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畏就是一个人对某客体保持的一种敬仰、尊重、畏惧。敬,源于自然和社会;畏,发自人性和天理。敬畏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智者、圣人,因为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所以不凡。而平凡之人,常怀敬畏之心,就不会轻易浮躁,内心自然生养出一种正气、庄严与崇高。  相似文献   

2.
谈敬畏     
李舫 《党政论坛》2011,(16):61-61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近来,“敬畏”频繁出现在党的各项纪律制度和从政准则中,成为新时期共产党员不可或缺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共产党员的自律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敬畏”二字,尤其重要。“敬”,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谈敬畏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近来,"敬畏"频繁出现在党的各项纪律制度和从政准则中,成为新时期共产党员不可或缺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共产党员的自律有很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9,(12)
有所敬畏是人作为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伦理遵循。道德敬畏作为人性本质规定,是人的心性秩序的自我建构和自律自约,其表达的是一种对于社会规则、法制规章、伦理规制、社会崇高与神圣等的敬重、诚服、慎行的价值态度和道德感情,于人、于己、于社会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具有不可或缺性。道德敬畏的实践切点根本是敬畏生命,关键是敬畏,归宿是敬畏社会。唤醒和培育道德敬畏之心,需要主体的道德修为锤炼,社会优良风尚的孕育,以及法治规制的跟进与维护。  相似文献   

5.
禁忌一旦破除,人一旦没有了敬畏之心,欲望就会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泛滥。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八字箴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黎标 《民主》2008,(1):47-48
一是正。人生处世的根本在做人,而“正”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基、精神之柱、为官之魂。作为一名有党性修养的领导干部,能够认知正、悟透正、恪守正、践行正,就会有底蕴、有政绩。树立领导干部的正派形象,要做到“四正”。即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心正,就是要心胸坦荡,光明磊落.心底无私,表里如一,襟怀宽广,能帮人也能容人,而不是心胸狭窄、心术不正。  相似文献   

7.
敬畏心     
正"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释义】君子应该有三点敬畏:敬畏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敬畏有德有位之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懂得天命而无所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似文献   

8.
几近将毕生精力都用在伦理学研究的江万秀认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可以不信仰宗教,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当下中国道德建设上存在的一个深层痼疾,即社会转型期敬畏之心的普遍缺失。  相似文献   

9.
怎样保持良好的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情感、情调和情操──这四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主观评价,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譬如: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积极或消极等。中国古语中所谓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好表明人们对周围现实中形形色色的不同体验和态度,这些体验和态度在心理学上大致可以分为情感、情绪、情调和情操四类。这些体验和态度的性质,往往取决于人的需要、渴求以及意志等因素。举一个例子,渴而思饮,一杯白开水也会带来莫大的欢快,但如果不渴而强迫喝水,则会引起反感和痛苦。适度紧张的必要性在关键时刻,情…  相似文献   

10.
新一届的中央领导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们要学点历史且对历史要心存敬畏之心。有感于此,本刊特约记者就相关问题对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姜义华教授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1.
张维迎 《各界》2013,(5):31-31
我上次去山西榆次,看到县古衙门有一幅对联,大概是这样的: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门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什么意思呢?善以心论,恶以行断。一个人是否是孝子,不能看这人给了父母多少钱、盖什么房子、买什么车,如果这样,穷孩子就没办法当孝子了。但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恶人,不能看有没有恶的心,而要看有没有恶的行。  相似文献   

12.
平常心是道法自然的智慧,是天人合一的感悟,是物我一体的最高境界。英国哲学家罗素曾把人生比喻成一条河流,开始热情奔放,翻山越岭,然后被坚实的河岸所约束,按固定的河道行走,最后河面变宽,平静地流淌,与大海融为一体。其实,领导干部的心态也有这三种状态,即:汹涌澎湃的激情之心,理性引导的敬畏之心,宁静淡泊的平常之心。心态,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无畏与敬畏     
正无畏与敬畏,各有其理。说起无畏,古今中外言之凿凿:"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培根)。"彻底的唯物论者是无所畏惧的"(毛泽东)。"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  相似文献   

