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救赎与自救     
这部论著专门研究中华基督教总会在抗战期间发起的“边疆服务”运动。这一运动虽仅局限于川西、西康两地,时间也只维持了不长的16年,但对于抗日、对于边疆建设都有相当典范的意义,在当年颇受关注,对中国的基督教会如何服务社会、进行本色化改造。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艾略特创作了具有经典英美文学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诗歌《荒原》。在《荒原》这首诗中,艾略特认为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整个西方社会处于一场没有信仰和没有秩序的危急中,他觉得志勇重新建立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才能拯救整个西方社会。然而因为基督教的观念没能很好的把握现代世界,因而导致了他宗教救赎的失败告终。虽然艾略特失败了,但是他的努力是很有价值的,宗教救赎的无路可走正是提醒我们要开辟新路,救赎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在艾略特的指引下继续探索和进步。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变迁的宏阔背景下,部分当代中国青年出现了精神困厄和自我迷失,青年人的精神困顿源于生活意义的失落和缺少生命体验,青年人需要通过自我精神救赎的方式来寻求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间隔年旅行有利于帮助青年人进行身心、价值、道德和生命的自我精神救赎,从而在回归后真正实现青年人的自我成长、自我蜕变和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4.
《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享誉世界文坛,被誉为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作品中弥漫着浓重的罪恶意识,三个主要人物相继为各自的罪行在道德、情感和心灵上遭受了深痛巨创的代价,却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最终获得了灵魂的救赎。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主要人物命运发展所体现出的罪、罚与救赎主题的分析,揭示霍桑对人类灵魂和人性解放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工具理性视野下的法律,容易忽略人性关怀而走向机械,青年许霆给了我们一个从多维社会视野检讨法的精神的绝佳机会,从法律的大众情怀到公众释法的"人学"立场,无不闪烁着法的人文精神的光芒,法律只有在关注规范的同时,不忘"人是目的",才能完成对它自身的救赎.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文学当中的宗教性是与俄罗斯民族宗教性的体现,俄罗斯很多伟大的作家的作品都离不开宗教性。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一位典型的俄罗斯宗教作家。下面以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为例,试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苦难与救赎。  相似文献   

7.
以兴趣爱好垂直拓展职业的斜杠青年在职业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以斜杠教练为对象,发现他们在副业的专业化和主副业平衡中遇到诸多问题后,开启了职业救赎之路。研究发现,他们重新审视主职和副职的情境,寻找优势差异;在灵活契约之下渐渐意识到要摆脱平台的单象限控制和剥削,拓展职业情境,跳脱单一规制。而为了消解客观存在的专业差距、晋级困境等,斜杠教练利用平台规则,启动个体化仪式创造的策略,赋能个人成长。从斜杠青年现象和自我救赎之路中可知,一方面青年人在多重职业身份中以协商和寻求兼容的方式,将个人旨趣和工作意义相结合,获得工作自主权;另一方面也启发人们需要将充分就业与工作意义挂钩,鼓励一专多能的青年人通过副业等途径,实现更充分的就业。  相似文献   

8.
伏尔泰首次使用了“历史哲学”这一名称,从哲学意义上看,它是启蒙运动反对神学的一个结果,但在更深层面上,它又同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哲学同基督教一样询问历史、追寻终极意义,然而它在祛除了基督教的上帝之后,却不自觉地保留着后者的问题:当追问生活世界的终极意义时,这种追问本身就契合了救赎历史的终极目的论。  相似文献   

9.
宪法监督主要包括宪法监督的主体和宪法监督的客体两部分。宪法监督具有两方面的基本作用:保障宪法秩序、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具体的监督类型主要有美国的普通法院监督、英国的立法机关的监督、法国的宪法委员会的监督、德国的宪法法院的监督等等。  相似文献   

