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提起食堂,总是充满了回忆的味道。单位食堂的菜品琳琅满目,偶尔出的新菜会让人眼前一亮,大快朵颐。不过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初中·未曾堂食我对于初中食堂的记忆,大部分都是排队打饭的日子,人手一个无法降解的白色打包盒子,里面装满了自己喜欢的饭菜,打饭的阿姨熟练地将装了多少分量的饭的盒子上浇自己选择的菜品,合上白色的打包盒,完成了点餐的所有工序。一张金黄色上面写着就餐卡三个字的"饭卡",承载着午饭的全部。五颜六色的校服,成群结队的同窗,似乎都是三两成群地去  相似文献   

2.
正看到新华社记者春节期间在金川镍矿井下采访的报道,我很有感触。特别是看到炊事职工在井下食堂为坚守井下采矿生产的职工准备年夜饭和煮饺子的画面,更是感慨万分,也勾起了我对矿山井下食堂的回忆。几十年前的矿山井下没有食堂,井下工人的班中餐都是采区专门留人把饭送到掌子面或由工人上班自带,许多矿山送餐也只送主食而不送水,工人自带餐更加简单,只揣两个馍夹点咸菜,也不带水。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带水工具缺乏,像塑料桶、塑料袋都难找。  相似文献   

3.
正母校的食堂总是最难忘的,那一碗油泼面、一个肉夹馍,都是记忆深处的味道;还有久违的同学、老师、熟悉的校园,承载着许多难忘的回忆。80年代中期,我在西北某市求学。学校处在城市西北郊,当时校内只有一个学生食堂,每天下课,都要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卖饭的窗口,说是买饭,实际是"挤饭"或者说"抢饭",稍不留神就会弄一身菜汤,而且也时常上  相似文献   

4.
正大约是因了母亲的手艺,我对食堂的评判,总免不了与她比较一番。1999年,我到离家几百里地的高中读书,自此与食堂结下了不解之缘。私以为,食堂不仅仅是果腹之所,更是食之人寻找精神慰藉之处。高中的伙食便宜实惠,对我们这些外地生来讲,每月150元便可以吃饱吃好。记得当时午餐最贵的菜是"茄汁沙丁鱼",只卖2.5元一条,蔬菜都是1.5元以下,米饭也是2毛钱足够吃到饱。食堂师傅常常在打饭菜的时候,照顾外地生,说:"多吃点哈,吃饱了不想家!"这对于没有住宿经历的穷学生们来讲,是很大的心理安慰。记得刚入学,住我上铺的洁,一个人扛着  相似文献   

5.
正以中国之大、人口之众,机关、企业、学校、部队、工地……每天吃集体食堂饭菜的人该有多少!但说起食堂,人们却总是不以为然,谁没吃过食堂啊?不就是大玻璃窗后面站着拥有无数的"决定性瞬间"的掌勺师傅;永远脏兮兮、滑腻腻的地面;以及可疑的不锈钢饭盆……说这话,只能说明你很久不去职工食堂了。况且,要是让没食堂饭可吃的职工听见,准得急。君不见,每到中午,有多少写字楼前的小吃摊早已排上长龙,楼前楼后的快餐店人满为患,没有一部电梯里没有送餐员……经历过这些,你会明白,有种幸福叫吃食堂。  相似文献   

6.
打饭令     
正那年,"药丸儿"正上高中,是我的一个学生。初中12个班,高中24个班,一千多名学生,几乎全住校。去食堂排队打饭,占去了很多时间。时间就是知识,对想通过升学走出庄稼地的学子们,是一件无奈的事情。没办法,只能一边排队往前蹭,一边背诵手中的小纸条:古文、英文单词、数理化公式……从窗口端着香喷喷的饭菜,十来米的"人墙",闪开一道缝,两侧投来一双双羡慕的眼  相似文献   

7.
正为进一步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奉献奋进,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胜利",根据《中石化集团公司"百日攻坚创效"行动方案》和燕山石化公司"百日攻坚创效"动员会精神,燕化公司各单位工会立即行动起来,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动员职工、组织职工、凝聚职工,积极投身到"百日攻坚创效"活动中,全力打好疫情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各级党组织纷纷派党员下沉到社区,支援指导社区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丰台环卫职工李晓斌说:"我下沉到了社区,就是社区的一份子。我不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好组织交给的任务,更要和社区干部拧成一股绳。"防疫战争突如其来,还未来得及与家人商量,来自区环卫中心大红门环卫所的党员李晓斌第一时间主动请缨,积极投入到右安门  相似文献   

