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新发展,生动活泼地创造着和延续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邓小平理论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的新判断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都深刻地蕴涵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正是马克思主义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的伟大科学成果。因而它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当代世界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体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2.
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为民是衡量一个政党先进性的战斗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准则。新时期如何执政为民,本文从树立正确世界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树立勤政为民的服务观,树立廉洁奉公的廉政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价值创造的主体与客体,是价值创造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理解价值与价值观这一基本关系的基础,其中,主体又是全部价值问题的关键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建构国家创新体系是我国各族人民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实践活动。目前,学界对这项实践活动的“如何建构”从技术层面研究的较多,而对其“应当如何”的价值分析却相对较少。建构国家创新体系既是一个探求建构活动的客观规律的求真过程,也是为我国民众谋求福祉的求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因为后者规定着前者的方向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刑法价值是主宰刑法的灵魂,但刑法价值体系的架构离不开刑法价值主体的有效支撑。刑事被害人在犯罪本质和犯罪行为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刑事被害人应当成为刑法价值主体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并在刑法价值中寻找到适宜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6.
民事主体的整体价值主要是为了市场经济中的财产归属和流转需要而设置的。此外,民事主体制度是进一步明晰法律关系的前提,体现着民法的精神,承认了团体人格,实现了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进步,实现了对人格权的保护。传统民事主体理论认为民事主体的构成具有四个要件,但随着现代民法的发展,各国学者提出了民事权利能力论、抽象人格论、民事主体功能论、独立意志论、财产载体论和独立意志论等新的民事主体认定标准。任何一种社会关系存在,当它只有参加民事法律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和体现自己的社会功能时,法律就应该赋予其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从党的视阈来审视,人民主体论无疑是具有多维价值的。人民主体论是党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党的兴衰成败系于对人民主体论的坚守、党的最大优势与危险之背后是人民主体论、党的执政合法性源于人民主体论,都诠释了党对人民主体论的总体价值判断。即将在全党铺开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无论就其出发点、推进过程还是价值归宿而言,都是以人民主体论为基本导向的。深化党领导下的攻坚阶段改革,必须将人民主体论的原则要求、价值理性有机地融合其中,真正让人民群众主导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3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3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社会发展主体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坚持人民主体性、尊重主体自主性、发挥主体能动性和强调主体塑造的重要性等四个方面。这一思想从发展主体的角度,为当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多方面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价值及其现代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自觉反思和关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本文撷取其一个侧面,从传统文化与儒家文化关系之界说、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传承途径、传统文化的三位一体结构与主体价值问题,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与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入手,对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价值问题及其现代转换从宏观上做一描述和阐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邓小平理论体系要求的角度,阐述了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正确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其特点在于:(1)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搞社会主义;(2)在社会主义方向下推进中国现代化;(3) 战略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自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近代以来,中国实现现代化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只有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而邓小平理论解决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搞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们学习邓小平理论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阶段性的成果,但学习邓小平理论存在的浅尝辄止的问题日渐暴露出来。今后应着重学习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学习其以实践检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点;学习其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鲜明的价值观特色表现在:坚持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决断注重权衡利弊,实践讲究实效。强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可以强化主体意识、可以坚定我们的理想和信念、可以充分调动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述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一系列原则问题,为确立党员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党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论断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和"即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和谐统一精神,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融合在民族的血液里.从处理国际关系到民族关系,从协调东西部发展到祖国统一,邓小平理论深刻反映了中华民"和"的精神.它是"和"思想的凝结,是对民族精神的理论升华,是炎黄子孙团结友爱、和谐统一品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八大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人的本质理论和人的价值理论是主体价值构建的哲学依据。加强社会主义新孝道观教育对于纠正主体价值观的偏离主流形势是一个正确选择。社会主义“新孝道”是传统孝道观念的现代化,是优秀传统“孝道”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积极探究社会主义新孝道观引领主体价值构建的有效路径,对于科学价值观的培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不仅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发挥了决定性的历史作用,而且为邓小平理论的确立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没有周恩来就没有邓小平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地位,没有周恩来就没有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建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具有突出的伦理特色。这种特色不仅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 ,而且更体现了现代文明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理论的伦理意义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既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又必须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尽量缩小贫富差距 ,避免两极分化 ,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努力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一代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提出是对邓小平“两个文明”建设理论的继承和突破性发展。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