10.
在宪法和制度的意义上,我国似乎自古以来就缺乏建立和完善制度的能力。在宪法文化中,能力及力量的不平衡是权力作为解决冲突方式的前提与基础。而平等是制度运作的基本前提。西方宪法文化对我国宪法文化建设很有启发,向我们指明了制度经常是利益斗争和调和的产物,其产生需要建立在一定基本共识和共同观念之上,制度对宪法文化也有相应的反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宪法实施入手,并加强对宪法文化权利的保护宣扬我国宪法文化。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关系是宪法运作的外部环境 ,国际关系的发展成为宪法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考察近代宪法产生以来的国际关系与宪法发展的联系 ,可以明晰世界范围内宪法产生、发展的脉络 ,也将有助于把握未来宪法发展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2.
在本雅明的美学思想中,一个借助于艺术表达来实现某种世俗拯救的审美救赎企图是一以贯之的。本雅明的审美救赎观,首先源起于他对传统语言观的激进批判;其次集中体现在对巴罗克寓言的意义建构中;最后,他将这一救赎可能性过渡到一个以电影美学为代表的大众文化领域中加以讨论。正是在此过程中,本雅明的审美救赎企图逐渐走出纯粹的理论思考,转入一种艺术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主体性问题是有关人的理论问题的重要内容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共同关注的问题。对马克思与现代西方人本主义进行比较分析 ,由此揭示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 ,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即人的主导地位 ,要求肯定和高扬人的主体性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和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形成的共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作为向西方学习的实践活动,近代中国人经历了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直至五四运动等几个历史阶段。伴随着这一过程,中国社会也经历了由经济到政治并到文化的三个层面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探讨了西方传统集团政治的原因和结构,认为,在古代中世纪的大部分时期里,虽然政治体系处于绝对优势的支配地位,社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是非常微弱的,但就是这种微弱的"相对独立性"(即二元结构),提供了社会集团影响政治体系政治过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接着,本文分析了西方传统集团政治的依附性、狭隘性、非规则化等特性及其原因。本文最后探讨了传统集团政治向近代集团政治转型的特征及其主要动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社会资源(资本、商品和劳动力)的加速流动。旧的封建社会组织结构第一次有可能逐渐解体;社会集团组织的建构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社会集团参与政治过程更是为法律所允许和保护。研究西方传统集团政治的产生与向近代集团政治的转型,对于深刻理解西方现代社会的社会结构变迁规律及其与政治体系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发展中国家防止利益集团政治的利益偏差,顺利实现从传统利益集团政治向现代利益集团政治的转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方基督教与近代山东女子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基督教会进入山东.为了更快更多地培养妇女布道人员和发展基督教徒,基督教会在布道区着力兴办女学.起初,西方式的女子教育并不被山东人民接受,随着社会风气的逐渐开化以及科学知识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教会女校才发展壮大起来.女校的兴办,对基督教的贡献是有限的,对山东妇女乃至整个社会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久远的.它结束了山东女子无教育的落后状态;培养了最早的知识妇女人才;为之后兴起的民办女学和官办女学提供了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一、人民主权原则在宪法中的地位 人民主权论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锐利的思想武器,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核心内容。人民主权学说是导致宪法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的政治思想理论基础。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首先近代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普遍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平等、自由竞争为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原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基石,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从当代西方的发展状况来看,如果说其外延是现代哲学人学的全方位拓展,那么其内涵便是以个体本位为核心的主体性原则的凸现。主体性原则贯穿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中,成为一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发达国家,美国被认为是法治状况较好的国家,它没有悠久的历史,却有着世界上最早成文宪法。美国宪法自1787年制定以来,在长达两百多年的实践中,除国会通过的27条修正案、最高法院在审理案件中所做出的法律解释外,其正文至今仍保持约束力。这里就美国宪法在立法理念、宪法内容、行宪结果及其原因的分析,有那些可供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在宪法和制度的意义上,我国似乎自古以来就缺乏建立和完善制度的能力.在宪法文化中,能力及力量的不平衡是权力作为解决冲突方式的前提与基础.而平等是制度运作的基本前提.西方宪法文化对我国宪法文化建设很有启发,向我们指明了制度经常是利益斗争和调和的产物,其产生需要建立在一定基本共识和共同观念之上,制度对宪法文化也有相应的反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宪法实施入手,并加强对宪法文化权利的保护宣扬我国宪法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