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党今天提出"以人为本",虽然在字面上与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的提法十分相似,但它却是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其科学根据,是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积极成果."以人为本"是对以"非人"为本的否定和抛弃,是要强调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为了人.提出"以人为本"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确认识和理解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路径与措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路径与措施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从春秋时期管仲最早提出"以人为本",到晏婴提出的"以民为本",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今天我们提倡"以人为本",与历史上"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批判地继承了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一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视域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第一,以"什么人"为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将国家"人民"与社会"个人"统一起来,以"人民中的每个个人"为本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第二,以"人的什么"为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以追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权益"为本,并在我国法治的历史长河中以及法治与改革的互动关系中加以把握;第三,"什么人"以人为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黄政 《唯实》2007,2(8):16-18
不能将"以人为本"简单地指认为"人本主义",因为它不是建构在抽象的人性论基础上的.应该用历史辩证法的方法来审视"以人为本",一方面它的提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又高扬了人的主体性,在当代具有其深厚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最终目标就是要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以实现人本身的全面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人为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了以人为本思想正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人们总是将"以人为本"理解为"以人民为本",实际上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以人为本"是"以每个人为本"和"以一切人为本"的辩证统一,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同等重要.而"以人民为本"则是以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或根本利益为本,侧重于人民这一整体."以人为本"取代"以人民为本"不仅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新发展现的基本要求,而且顺应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是科学发展现的本质和核心.本文主要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视阈出发,论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反思和校正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成果,它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我们党的执政理念;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辩证统一,它完整、正确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科学性的一面;揭示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从现实出发的变革现实的历史活动,表明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克服困境与束缚的漫长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苗贵山 《求实》2005,2(2):18-20
"以人为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充分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和遵循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是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提出,凝结着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沉思考,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迫切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升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宗旨。正如马克思所说:"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就是我们党在全部执政活动中,都要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作执政施政的最高准则,切实解决好"为谁执政"的问题;就是要  相似文献   

12.
姚挺 《福州党校学报》2005,(4):48-51,61
"一定的社会规定"的"人"是马克思"以人为本"观点中的"人",马克思"以人为本"观点中的公平(平等)和正义是建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3.
《唯实》2007,(Z1)
不能将"以人为本"简单地指认为"人本主义",因为它不是建构在抽象的人性论基础上的。应该用历史辩证法的方法来审视"以人为本",一方面它的提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又高扬了人的主体性,在当代具有其深厚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平飞  董星辰 《党史文苑》2012,(12):52-5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先在中、西、马视域中来考察"以人为本"的不同理解以及真实前提,无疑是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全方位、多维度透视解剖"以人为本"理念以"求真",结合实际在实践发展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以"求用",是真知真行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陈位志 《唯实》2007,(8):37-40
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对党的领导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实现由革命党到现代化执政党的转变过程中,党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领导理念,包括提出"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提出法治观念与德治观念相结合,以及在意识形态引导上更加科学和务实的态度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党在领导理念上的一些新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现状检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该研究何种问题、怎样研究问题的一种自觉的理论认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契合,是彰显学科实践品格.培植理论创造力的生长点的客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问题要去"伪"存"真","大小"兼具,"点面"结合,聚"新"话"旧".要实现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理念的转型,从"学科-学科"到"问题-学科-问题"的范式转换,从"方法套用"到"科际整合"的方法创新等"解题路径",探寻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思想内在地要求在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的取向上要依靠人、尊重人、爱护人,并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但其理论与实践的统摄前提在于"人的解放"的实现。以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为基点,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人的解放问题的关注与回应以及对当代中国在人的生存与解放问题上的困境与转向进行梳理,可以实现对以人为本思想提出背景的另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18.
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学术界随即掀起了研究热潮.其中,究竟如何厘清"以人为本"的内涵与边界,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纵观6年多来的研究,学术界对"以人为本"的内涵与边界的认识从表层解读走向深入阐释,从"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对立关系"、"并列关系"等四个视角科学地厘定了"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与西方人本主义、中国民本思想,与物本、神本、资本、君本、官本,与以人民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人类中心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等之间的关系,科学地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理论边界.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是我党执政的根本理念和最高价值追求。泰安市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的奋斗目标,强调指出,"幸福泰安是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展现泰安的美好未来"。为此,要把提高幸福指数作为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构建和谐幸福泰安,关键在于切实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一、幸福的内涵及特征幸福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的快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这个重要的社会发展理念在中国思想史和西方思想史上都有很深的理论渊源,但却始终处于理念的层次而未能在现实中体现出来.其中的原因除了历史阶段的限制之外,还因为"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本身面临的理论困境,包括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以人为本"中的"本"以及"以人为本"的主体等."以人为本"要从理念走向现实就必须制度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