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都要为自身的发展所否定。在无机自然界,事物从形成到毁灭,又从毁灭到新的形成,一次又一次地被自身的发展所否定。在生物界,种子被它自身发展起来的植物所否定,植物又被自身孕育成熟的新的种子所否定。在人类社  相似文献   

2.
欲望是生命力的流露.它可以使人兴旺,也可以毁灭一切。  相似文献   

3.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所帮助的行为对象是一切诉讼活动中的当事人,客观方面只能是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行为人在主观上明知的内容和目的具有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4.
王健  王荣辉 《中国减灾》2001,11(4):46-48
不容忽视的火灾的危害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瞩目的灾难性问题。它是任何时间、任何地区都可能发生的一种灾害。它不仅顷刻之间可能烧掉大量财富,毁灭无法补偿的历史文化珍宝,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财富可以给人带来幸福,也可以给人带来痛苦。财富一旦奉献于人的空虚和无聊,一旦被龌龊的灵魂所拥有,它就是通往地狱的门票,只能加速对生命的毁灭。———题记在看守所的一个监舍里,新进来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他的到来使同监舍的犯罪嫌疑人感到新奇,似乎他是从宇...  相似文献   

6.
电影简介: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日期,能如2012年12月21日这样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玛雅文明预言它是世界末日,而各个文化、种族,全球的科学家、政府,都无法预知这一天到底会发生什么。《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我们的主人公如何挣扎求生。  相似文献   

7.
争议中的“律师伪证罪” 备受诟病的306条,是1997年《刑法》修订时增加的。它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构成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碍作证罪。  相似文献   

8.
97刑法典第307条对妨害作证罪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规定,改善了刑罚的适用范围,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刑法的功能,并且能遏制当事人的恶性举证,强化民事、行政案件的诉讼秩序。但该条文没有规定当事人自己的伪造、毁灭证据行为构成犯罪,没有规定证人自己作伪证的行为是犯罪,且罪状规定粗糙,与其他法律规定不协调,操作性差,量刑也不尽合理,应该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刘璐 《中国减灾》2011,(24):18-20
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又是如此的残酷,没有人希望它真的毁灭;但人们也不能无视逼近的威胁:污染、能源、病毒、天灾、气候、战争……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保持警醒,思索一下我们承担的使命与责任,在滋养着我们生存的土壤上,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那无尽绵长的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0.
丁晋清 《群众》2000,(2):34-35
李洪志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抛出了所谓“历史循环论”,胡诌人类迄今经历了81次以上从繁衍到毁灭的循环,现在又到了接近毁灭的“末劫时期”。“历史循环论”不仅对历史常识无知,而且对历史唯物主义公然挑战。人类社会决不是像李洪志所宣称的那样从繁衍到毁灭的简单循环,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矛盾运动的历  相似文献   

11.
侯长振 《前沿》2008,(5):188-190
《野草》是鲁迅对自己心灵深层的透视和观照,最能体现鲁迅的精神个性和思想特征。在自我毁灭中自我肯定,绝对的生命在此生或当下之行中绽放、无限回环,构成了《野草》所涵盖的悲剧美学。文章简要阐释了《野草》所蕴涵的死亡意识,并分析鲁迅性格形成的几种因素,试图从作品入手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笔记     
黄恒 《同舟共进》2013,(4):11-13
以色列是个神奇的地方,它的神奇不在于创造了什么或毁灭了什么,而在于当下的存在。全球化时代.虚无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学课题,但在以色列,直接的冲突和妥协,暧昧的喧嚣与寂静,哭墙前的喃喃自语、清真寺的宣礼塔、背负十字架行进在耶稣受难“苦路”上的游客,这些实在的存在构成每一日生活,而非学院派书本中的词句。  相似文献   

13.
生存与毁灭游民的生存方式及负面影响张士军追溯游民渊源,我们清楚地看到,古代游民为避免自身的毁灭,而寻求自己的栖身地,他们以放逐自己,求得避难所,维系个体的生存。而游民类聚成群体,并且形成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他们的生存便是以对社会的破坏为代价的。因此...  相似文献   

14.
    
倾听: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笔不菲的投资,因为你会从中获取丰厚的回报。 智慧:智慧不仅仅是天资聪慧,更是后天学习的积累。 气球:气球膨胀到一定程度会自我毁灭。它告诉人们一个简单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超越极限就会自取灭亡。  相似文献   

15.
随着开放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国社会置身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期是社会问题的高发期。这是世界各国的经验。社会不稳定是所有走上现代化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西方政治学家把这一现象总结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滋生着动乱”,“现代化所带来的问题与其所提供的机会一样大”,“这是一个创造与毁灭并举的过程,它以人的错位和痛苦的高昂代价换来新的机会和新的前景”。我国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中,生产力迅猛发  相似文献   

16.
《新东方》2015,(1)
游戏虽然只是作为比喻出现在赫拉克利特残篇之中,但它却是理解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关键之一。活火作为始基进行着宇宙生成与毁灭的大游戏:因为不足而流变出万物、创生出世界,又由于多余而复归自身从而导致世界的毁灭。赫拉克利特的游戏观念更为直接地突出了一种游戏本质:自由、规则和多变。活火的宇宙游戏具有日新的特点,也即世界总是有着不同的和丰富的形相。这是一种和艺术相通的根本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773年前,在中国西部广袤的疆土上生存着一个繁盛的王朝--西夏王国(1038--1227年),它拥有自己的文字和灿烂的艺术,它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它沿续到了第190年后,忽然在一夜之间被蒙古汗国所灭。其毁灭之彻底,让后人难寻其踪,难觅其实,西夏文明由此成为中国文明史上一段既辉煌又神秘的往事。探究神秘的西夏文明,成为对后人巨大的诱惑。西夏是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吐蕃、回鹘等多民族的国家政权。党项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原居青藏高原,后来逐步向东扩展,曾归附隋、唐两朝。五代时期,受到中原王朝册封的…  相似文献   

18.
革命,是庄严的,但它很容易被毁灭于儿戏之中。当我们注目于列宁的头像,他的宽大、凸起的额头,他的深深凹陷进去的眼睛,他的自然抿合着的嘴唇.都使我们油然升起一种崇高、庄严、深沉、肃穆的感觉。他是革命的象征,智慧的化身。在他的头峰中,在他的思想里,在他的半身买像上,润发出智慧的光,圣灵的光,在头像的周围晕成了一个光圈。但围绕这个光圈的却是一个荒诞不经、混乱无序的场面,它占了整个画面的绝大部分的空间,与中间列宁的头像形成了尖锐的对立。这是庄严与滑稽的对立,智慧与愚昧的对立,圣洁与污秽的对立,崇高与庸俗的…  相似文献   

19.
乌格 《中国减灾》2008,(4):59-60
在《封闭的循环》一书里。巴里·康芒纳首次向人们揭示了自然、人和技术这三者的关系。他从洛杉矶的空气、伊利诺斯的土地、伊利湖的水。讲到现代生产技术对生物圈所造成的压力,最后讲到驱使人类走向毁灭的各种经济、社会和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不肯过江东     
挥霍百万,过足的是赌瘾;毁灭人生,吞噬的是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