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正母亲去世之前再三嘱咐他:"家里有两个瓶子,我死之后你千万记住找出来。"他知道没有文化的母亲是在做"遗嘱";母亲去世之后,丧事办得很风光,虽然办丧事的钱里有母亲自己存的;他觉得自己今后应该像《老人与海》里的主人公"圣地亚哥"那样活着,"癌症"不是生命的最后结果。  相似文献   

2.
张墨宁 《南风窗》2013,(16):49-51
对于乔木来说,参选失败是意料之中的。很重要的收获是,亲身操作了一次社交媒体动员政治参与的实践。两年过去了,乔木竞选北外选区人大代表时特别定制的"选举包"仍然堆放在办公室的角落里。上面印有他在校园里手持喇叭、昂首阔步为自己拉票的图像。"北外有乔木,选举更精彩"的口号赫然,尽管包的低劣质量让他很不满意,但逢人他总是会说,"我这个包是有收藏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赵灵敏  张墨宁 《南风窗》2010,(10):66-68
一年多的时间里,李乾源多次奔走于北京和福建家乡之间,到处递资料和申诉,在遭遇了无数的白眼和歧视、经历了不断的争吵和周旋、动用了大量社会关系、花费了近10万元之后,李乾源终于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但他也很无奈,"这个结果不是我想要的,但如果要达到理想,一定会影响工作生活,代价会更大,我也不想继续下去了。"虽然帮助过很多来信访的人,但轮到自己维权时,最初的信心也在渐渐流失,"我一开始很有信心,首先我觉得自己维权能力比较强,其次有信访的工作经验、而且或多或少还有一些资源,最重要的是,我一直相信理在我这边。"一路下来,他只剩下了一个感受:在中国维权太难了。  相似文献   

4.
开心酒吧     
尝出来了巴顿将军为了显示他对部下生活福利的关心,搞了一次参观士兵食堂的突然袭击。在食堂里,他看见两个士兵站在一个大汤锅前。"让我尝尝这汤,"他命令道。"可是,将军……"没什么'可是',给我勺子!"将军拿过勺子喝了一大口,怒斥道,"太不像话了,怎么能给战士喝这个?这简直就是刷锅水!"我正想告诉您这是刷锅水,没想到您已经尝出来了。"士兵答道。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26)
正"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这是北岛的散文《波兰来客》里的一句话。天生的诗人,张口就是一首好诗。11月份在北京,和李广平聊天,谈及他上世纪80年代的青春,他引用了这句话。李广平是一位著名的歌词作家,歌词和诗,其实是一体两面,因此可以姑且把他算作诗人。他有虔诚的信仰,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来自神赐。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并不排斥人对神性的趋近,"兽性——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个国家,它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它"飞奔着进入我们的视野",它似乎将要"大举战胜我们",这就是中国。中国经济的确增长迅速———在过去30年里平均每年的增速约为9.4%。随便浏览报纸和杂志就会告诉我们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现在,很多著作都认为,中国正在崛起,正在战胜美国,"正将美国排挤到一边";它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盘查     
《南风窗》2016,(15)
正"干什么的?"一辆警车靠近我,民警摇下车窗问。我说,"玩的。"对方说,"这有什么好玩的?"。然后,两个人从车上下来,一个拿了我的背包,另一个负责监督我。拿过我背包的民警,"呼啦啦"把东西翻出来检查。最后,他发现了我的记者证、工作证,态度立马好很多,"哦,《南风窗》啊,很有名啊,我大学的时候经常看……"但他说,出于职责要求,他还是把我带到了耿马县河外边防派出所。在向领导汇报"逮"到我的时候,他的领导说了一句,"哎呀!  相似文献   

8.
正一次和朋友闲聊,他问我:"你不觉得有时我们在‘绑架’儿童的游戏吗?"起初我是不承认的。他却说:"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们还有时间玩‘躲猫猫’这类他们自己很喜欢的游戏吗?"我满不在乎地说:"孩子们想玩是可以玩的啊,我们从不束缚孩子选择游戏的。""那有孩子选择玩‘躲猫猫’吗?"朋友追问。我想了想,沉默了许久,"也许是孩子可以选择的  相似文献   

9.
南方朔 《南风窗》2010,(16):98-98
<正>20年前吧,由于陪伴小孩长大,也跟着看漫画,后来看出了心得。有次我去台北政治大学新闻学院演讲,就指出日本"新闻最前线"的长篇单元漫画里,所讨论到的新闻本质问题,以及所谓真相假相、新闻人的职责等,比起许多教科书还要深刻。漫画发展到现在,不但能画武打动作、传奇与浪漫故事,更能谈深奥问题或表达很好的诗意感受。  相似文献   

10.
不知是与生俱来抑或是后天的培养,我自小就喜欢舞文弄墨了,总是幻想着有一朝我会成为一代文匠。然而,我初中的国文老师W先生却一向认为我不可雕琢,这话他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我从他对着我的文章时那副不屑一顾的神情中看出来了。当然,我是毫不在乎的,我从来就很自信,自信能战胜一切,于是继续写我自己的文章,甚至往  相似文献   

