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化和经济历来是联系在一起的,现实社会中既不存在纯粹的经济活动,也不存在纯粹的文化活动。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广泛影响。21世纪文化与经济将日益融合,经济中所含文化越多,经济就越有竞争力;反之,文化越融入经济,文化就越有生命力。因此,剖析文化的含义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由此引出文化经济这一概念)具有时代迫切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析经济文化和经济文化循环圈的各自内涵,运用经济文化循环圈的理论,对铁路经济文化现状进行剖析,提出构建适合铁路高速发展需要的经济文化循环圈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意在将铁路运输中特别是客运工作中由企业文化唱"独角戏"的文化结构转变为商业文化、消费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新型铁路经济文化格局,全面打造与高速铁路时代相适应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炎  侯丽萍 《思想战线》2003,29(5):32-36
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生产—技术的行为和观念文化作为文化构成要素在民族文化系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民族文化的转型打破了传统上文化交流变迁中的渐变性、稳定性、民族性等规律,呈现出突变性、趋同性和多元交叉的局面。就文化交流中的情况而言,大致可将文化系统中的11大类文化要素区分为三种:非人力和文化的内在力量可以改变的文化要素;被主动或被动地抛弃、开始迅速转型的文化要素;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排他性,不自觉地、或快或慢地发生转移、变化、融合的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深深地熔铸于社会生产力之中,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文化经济由此应运而生。文化经济为何能够如此蓬勃发展?究其原因,是文化力及文化生产力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换言之,文化力及其衍生而来的文化生产力是文化经济的现实立足点。  相似文献   

5.
文化力与文化生产力:文化经济发展的立足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增 《思想战线》2007,33(3):86-93
只有当文化力融入生产消费过程之中,文化力才具备了生产力的特质。文化力经过与经济力、科技力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才形成了具有崭新功能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就是经济和文化及其相互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化产品生产中的智力投入和物质投入,具备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世界经济文化发展趋势和中国三角形经济文化格局两大历史背景中 ,探讨文化建设在中华现代文明重建中的历史作用和重要地位 ;并提出“三角形复合式经济文化开发战略模式” ,以使西部大开发能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促成中国西部真正意义上的复兴。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民族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慧芳 《桂海论丛》2005,21(5):82-8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坚持和发展文化的民族性既是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民族性,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1998年4月,在由150个政府参加的国际会议上,代表们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将"文化"纳入经济决策制定的范畴内加以考虑;1999年10月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会议上,世界银行提出: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也将是世界经济运作方式与条件的重要因素。这标志着经济与文化在不断接近以后开始走向融合甚至重合,"知识经济"视野内的一种新的经济类型或者经济发展模式——"文化经济"诞生了。在世纪之  相似文献   

9.
李丽 《群众》2011,(10):94-94
安徽是沿江近海的内陆省份,经济水平一般,文化发展基础也一般。就是这样一个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并不突出的省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却出人意料地异军突起,成为全国的典型。在全国第一个完成全省所有院团的转企改制任务,在广电系统第一个设立产业基金;拥有全国第一个设立保税区的文化企业,第一家以IPO方式整体首发上市的发行企业、第一家组建时就实现整体转制的出版企业;  相似文献   

10.
中部崛起背景下新农村“文化经济”形态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农村的崛起。从文化经济理论视角看,随着世界文化经济时代来临,中部以其优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农业资源,具有发展农村文化经济的后发优势。构建新农村文化经济形态,实现中部传统农业经济向新农村文化经济形态转变,是促进中部崛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廖国一  王林 《桂海论丛》2012,(4):111-115,4
文章提出要发挥文化遗产事业在广西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努力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遗产事业产业体系。具体思路有:发挥文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拓展文博产业发展空间;实施"百家博物馆建设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办馆;重点构建"两区一带"博物馆群,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加快宁明花山和兴安灵渠申遗工作,创建广西文化旅游精品;促进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建设中国—东盟艺术品展销中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快速崛起,发展势头迅猛。政府的政策支持、特色鲜明且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经济基础都是山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资源。山东文化创意产业要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发挥行业协会职能,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引领市场需求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描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文化产业政策发展的历程,对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制定的动因和路径进行梳理,分析文化产业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考察了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经验,对比分析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优劣后,对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创新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化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李新家 《思想战线》2006,32(1):39-54
文化经济将发展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在以高新科技为主导的知识经济基础上,融入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以文化资源为轴心,发散式扩展的经济形态,是一种轴心经济或者网络经济。经济学必须建立起文化价值论和生态价值论,并与劳动价值论综合起来,形成现代文化经济的价值论基础,进一步解释现代经济的运行机制,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市场价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为合理的分配制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视野下我国政府文化管理职能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迅速改变着世界经济和文化的运行格局。现阶段我国政府文化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在全球化视野下,我国政府必须对文化管理职能重新定位,进一步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完善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文化全球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仲崇东 《思想战线》2002,28(3):101-10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 ,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文化全球化也引起颇多的争议 :是一元化还是多元化 ?是同质性还是差异性 ?是全球化还是民族化 ?认识文化全球化 ,必须从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帝国主义、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民族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球化是指所有世界各民族融合成一个单一社会、全球社会的变化过程。全球化始于经济一体化 ,进而扩展到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西方文化的全球扩张影响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安全。为此 ,西部民族文化自身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要积极探索在新的时期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多种形式 ;警惕全盘西化论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回潮 ,保证西部民族地区文化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红玲 《桂海论丛》2013,(3):105-109
在文化产业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对京族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发展文化产业,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力求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在对京族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遗产保护、遗产教育、文化创意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等几个方面,提出京族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发展旅游促进地方文化发展已经成为共识,但盲目发展旅游给地方文化发展带来破坏性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屯堡文化发展走向的经济人类学分析,我们认为要想使屯堡文化发展的经济效用极大化,理想的方向是屯堡文化的主体与旅游公司一体化。当然完全一体化受到各种条件限制,这需要地方文化主体采取相关纵向约束来实现地方文化效用一体化,从而在较大程度上使得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协调,引导地方文化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