9.
程鹏 《工会博览》2014,(19):66-66
“我宣布:‘庆祝食科院成立50周年走出健康与幸福职工健步走活动’正式开始!”近日,随着北京食科院院长王守伟同志洪亮的声音,“庆祝食科院成立50周年,走出健康与幸福”职工健步走活动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0.
正疫情发生以来,承德市各级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职能优势,积极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工会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60余万元,用于慰问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环卫工人、物资保障等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和支援湖北医护人员家属。承德市总工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利用承德工会微信公众号、承德职工服务网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临汾铁路文化宫把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利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连续一周免费为职工家属放映电影《暖春》。  相似文献   

12.
正特色早餐解外来工乡愁早上7点,中建三局奇虎360天津创业平台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职工高锦芬来到项目职工食堂,迫不及待地"甩"(云南方言)了一碗热腾腾的云南米线,蘸上卤肉酱,配上蒜末、花生碎等佐料。每到吃米线时,她都早早到食堂:"我是云南人,能在天津吃到家乡的味道,正好一解舌尖上的乡愁。"考虑到项目职工来自五湖四海,经常跟随建筑施工走南闯北,项目工会特意准备了职工家乡的地方特色美食作为早餐。"职工往往远离家乡和亲人,天天吃住在工  相似文献   

13.
正和很多知青相比,我算是幸运的,从内蒙兵团回城不久,便有了工作:在北京一家中型企业当搬运工。那是个丝毫没有技术含量,不用动脑子,只要有把子力气就能胜任的活儿,很适合我,挺好。年轻,便极是容易饿。远未到饭点儿,肚子便咕噜噜地抗议。但铃声不响,谁敢擅自离岗?被管劳动纪律的人发现了,是要扣钱的,每月只挣40块零8毛,一下子让他罚掉两块,很划不来。忍着吧。11点30分,铃声响起,男女工人们便蜂拥着奔食堂而去。食堂的9个窗口同时卖饭,每个窗口前是黑压压的长龙。那时没有POS机,人们更不知道什么是刷卡。饭票是纸质的,最大面值是1元,然后依次是5角、2角、1角、5分、2分、1分。5分钱  相似文献   

14.
<正>位于大兴区新媒体产业基地的北京人民电器厂拥有528名职工,其中女职工212人,外来务工人员382人。如何保证这些职工们的合法权益,成为公司工会考虑的重要问题。作为工会主席,李观友也动了不少脑筋。多渠道了解职工需求为了及时了解职工需求,每天一到饭点儿,李观友总会出现在职工食堂,和职工们一起吃饭、聊天,许多"情报"都是通过这个渠道得来的。"一天,在和大家聊天时,一位女职工跟我反映,说6点下  相似文献   

15.
北京解放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内,工厂职工集中居住区的职工家属工作由工会负责,工会设有受女工部门指导的家属委员会,家属工作的好坏,关系到职工的生活幸福和生产情绪,因此成为工  相似文献   

16.
一件尴尬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县电机厂当徒工时就爱想入非非.希望有朝一日,升个一官半职,为家族争光,为自个争脸. 正这时,厂里要提拔一个车间主任,我动了竞争心思.车间主任要在群众和领导中有好印象和好口碑.我一个刚来几个月的学徒工,厂里的工人还都认不全,在领导心里的位置就更谈不上了.车间主任的位置怎么争?正犯难呢,机会来了!厂办把我从又脏又累的铸造车间调出来去食堂帮助卖饭,我就动起了歪心眼.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城建七公司工会组织420名职工及其职工家属、子女在奥森公园举行了以"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2016年春季职工健步走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调动了广大职工融入自然、强身健体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正雨衣、口罩、护目镜是他们每日的工作服;消毒喷雾、测温、互动拼车、送饭菜……是他们每天的职责和义务;各出入口、食堂、车间、办公室、公共区……是他们常常活跃的地方。应对疫情,他们毅然出征、奋勇而上,不计回报、各尽所能。他们用自己的坚守为"身边人"筑起一道安全防线,用青春热血守护脚下这篇土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汽职工志愿者。  相似文献   

19.
正在炎炎烈日之下,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拱辰街道总工会本着服务职工、全员参与原则,开展"夏日送清凉,防晒我在行"拱辰职工专享线上领冰袖活动,做好疫情防控的一线职工们的贴心人。活动于8月4日至11日采取线上预订、线下领取方式进行。由于目前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要求大家在领取时自觉做好防护、  相似文献   

20.
近日,北京市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及有关部门领导,代表公司党政领导到洼里、小汤山外库、月坛大车班进行慰问,为100余位坚守在外库的职工送去防暑降温用品,同时还慰问了近百位在高温下作业的食堂职工,为他们带去了企业领导的关心和慰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