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志宏 《党史文苑》2007,(11):54-55
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升空,国人为之振奋。“嫦娥工程”令世人瞩目,与此项工程相联系的一位科学家成为了科技界关注的焦点,他便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欧阳白远出生于江西吉安,从小在永新长大.后来成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是我国提出探月工程计划的第一人。他对故乡的绵绵深情令笔者动容,笔者特采撷几则鲜为人知的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升空,国人为之振奋。"嫦娥工程"令世人瞩目,与此项工程相联系的一位科学家成为了科技界关注的焦点,他便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欧阳自远出生于江西吉安,从小在永新长大,后来成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是我国提出探月工程计划的第一人。他对故乡的绵绵深情令笔者动容,笔者特采撷几则鲜为人知的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日前透露,中国人在完成"绕、落、回"无人月球探测之后,完全有能力将人送上月球。据了解,欧阳自远于1988年完成的著作《天体化学》,被国际同行誉为"在世界范围的观点来看是独一无二的,在西方还没有在广度和权威性方面可以与之相媲美的著作出版"。  相似文献   

4.
据2月6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近日透露,中国计划2010年左右发射探测器登月。中国探月工程所有零部件全靠自主研发。他说:之所以探月,是因为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而且是我们国家实现载人航天和  相似文献   

5.
长城 《廉政瞭望》2007,(11):26-27
有人说,欧阳自远是中国登月梦的"编织者",上世纪60年代他就开始跟踪月球的研究。为了实现中国的探月梦,这位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向决策者进行呼吁和游说,向公众诠释或者阐述中国进行月球探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知     
我们为什么要探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近日透露,中国计划2010年左右将发射探测器登月。中国探月工程所有零部件全靠自主研发。他说:之所以探月,是因为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而且是我们国家实现载人航天和应用卫星之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一个国家高技术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王建柱 《求贤》2008,(12):27-29
2004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批准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也称“嫦娥工程”)项目的立项。随后,国防科工委对外宣布正式启动绕月探测工程——3年内,一颗属于中国自己的卫星“嫦娥一号”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相似文献   

8.
王婧 《党建文汇》2007,(11):7-8
举世瞩目的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也称“嫦娥工程”)已经启动,一颗属于中国自己的卫星“嫦娥一号”将绕月飞行;2010年,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球土壤样品采回地球……随着“嫦娥工程”的顺利展开,“嫦娥一号”幕后的科学家们也开始被人们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说:“目前在航天技术方面,美国、俄罗斯是第一梯队,在太空中的800多颗卫星中,美国占了一半,中国有34颗。在载人航天方面。世界上已有960人次进入过太空,杨利伟是第413位进入太空的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可以说,在国际探(登)月领域,中国、欧盟、日本是第二梯队。”那么,世界各国的最新探月计划是怎样的?准备得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目前,日本、印度和中国都在加紧探月和登月的科学研究和试验。据介绍,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已转入发射实施阶段。“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初样设计,各项专业试验正在进行。不久整星将转入正样研制阶段,计划2007年发射。有媒体报道说,日本和印度在中国宣布登月计划后,更是加快了探月和登月的研究步伐,并与中国展开竞争。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亲自批准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项目的立项。随后,国防科工委对外宣布正式启动“嫦娥工程”。2007年,一颗属于中国自己的卫星“嫦娥一号”探测器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在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目前‘嫦娥二号’的进展非常顺利,已进入‘决战’前夜。”“嫦娥二号”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其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对“嫦娥三号”的首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因此其绕月飞行高度将由“嫦娥一号”时的200千米降低到100千米。  相似文献   

13.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完成全部使命后,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上,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发射升空开始,“嫦娥一号“卫星累计飞行494天,共传回1.37TB的有效科学探测数据,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科研资料,为我国月球探测后续工程和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嫦娥三号安全着陆后,欧阳自远“莫名担忧,但又冷静确信一切会按照预定方案进展”的复杂心情也转为了欣喜。这位78岁的老人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一定会等到那一天,亲眼看到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亲自批准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项目的立项。随后,国防科工委对外宣布正式启动“嫦娥工程”。2007年,一颗属于中国自己的卫星“嫦娥一号”探测器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在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相似文献   

16.
冯华 《奋斗》2023,(7):70-72
<正>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在人们的热切期盼中,历经23天的太空之旅,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怀揣取自月球的土壤,稳稳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区域。这是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壮举,创造了5项“中国首次”,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五常、樊纲、苏叔阳、欧阳自远……这些知名学者或专家离普通人有多远?也许你会说:很远。然而,如果在贵州财经学院校园里随便找几个学生问问,他们都会骄傲地说:“嘿,我们每年都能在‘三大论坛’上和他们面对面交流!”  相似文献   

18.
重要言论     
《当代贵州》2008,(12):7-7
“祥云”燃激情 贵州炫多彩 6月12日上午8时,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贵州省暨贵阳市起跑仪式在贵阳市人民广场举行,拉开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我省为期3天的传递序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出席起跑和结束仪式,他说,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距“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整整一个月。提议在场的所有同志,代表贵州全省各族人民,为在抗震救灾中英勇捐躯的英烈们默哀。图为石宗源将火炬交给贵州省第一棒火炬手——“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相似文献   

19.
舒炜 《廉政瞭望》2014,(17):38-39
习近平主导“京津冀协同”,李克强主导“长江流域经济带”,一北一南。那么,两个“一号工程”进行得如何了呢?8月2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在中国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上,披露了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组长人选的消息,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常务副总理张高丽担任。  相似文献   

20.
陈睿 《前线》2008,(7):40-40
2008年5月28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08”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论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与模式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主题,系统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经验启示,深入阐述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与未来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等重大问题。纪宝成、刘国光、吴树青、卫兴华、洪银兴、陈东琪、马晓河、贾小梁出席主论坛并作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