿基于民主化的“第三波”所提出的“文明的冲突” ,事实上将新保守主义由反对共产主义适时地转变为反对各种形式的集权主义。而根据亨廷顿对于保守主义的诠释 ,这种转变是很自然的 ,因为保守主义基本上是一种“即时即地”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波  陈靓 《国际展望》2012,(1):71-84,117
基于确保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谈判、促进经济快速复苏和经济结构转型及抢占下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美国制定和实施的对内鼓励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快速产业化和对外调整气候谈判策略、发起301调查等新能源政策组合拳,将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及时调整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和支持政策,以应对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美国左派曾经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有过辉煌历史,但由于自身战略失策等原因使其逐渐丧失了在美国社会中的话语权。美国左派一直想努力重振当年的辉煌,但由于所有的努力根本就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而最终都流于破产。当前,美国又有一些左派组织想通过确立左派谱系、批判自身等方式来重建美国左派。这些组织立足于美国社会的新特点,将批判的矛头指向美国左派自身,提出了新的战略和策略。然而,当它们一味强调社会解放而回避阶级斗争时,却犯了美国左派惯有的教条主义错误,使其当前的重建行动依然是停留在书斋中的少数精英知识分子的智力游戏,无助于改变自身的历史地位和美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20.
随着美国战争倾向的加强,关于新帝国主义的讨论开始多起来。本期下面几篇文章正是以新帝国主义的视角分析美国的,认为美国一直通过执行双重标准的全球自由主义体系和强势的军事机器剥削全世界,而值得关注的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美国实力下降,为维持自己的赤字经济,开始损害其他西方大国的利益,这导致西西矛盾加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和平可能结束。如下面采访霍布斯鲍姆一文所示,欧洲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反对美国(亦参见本刊2003年第9期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