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社会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的社会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下还存在大量的不和谐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通过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我们进行妥善的处理,应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对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不同性质的办法,加强党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利益共享∶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共享是利益主体在合理差异和互惠互利基础上形成的对社会共同利益的公平享有。当处于不同社会阶层中的利益主体不能够平等地享有社会共同利益时,社会就会出现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引发社会的不和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关键要实现利益共享。从理念和制度层面来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利益共享理念与机制的协同作用,利益共享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利益共享与和谐社会在理念上存在着内在契合,和谐社会必然是利益共享的社会,是社会成员各得其所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只停留在利益共享的理念层面,还需要利益共享机制对利益主体共享社会共同利益给予制度层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反腐倡廉与社会和谐之间具有互为因果、循环互动的关系,两者相得益彰、相互转化、互为关联、互为促进.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和评价标准.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因为腐败首先侵害的,正是作为和谐社会基石的公平与正义原则.腐败就像是一个存在于社会肌体上的毒瘤,它导致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5.
胡家贵  高翔莲 《求实》2007,1(10):4-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不断化解矛盾中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得到解决的社会。由此,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在化解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中逐步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唯物辩证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论,邓小平以对立统一观点和矛盾不平衡理论为指导,解决了和谐社会中大量存在的非对抗性矛盾,提出了社会综合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的设想.这些思想为我们目前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贵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对"和"字情有独钟。居家过日子讲究"家和万事兴",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为人处事都说"和为贵"。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一提出来,一时间, "和谐"之风吹遍大江南北,乃至把"和谐" 当作筐,什么都往里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现在的社会还存在很多不和谐因素;换言之,就是还存在大量的需要解决的矛盾。这些矛盾不解决,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以经济收入为例,据统计,中国亿万富翁和千万、百万富翁的财富相加,占全民总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不全面,主要表现为没有全面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标准;一…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指出: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从这个角度看,“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全面小康”两者的现实起点一致,目标一致,实践过程一致。另一方面,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我们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通过解决当前发展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全面小康的目标在和谐的状态中实现。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10.
龙香玖 《新湘评论》2006,(12):21-21
人类礼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和谐社会并不足没有利益矛盾的社会,而是利益矛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使之处于可以控制范围的社会。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群。”我们既要坦诚地承认社会矛盾特别是社会分配差距的存在。又要努力为解决这些利益矛盾、缩小这些差距而奋斗;既要创造出有利于强势集团追求财富欲望的合理空间.又要将他们对财富的追求限定在社会可接受的公平、正义范围之内,使全丰十会的财富增进的同时。所有礼会成员的生存境况亦即随之改善,计所有阶层、所有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实现不同利益主体对整个利益格局的认同,并形成推动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强大向心力。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06,(1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具体、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境界,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认识,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虽然我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的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深层次的矛盾必然会逐步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也将明显增多。这就给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时代课题,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重视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因素和问题,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解决矛盾、促进和谐。这个课题的研究和解决,必定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过程。最近,江西党校举办了一个党校论坛,着重围绕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开研讨。许多教研人员和学员在论坛上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紧密联系江西的实际,发表了自己的初步心得。我们从中撷选了部分发言刊载于后。我们相信,随着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深入,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必将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这一重大现实课题的研究中去,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有重点分步骤持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第一个问题中写了这样一段很有哲学品位的话:“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学习六中全会文件,特别是学习这段话,我想就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开篇就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同时还指出:“任何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一认识,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事物、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又一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4.
汪冰  喻映旭 《理论导报》2006,(12):16-17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不断的化解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时期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内容发生了变化,科学地分析这些矛盾,以积极的态度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办法,不断地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建设"法治宁波"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一致性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维系中法治的基础地位,从解决构建和谐宁波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需要入手,强调法治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意义,并就建设"法治宁波"、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刊文摘     
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陈占安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要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改革论、和谐论一脉相承。矛盾论与和谐论不是矛盾的,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且在一定意义上,矛盾论更具有基础性,因为如果社会上根本就没有矛盾,或者是根本就不承认社会上存在矛盾,那和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不仅需要解决制度体制、意识形态、文化潮流、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还需要科学的理论,需要文化的传承,需要理想信念的确立和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不断为构建和谐社会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8.
罗光荣 《求实》2006,(12):8-10
江西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经济还比较落后,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相对更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压力更大、困难更多.这就要求我省各级领导干部在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学习的目的时,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全面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来,有读者反映,在学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遇到一个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不是说到那时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和现象就消失了、不存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意味着要构建一种无矛盾的社会?企盼得到专家的答复。本刊邀请中央党校的青连斌教授作答,他认为:  相似文献   

20.
邓雪菲 《奋斗》2005,(9):26-27
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和农村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同样,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那么,作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目前正处于什么状况,尚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才能加快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步伐?对此,本文利用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对我省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加快我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步伐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