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为才有位     
搞企业政工的,常常叹息工作乏味,也没有地位。地位是什么?是一种权力的体现,还是一种重要性的体现?我觉得地位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一种重要性,地位重要不重要,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我们工作的成效。“有为才能有位”,这是许多人总结过的经验,也是我在政工岗位十多年来的体会。 在大学我是学中文的,对写作情有独钟。走上宣传岗位后,最开始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中文和新闻虽说有联系,但毕竟是两个门类,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我下功夫学习新闻方面的知识,苦练新闻写作基本功,并经常深入矿区采访。一年下来,竟有近百篇新闻作品发表在各…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1,(24):11-11
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我想,“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个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从“现在时”出发对“将来时”的一种叩问,是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叩问。  相似文献   

3.
倘若一个人有一个思想,那么,千百万人的“思想”、千百万人的“智慧”集中起来,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力量啊!我们还有什么难题不能攻克、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办到呢?人生的价值在于什么?有人可能会脱口而出:当然是奉献啦!这样的回答,不能说不对,但我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深而思之,奉献这*举动应该是在有所准备之后。人赤条条来到世上,拿什么去奉献呢?人首先得受到抚养、受到教育,之后才使得上奉献,而被扶养、受教育等等本身并不是奉献。离退休之后,颐养天年,*般也是索取大于奉献。即使正在工作,也不完全是奉献,…  相似文献   

4.
唐剑锋 《民主》2010,(9):56-56
科学家为什么受到人们尊敬?就因为他们甘当人梯。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谷超豪院士演绎数学人生.一直前行?可能有很多种解释。也可能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我认为谷超豪的“交账说”,是支撑着他前行的力量源泉。其实,谷超豪的“交账”,就是一种甘当人梯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5.
浅谈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义辉 《民主》2008,(8):32-33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社会对于教师的一种诠释。从另一角度看.在社会生活中教师也是“人”.他们的人性是否得到真正的关怀?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以为.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教师管理应是使教师在“人”性得到最大释放的基础上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教师管理研究属于管理学研究范畴。而且管理的对象是知识型的人,所以,人性化管理是教师管理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王震亚 《民主》2012,(10):21-24
古人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晋·袁宏《后汉记·灵帝纪上》)在20世纪的中国教育界,却有一位堪称经师与人师合一的史学家陈垣(1880—1971)。陈垣,字援庵,广东新会人。从前清、民国到新社会,可谓历尽沧桑;从曾经的基督教徒到共产党员(1959年入党),又能与时俱进;20世纪50年代,被毛泽东誉为"国宝"。不为乾嘉作殿军陈垣既不同于陈寅恪,系名门之后,有家学渊源;亦不同于胡适等人,有游学欧美的经历;完全是靠持之以恒的苦读,得以自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特点之一就是信息化。信息内容的共享性与获取信息的同时性,打破了教育者由于行政地位获得的先赋优势,教育者不再是“高明者”、“先觉者”。那么,他们靠什么来开展教育、靠什么来赢得教育对象?要靠对教育信息的深刻理解、科学分析和合理运用。也就是说,要从依赖信息占有优势转为发挥信息阐释优势,在信息的“准”、“深”、“优”上下功夫。首先,要善于辨别,注意信息的准确性。这当中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教育者必须准确把握各种信息的内涵,将那些符合教育目的且内容清晰准确的信息运用到教育…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人文”?作家梁晓声用了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少学生觉得惊讶,“‘人文’,我懂啊。”“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我们这个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很了不起,我搞了一辈子外交,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有一次去大学讲演,有一个学生很厉害,他一下子把麦克风递到我面前,他问我:“您搞了一辈子外交,觉得最自豪的是什么?”我回答:“是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0.
周放生 《党政论坛》2009,(16):22-22
演过一百部戏,一百个角色,最难演的角色却是自己。因为剧本得自己写,要写一个好剧本谈何容易。在我演艺事业最忙的时候,在我同时轧六部戏、演着六个不同角色的时候,我忘了演自己。有一天我站在镜子前面,看到的竟然是一张陌生的脸孔。“我是谁?”我问自己。“我喜欢做什么?”“我不喜欢做什么?”“我为什么不快乐?”  相似文献   

11.
刘国昌 《党政论坛》2011,(12):59-59
前不久电影演员陈道明在一篇短文中写道:“朋友往往会问:你在家里都干吗?我说,什么都没干,发呆呢。我认为,发呆是最放松的事。尝试把自己脑袋放空,哪怕只有几分钟,其实也挺幸福的。”陈道明说的“发呆”,就是把自己的大脑“放空”:我这里说的是“清空”,其实意思都一样,就是将人的大脑处于一种什么都不想、只是静静歇息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恬静的、快活的,  相似文献   

