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精神成果,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织、新型传播媒介的冲击,给延安精神的传播带来诸多困境。对此,应结合新时代的特点,从经济基础、传播机制、媒体整合、技术融合、人才建设等路径,构筑“五位一体”的传播体系,综合提升延安精神的传播效度,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时代、融入生活,成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微阅读"盛行的今天,文学经典日益边缘化,大学教育中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文学经典在当代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通识教育中强化文学经典教学势在必行。高校中让文学经典融入通识教育,可以通过精选核心课程、培训教师团队、利用网络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新媒介和各种活动传播经典,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经典作品重回人们视野,传统阅读所需要的专注度、理解力和体验感已难符合当下人们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互联网超链接、超文本技术引导出一种新的"跃读",成为人们不断提高自身认知能力、保持对知识智慧的追求以及安置自我身心的源泉活水。在后阅读时代应观止经典,在传承中回归自我,在阅读传播中注重自我思想和行动的同时卷入,让经典阅读真正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4.
加强经典阅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政治素质的重要方式。由于理论素养缺失、对经典研读不够、学习投入时间少等因素影响,一些党员干部的经典阅读能力比较差,面临经典著作阅读"赤字"问题。为此,党员干部应在思想上重视经典著作阅读,研读经典原著,抓住经典研读的核心及重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研读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5.
谈延安精神中的三个财富高云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今天的和平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都讲发扬延安精神。那么,对于延安精神,可不可以不仅仅限于忆念传统,而从理性的层面来加以认识呢?言及延安精神的弘扬传播,总能听到某种存...  相似文献   

6.
如今,移动阅读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流阅读方式,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广泛传播、增强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影响力,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古代文学经典的当代传播,不仅要构建更加多元化的网络传播方式,还要注重不同阅读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使读者进一步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朱晓兰 《群众》2014,(7):61-61
<正>推进全民阅读,学校教育责无旁贷。一、教育理念中阅读因素的提倡与考量教育是知识的传授、传播和传承,而书籍,就是知识最重要的载体。从来没有一个可以离开阅读而存在的教育体系。在全民阅读的倡导下,"书香校园"更是成为很多学校的口号与追求。幸运的是,对经典和专业的深度阅读是很多学校尤  相似文献   

8.
正在延安的短暂学习中,我进一步领会了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回答了"干什么"问题,这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回答了"怎么干"的问题,这是延安精神的基石;"为人民服务"回答了"为谁干"的问题,这是延安精神的本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回答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干",这是延安精神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岁月里,坚持这一伟大精神,带领军队,带领人民,历经艰辛,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深入,目前社会生活呈现泛娱乐化的发展态势。泛娱乐化带来的阅读碎片化、表象化和快餐式倾向,都对大学生经典阅读产生很大冲击。泛娱乐化时代的经典阅读面临传统价值观念解构、深度思考淡化和个体化需求增多等问题。这需要学校采取措施引导学生重视经典阅读、回归经典阅读:把经典阅读纳入高校育人全过程;完善经典阅读引导组织和平台架构;构筑新时代经典阅读推广的新模式;发挥图书馆等公共资源在经典阅读推广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延安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通过"延安精神"将治党管党与革命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通过"延安精神"将治理与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e时代"青年人仅沉溺于浅显碎片化的阅读,不利于知识积累的系统性和思维体系的完整性。通过阅读经典,能有效克服碎片化学习所带来的认知"浅显化""从众化""注意力涣散""价值观混乱""浮躁化"等负面问题。在这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应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职责,通过教学理念、方法、体系和配套辅助设施的改进,全方位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会阅读经典。  相似文献   

12.
田雨 《传承》2015,(2):11-13
延安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它是鼓舞敌后抗日军民士气、迎接抗战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新时期延安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实质和内涵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吃苦耐劳、顽强拼搏,脚踏实地、勤勉敬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等。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进程中,延安精神仍然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精神之魂。  相似文献   

13.
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上前后相接,内涵上有内在的关系,构成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完整体系。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各有特殊本质和独特风格,但在思想精髓、价值取向、本质特征上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要以科学的态度研究与传播中国革命精神,把握好共性和个性、功能与定位、研究与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丽琴  龚奎林 《求索》2013,(10):152-154
红色革命历史小说契合了民族共同体和新政权合法性的认同需求,一出版就受到文艺体制和相关传播资源的青睐。包括文艺报刊、版本修改、教材、文艺丛书等的纸质媒介传播和影视曲艺改编传播与图书馆阅读传播及各种庆典、比赛、征文、会演、观摩仪式和奖励机制建构起“经典化”打造机制与传播策略,从而推动了革命起源和革命意义的有效输出。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世纪,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 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所培育起来的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中心内容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的一种精神风貌、思想品格、道德情操和优良作风,也是中国无产阶级所特有的精神文明。延安精神的内在本质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道德,其思想基础是实事求是,其最鲜明的特征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16.
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上前后相接,内涵上有内在的关系,构成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完整体系。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各有特殊本质和独特风格,但在思想精髓、价值取向、本质特征上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要以科学的态度研究与传播中国革命精神,把握好共性和个性、功能与定位、研究与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2013,(7):113
为了在国内公共管理学界引起阅读经典、评论经典的风气,以诠释、解读、批判等方式促进学科的思考与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联合《电子政务》等多家公共管理领域的知名学术期刊,共同举办"公共管理经典著作书评  相似文献   

18.
延安精神与群众路线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走中国道路。延安精神与群众路线凝聚了政治认同与民族精神认同。延安精神有助于落实群众路线,而群众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和根本途径。延安精神与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能够有效克服各种教条主义,破除各种新的"迷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扬帆护航,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19.
地方简讯     
正农工党八里庄支部举行"回忆历史弘扬延安精神"主题活动为了更好地弘扬延安精神,农工党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支部党员与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农工党对外经贸大学支部和北京市朝阳区将台城管执法队在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举行"回忆历史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的支部活动。活动当天,近20余名党员在烈士塑像前三鞠躬以示敬仰。随后,大家在讲解员的引领下,依次参观了陈列展区。据了解,这是北京延安文化中心自开馆以  相似文献   

20.
信息播报     
7月10日,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西城分公司三大队362名保安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分两批参观了由陕西省委延安市委主办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队员们观看了描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的图片和文字展览,认真阅读了党的三代领导人对延安精神的精辟论断,体会着从过去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到现今的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精神的内涵。保安员们一致表示,要发扬延安精神,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 (王月旺 王林立)6月25日,湖北省仙桃市保安服务公司为加强保安队伍建设,在市公安局会议室举行了“强化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