11.
正老公提议春节假期和朋友去昌平采摘,我立即同意了。已经不记得上次去郊外是什么时候了。冬天以来,周末基本贡献了大小商场和超市。曾打算带小新去博物馆也迟迟没能成行。初五早上,因为约了朋友,严重缺乏睡眠的我,只能8点钟就爬了起来。8点40全家出发,开往小汤山。春节假期的京承高速一路畅通。ETC也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不到10点,便到了采摘园。小汤山的空气格外的好,留在相机里的是蓝蓝的天空。写到这里,让我想起小时候作文,"八股"得每次都会提到"蔚蓝的天空"。现在写起来,"蓝蓝的"竟然具有了莫名的神圣感。草莓大棚,室温20度。我们给小新脱了羽绒服,让他自己在大棚地上玩。草莓目标太小,他的兴趣只集中在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10)
正4月27日上午,四川街子古镇。我在一家客栈的院子里喝茶,一个游客拿起茶杯,主动走过来,"哎呀,感觉好累!"他主动搭讪。我示意他坐下来聊聊。他是个企业主,多年来,他很忙碌,也没闲心给自己放假。这回,因压力太大,家人让他出来散心。但从他表情和言语中,我感觉他这次的出游没能达到效果,因为尽管他的身体在外游荡,但心还纠结于企业,放不下,神经也绷得紧紧的。  相似文献   

13.
陈彧 《南风窗》2014,(24):82-83
<正>"行走对于我来说,它是我从小长大的过程中,另外一个不变的东西,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像一种修行。在行走的过程中,我们会慢慢地安静下来,与自己对话。"陈坤对这个世界有着特别的好奇,他始终保有年轻开放的态度,更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东西。他说,"从小到大,生活的环境、外界种种的确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变化大到无法想象,但是所幸无论外在如何变化,自己的很多品质没有变。"  相似文献   

14.
陈彧 《南风窗》2014,(22):74-75
<正>"我试着讲述自己写作的开端,但发现每次都不一样,于是我放弃了回溯源头的努力。我想,写作是生命的潜流,它浮出地表或枯竭,都是难以预料的。"自上世纪80年代起,诗人北岛就一直在外漂泊,这种"漂泊"有一种宿命在其中。他说,"我相信宿命,而不太相信必然性;宿命像诗歌本身,是一种天与人的互动和契合,必然性会让人想到所谓客观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正在北京城建集团十六公司市场营销中心有这样一位热衷学习、勤奋上进的城建人。20年来,他学习不辍、追梦不息,从初入社会的"菜鸟"到职场的"学霸",完成了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到市场营销中心经理的华丽转身。他就是尚边疆。谦虚好学、兢兢业业、刻苦钻研,这是尚边疆身上的标签。1998年,尚边疆从哈尔滨建筑大学毕业,入职北京城建集团。刚开始,尚边疆在施工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他吃住在工地,利用晚上时间学习总结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练就了扎实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工作中,他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工作责任感。在学习中提升,在实践中磨  相似文献   

16.
意外的团圆     
50年前,在瑞典法伦,一位年轻矿工亲吻着他年轻漂亮的未婚妻说:"在圣卢西亚宗教节日上,牧师将祝福我们的爱,我们将成为夫妻,开始营造我们幸福的家." "愿和睦的爱情永远与我们在一起,"他可爱的未婚妻甜蜜地笑着说,"你是我的一切,没有你,我就不活了." 第二天,当年轻人身着黑色矿工服(注:每名矿工都为自己的葬礼做好了准备)路过未婚妻家时,他一如既往地轻轻敲了敲她的窗子,向她道了声"早安".  相似文献   

17.
总是有理     
蒙特利尔的一家自助餐厅里,一位顾客拧开盥洗盆的水龙头,结果被水烫伤了。"太可恶了,"他向经理抱怨道,"标着C的龙头流出的是开水。"  相似文献   

18.
谁不想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呢?于是,“玄机子”“轰天雷”之流就有用武之地了。香港的一家看相铺里,进来了一个青年,服装料子高贵而陈旧:"给我看看气色吧。"相命先生马上判定,他三两  相似文献   

19.
正郭玉全获得2018年全国"最美职工"称号,和他为北京美丽蓝天事业作出的贡献有关;郭玉全从"厌弃水泥企业"到"这辈子就干水泥了"的转变,和他在国外接触到先进生产力有关;郭玉全挚爱自己的工作,和他办公室里墙上"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这句话有关。有个关于误会的小故事,关于郭玉全和他的同事们的。北京市市科协在一次评选市级科技奖项的时候,评委们根据北京金隅琉水环保科技有限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6,(16)
正"阿尔法狗"连世界名将都可以打败,我们坚定地想,战胜老鼠和蟑螂是绝对可以的。前段时间人们在议论机器人下棋比赛,最终"阿尔法狗"把世界高手击败了,人们似乎想不通。为啥机器人思维胜于人的思维呢?其实,从事过科研工作的人都明白,机器人的思维是多元思维,有多套战略技术的储备,也有多套应对的预案。但是对手只是一个人,他下棋时处于"个体户"思维,而机器人很可能是整个智库在行动。所以,单兵作战很辛劳,机器人却无所谓。我下棋战术很寻常,以前单位宿舍楼上有个读高中的小伙伴,每次他被父母责怪了、批评了,就拿个胶袋,装着象棋下楼来找我下棋。每一次把我打败了,他就高高兴兴回家去,然后对他父母说:"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