14.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 为官要有一个“怕”字,它实 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越是仕途顺利踌躇满志,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条件优越,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官有所畏”是一种勤政意识。法律上有渎职罪,就是当官不尽职尽责,造成严重损失,就会受到法律追究,弄不好连吃饭的“行头”也保不住。明白了这一点就得经常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对得起党和人民,是否正确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就得时刻反省自己,是否能够知错即改,及时洗刷身上的污点,这实际上是一种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内在动力和自我鞭策。“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15.
廉政教育是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并实现廉洁执政的重要途径。由心理学视角来研究廉政教育,对于补足当前廉政教育中个体性与主体性价值缺位的短板具有重要的意义。敬畏人民是廉政心理的起点,也是廉政教育的当然逻辑起点,其内容包含着敬民、畏民、感民、为民四个层面。培育敬畏人民之心必须遵循心理建设知情意的统一规律,通过严把入党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纪国法的教育、健全社会实践锻造机制等制度与文化建设,使党员干部获得正确的人民观,坚定廉政意志,养成廉政人格,外化廉政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三、有效态度实证态度拒绝了空泛的幻想和臆测,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有效态度,但两者又不一样。真实是有效的基础,却未必等于有效。许多以实证为旗号的学术行为,由于实证的对象是那样琐碎不堪,几乎同时兑换成了无效的旗号。千年之前一位三流诗人的出生日期,因一月之差而苦苦考证数十年;《红楼梦》某一回的字里行间可能暗示某个人物若有若无的隐私,尽毕生之力搜辑校考──这样的情景,在高层学术界不难看到。就具体方法而言,确实周密而又精致,但就研究路线而言,就有一系列可探讨之处了。其一,学术研究当然不能排斥细节考证,但考证…  相似文献   

17.
温州无模式     
全国都知道有个温州模式。可温州市市长钱兴中却 说,温州既无模式,更坚决拒绝模式,模式是一种 套路,如果有了模式,温州的发展就有了限制,就会放慢发展的脚步。温州人的创业之路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与别的城市相比,温州有着自身别具魅力的活力。漫步街头,沿街的门面无一不是市场──皮鞋一条街、服饰一条街、眼镜一条街。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人第一次抓住发展机遇,形成了“千军万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局面,家家户户都是前店后厂的小作坊,“温州货”名扬天下,“作坊经济”则被局外人冠之以“温州模式”。 正当全国各地竞相学习…  相似文献   

18.
儒、道、佛三家都反对虐待动物,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儒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都反对虐待动物,即便是杀食,也反对给动物造成无谓的痛苦。道家将人与万物的生命视为自然的过程和现象,否认人类具有超越万物之上的权力和地位,较之儒家,其反对虐待的态度更加强烈。在中国三大文化传统中,佛教在反对虐待动物方面不仅具有最为系统的思想观念、最为坚决而彻底的立场和态度,而且还将救助动物作为一种宗教修行开展了广泛的实践活动。因此,不忍心看到任何动物遭受杀戮,对任何形式的生命都充满关爱和敬畏,才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真正尊重。  相似文献   

19.
所谓“敬畏大自然”,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敬仰和害怕自然,要害在于“畏”,也就是怕。这种心态和原始人的泛灵论、中国古人的“天人感应”说一脉相承,都是把大自然当成有意识、有人格的神灵,担心冒犯了它就会遭到报复。汪永晨虽然说“并不想承认大自然会报复”,但又说“大自然不会心胸那么狭窄,它容忍了很多我们人类因无知而犯的错误”,仍然还是把大自然当成神灵一样的存在,而作者本人,俨然大自然的代言人。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蒙昧的观念,与科学思想格格不入。因为现代科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无意识的客观世界,自然规律不…  相似文献   

20.
正"两学"要学"深"、学"透","一做"要做"好",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达到了学习教育的效果。党章党规要学"深"。党章党规是从严治党的圭臬、衡量党员的标尺,学得越深,党员宗旨意识、敬畏之心就会越多,贪图享受、奢靡腐化就会越少。首先要逐字逐句学原文、读原著,学习《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义务和权利。做到知党、信党、爱党,"腹有诗书气自华,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