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俄罗斯现行刑法典和刑事执行法典的规定 ,俄罗斯的行刑社会化制度 ,包括不将被判刑人与社会隔离的刑罚的行刑社会化、剥夺自由刑的行刑社会化 ,假释和缓刑四项内容。规定行刑社会化制度的目的 ,在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对服刑罪犯的惩罚与改造 ,使其回归社会后能够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不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2.
监外执行就其广义讲,凡是在监禁机构外执行刑罚的制度和活动,都称监外执行。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主要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以刑罚执行活动为基点,从监外执行制度到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我国的行刑理念、行刑目的、行刑主体、行刑手段...  相似文献   

3.
行刑延迟制度是意大利战时军事刑法规定的一种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其有特定的适用条件、适用阻碍和适用消灭及相应法律后果,行刑延迟制度具有“人力保障”与“教育改造”的根本机能。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缓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缓刑制度是现代刑事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行刑制度。缓刑是指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具备法定条件下,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缓刑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种,而是短期自由刑的一种变通或易种。其核心是对违法者多教育,少关押...  相似文献   

5.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典型的行刑机构,是自由刑的主要行刑场所和行刑手段.军事监狱是指国家设在军队内部的刑罚执行机关,是军队行刑机构的总称,是一个具有特殊物质设备和特定人员组织的制度性存在物.军事监狱制度是指国家对军事监狱进行管理的体制和规章,是为了实现对犯罪军人的劳动改造所设置的一系列执行机构、相关设施及一系列具体监管措施的总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军事利益,惩戒并改造犯罪军人,使之重新回归社会.军事监狱制度是国家监狱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归属于国家的刑罚执行体系.军事监狱的基本构成包括法规制度系统、组织管理系统、设施设置系统和理论研究四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刑法典中只规定了追诉时效制度而未规定行刑时效制度。行刑时效制度的正当化根据是正义与合目的性 ,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行为人已经改善 ;刑罚一般预防的目的已不可能实现 ;社会秩序复归平稳 ;社会正义。行刑时效的各项制度内容均应以行刑时效的根据为根据。在对行刑时效根据和制度内容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现行刑法典中应增设行刑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7.
刑罚个别化理论以罪犯人身危险性为核心,主张个别预防,强调刑罚执行方法、方式多元化.刑罚个别化包括量刑个别化和行刑个别化.行刑个别化是刑罚目的之于行刑的个别化要求,是教育刑理念确立的成果,其具有教育功能、感化功能,与“刑罚经济”相呼应,也是有效避免短期自由刑产生各种弊端的对策之一,因此,应结合我国国情对个另化处遇、个别化教育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监狱执行刑罚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行为。监狱执行刑罚内在构成要件包括行刑主体、行刑主观方面、行刑客体、行刑客观方面。科学解构其构成,努力揭示并运用行刑规律,对于我们规范执行刑罚,提高行刑质量,完善监狱立法无疑具有重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刑罚目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刑罚、司法机关适用刑罚、行刑机关执行刑罚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它决定着刑罚制度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着国家刑罚制度的具体设计。作为一项刑罚执行制度,假释制度的设计与存在当然也受到刑罚目的的制约与影响。现代刑法理论已经相当广泛地把刑罚目的理论作为证明刑事司法制度合理性的基础。在关于刑罚目的的各种学说中,刑罚目的综合理论是合理的。正义性是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基本属性,假释制度反映了刑罚的报应目的,蕴含着对刑罚正义的要求,完全具有正义性的根据。假释确切地表征了刑罚的特殊预防目的,是实现特殊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假释的适用既要受到一般预防目的的制约,也有利于刑罚一般预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暂予监外执行制度,代表着世界范围内行刑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属于社区矫正制度的范畴,作为体现刑罚轻缇化的刑罚执行制度,是变更刑罚执行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但由于目前我国法律规定的原因,造成对监外执行罪犯监管不力、暂予监外执行定位不准确、病残鉴定存在薄弱环节以及监外执行过程中收监情形有疏漏;检察监督范围不够全面,缺少有力的监督措施以及监督缺乏权威性,致使脱管、漏管现象突出,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对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新时期党的对台方略的伟大“创造者”。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断然放弃了“解放台湾”的提法,首创了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略。这一方略包括了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的观点。同时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构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既有长远的理论指导意义,也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状态,使传播形式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也使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内容多元化。在两岸交流中,网络等新媒体对两岸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升级有促进作用,对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有提升作用,对构建便捷文化通道、增进两岸文化认同有重要作用,对开创两岸交流的新格局也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闽台两地人才存在优势互补。当前,闽台人才交流合作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作为"海西"主体省份的福建省应充分把握住新的历史机遇,先行先试,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闽台人才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省推进海西建设战略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必须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以保障先行为己任,在思想上大胆突破,开拓思维;在工作上找准定位,积极作为;在行动上务实创新,扎实推进;在组织上因势借力,强化保障,在主动融入、积极服务海西建设大局的同时,把握机遇,推动公安事业持续发展,当好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的保障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护航者、推动对台交流的促进者和科学发展理念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5.
试析建设台湾海峡航运港口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台湾海峡航运港口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也具备不少有利条件。建设台湾海峡航运港口体系的内容 ,包括两岸合作建设台湾海峡物流中心 ,港口群 ,港口信息网 ,多功能港口航运体系和航运管理体系 ,以及合作进行航运科研开发和人才培训等  相似文献   