12.
刘博文 《党政论坛》2012,(20):59-59
在新加坡的道路上,我看到有一些红牌子的车,觉得奇怪,就问当地人,这是什么车?当地人告诉我,这是新加坡的“特权车”。他们还说,这里的“特权车”是“限行车”。  相似文献   

13.
用力不竭力     
吕清明 《党政论坛》2012,(16):14-14
一天,齐桓公向手下的大艇管仲炫耀:“你看我这马车怎么样?” 管仲说:“马车不错。” 齐桓公说:“不仅马车不错,我这驾车的车夫也是齐国最好的。” 管仲问那个车夫:“既然主公说你是最好的车夫.你的驾车经验是什么?”车夫说:“我驾车的经验是让每一匹马竭尽全力来拉车,谁都不偷懒。把全部的力量用在拉车这件事上。”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文化同化问题忧思录─—当代文化思潮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何谓文化同化问题?本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是以苏联东欧易帜起始的。随着苏联国旗在一个寒夜凄惨地降落,冷战时代宣告终结。全球范围内,政治上的民主化进程和经济上的市场化进程,犹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于是,姓”社”姓“资”的意识形态话语逐渐淡出,文化话语逐渐乘虚而入,文化问题的讨论又成热门。在冷战时期,文化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呢?那就是文化同化问题,即正在现代化道路上的非西方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同化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胡怫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圣地亚哥大学教授墨子刻(ThomasA·Metzger)在他写于1997年的一篇文…  相似文献   

15.
一口之间,唇、齿、舌紧密相连。有两个成语典故,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就是“齿亡舌存”和“唇亡齿寒”。《说苑.敬慎》里记了一件事:老子的老师常纵有病,老子去看望他。常组以“过故乡下车”、“过乔木而趋”等人生经验教导老子,要他领悟做人的道理。然后,老师又张开口让老子看,问他:“我的牙齿都掉光了,而百头还好好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上老子心领神会!回答说:“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就是说舌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柔软,牙齿之所以没有了,是因为它大刚强的缘故。…  相似文献   

16.
“双基”教育开展已一年多了,如何正确认识这次“双基”教育的效果?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正确评价“双基”教育效果总结前一段工作,应该说通过“双基”教育,广大青年职工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精神面貌上都有很大变化。但也有人认为,这次“双基”教育的效果没有1983年青工系统教育效果明显。弄清这个问题,应对两次教育做具体分析。我认为这两次教育有几个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依法治税”,是山东省地税局1999年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非常有理性的提法。那么,该地税局提出的“以人为本,依法治税”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它又如何指导全省的地税工作呢?就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宋协秀局长。记者:家局长,请问“以人为本、依法治税”是如何提出来的?其含义是什么?宋协秀:1998年6月我局党组成立以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带好队,收好税”的工作要求,我们一手抓队伍建设树形象,一手抓依法治税组织收入,取得了明显成效,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年1月13日,在国务院召开的税收工作座谈会上,我以“以…  相似文献   

18.
当“划新”成为决定面临知识经济挑战的中国科技界能否安身立命的根本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为了“创新”,清理或重建创新的“外部环境”,一点也不比创新本身更简单和容易。科技评价体系就是这样的“外部环境”。什么是创新?判定一项科技工作是否有意义和价值?水平怎样?根据是什么?对于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来说,“面向经济主战场”后,市场应该是它们的“评价体系”。对于基础研究,事情可要复杂得多。因此,有关评价体系的问题,在基础研究领域就显得特别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中枢神经”也一点不为过。正如有的专家所言,它…  相似文献   

19.
田朴珺 《党政论坛》2014,(22):47-47
因为好奇,我问了褚时健先生一个问题,“褚老,您最快乐是什么时候?最艰难是什么时候?” 老先生的答案是:“别人认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我不快乐。”  相似文献   

20.
刘汉杰 《党政论坛》2014,(18):34-35
一个编剧因为吸一种俗称“冰毒”的毒品被抓。于是就有人出来替他说话,说“冰毒”是一种软性毒品,对人没有危害。更有人进而说,毒品的危害是被夸大的,其实吸毒就跟人跑步、看世界杯比赛一样,后者也会让人觉得爽,因此上瘾的。那么“冰毒”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毒害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