16.
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管理的历史可以分为5个阶段,目前主要依照《中国公民来往台湾地区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呈现出政治性、手续不断简化、管理方式灵活以及严格处罚与合法权益保障相统一等特点。随着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在出入境证件管理、管理规程、两岸出入境主管部门沟通协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愈显突出。对此,应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建立两岸联络协调机制、设立相关试验区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死刑不引渡原则比引渡的其它原则形成要晚,但它的发展速度、影响及在引渡制度中的地位却是其它原则无法比拟的。它是国际社会致力于废除死刑的必然结果,是人权保护的题中应有之意。死刑不引渡原则,不仅涉及国家对待死刑的态度,同时由于它涉及到国家主权与人权保障的问题,所以在最近几年,较之引渡的其他原则更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的姓氏文化,不但是慎终追远的美德,也是形塑凝聚两岸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原本就是一个国家,四百年血脉也已将我们化为血脉同源的中国人,将我们融成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们应籍中华姓氏文化,唤起或恢复台湾民众的祖国认同,共圆两岸人民统一盛世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以列举的方式明确了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的犯罪行为,但两岸对协议中涉及的背信罪行为在刑法的罪名形式、内容表达以及行为的刑罚可责性上都有诸多差异。与台湾“刑法”规定的背信罪行为相较,大陆法律在此行为上存在多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规制。为使两岸在该行为上的司法互助得以利益均衡,实现两岸对背信行为司法互助的最佳路径是:以台湾背信罪所指涉的行为为准,比较大陆刑法规范对这些行为的法律处置,形成与台湾背信罪行为相同质的多个罪名进行司法互助;大陆未形成刑事处置之台湾背信罪行为则通过个案协商解决。  相似文献   

20.
近期,台湾地区发生了反对签署"服务贸易协议"的"太阳花学生运动",引起了两岸的高度关注。从学生运动的历史地位、性质、目标路径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台湾"太阳花学运"和巴黎"5月风暴学运"的不同特点,"太阳花学运"是一场恶质化的学生运动。从学生运动的表现形式、结果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台湾"野百合学运"、"新野百合学运"、"白衫军学运"和"太阳花学运"的做法,催生"公民组合"已成为台湾学生运动的新走向。面对潮起潮落的台湾学生运动,要做到冷静观察常态化的学运,期待学运的价值观回归,将和平发展"红利"惠及青年,辩证客观地认识学运,变学运危机为转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