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而这些习俗又往往与苗族民间文学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成为苗族人民独有的精神财富。探讨苗族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对于了解苗族的历史、宗教、文学有一定意义。 一、苗族图腾神话与古老习俗 苗族的图腾神话是苗族民间文学中最古老的部分,它集中地反映了苗族初民在远古时期的生活和习俗。 在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人们为了生存,每时每刻都在同各种植物、动物打交道,人与  相似文献   

2.
试论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在其他民族的心目中,苗族历来信鬼好巫,乾隆《贵州通志》卷七中就直言不讳地说:苗族俗尚巫鬼,大部落有大鬼主,有家则有小鬼主。原始宗教虽然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不象传言那样影响广泛,但苗族民间普遍信仰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苗族信仰也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以及英雄崇拜的阶段。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苗族创造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原始宗教体系。 苗族原始宗教与基督教、佛教、道教等成熟的人为宗教相比,具有信仰的自发性、崇拜的多元性、无组织和教派之分、无固定活动场所、以不脱产的巫师为核心开展宗教活动等特点。 一提到苗族原始宗教,在现代人的意识中就把它与“装神弄鬼”联系在一起。其实从其发展初期来看并不尽然。恩格斯曾经指出:“事情很清楚,自发的宗教,如黑人对偶像的膜拜或雅利安人共有的原始宗教,在它产生的时候,并没有欺骗的成分,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很快地免不了有僧侣的欺骗和伪造历史……”苗族原始宗教亦如此,在其发展初期是一朴实的信仰,并曾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时至今日,它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仍保留有一定的市场。 因此,正确认识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对于我们今天妥善对待苗族宗教信仰及其习俗,迅速加快  相似文献   

3.
远古时代,人类就有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并由此产生出对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巫鬼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我省一些苗族地区的丧葬习俗就是原始宗教中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的混合形式.由于苗族的丧葬习俗孕育于宗教背景之下,是在灵魂观念产生不久随之产生的,因此,它是苗族所有习俗中形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习俗.通过纳雍地区苗族丧葬习俗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窥见苗族宗教之一般,而且对于我们研究人类古代宗教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苗族神话不仅是苗族古代文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是苗族重要的古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苗族神话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从微观上看,它有自身的文化系统的特质,从宏观上看,它更有所属广阔而深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日本与苗族两民族的起源神话的萌芽均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形成于农耕社会,因而两个民族的神话都具有解释自然、改造自然等特点;但由于历史、地理发展的差异及民族性的不同,苗族神话的伦理性明显强于日本神话,重道德及职责,轻个人性格;而日本神话中的个性扩张与希腊神话等相似,人情味更浓.  相似文献   

6.
神话思维的特征之一是神秘性。这一点,笔者曾在《从苗族创世古歌看神话思维的神秘性》(《思想战线》1986年第四期)一文中作过论述。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从苗族创世古歌来看神话思维的又一特征——感官性。据心理学家研究,婴儿呱呱坠地后,从他生活的环境与自己的关系中,就欲寻取新的经验,以求得生存与发展。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之后,同出生的婴儿一样,产生了探索、认识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在产生神话的原始社会,原始人是凭着感官作为他们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当时,生产水平极其低  相似文献   

7.
苗族创世神话反映了苗族先民征服自然的审美理想,体现了原始审美意识追求和谐的特点,具有刚劲、雄浑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8.
关于盘古开辟天地、伏羲兄妹再造人类神话的源流,学术界曾进行过探讨。有的认为伏羲兄妹再造人类的神话“本在苗族中盛行”,因而说它起源于苗族,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一书里肯定和发展了这一观点;有的根据南方崇信盘古等理由,断言盘古开辟天地神话产生于南方;更多的研究者则认为:盘古与槃瓠,伏羲(女娲)与槃  相似文献   

9.
王孔敬 《前沿》2010,(21):150-154
西南地区的苗族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宗教、制度等领域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生态文化。但随着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其生态环境和传统生态文化面临着诸多危机,本文从分析西南地区苗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主要表现和特性入手,探讨了其传统生态文化面保护传承的必要性和对策,进而指出了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的宗教。诚然,当代科学的进步,文明的影响,许多民族的宗教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冲击、影响,但各民族在其婚礼、丧葬及其一切日常生活的活动中仍保存着许多反映其宗教信仰方面的事例。本文拟就目前广西苗族所残留的宗教、结合部分其他地区苗族宗教进行一些初探,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1.
苗族古歌作为记录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早期苗族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状况,也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于宇宙乃至世界万物的认识与理解。以贵州苗族古歌中的《开天辟地》歌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创世过程分为天地与日月两大系统,认为创世神话主要反映了早期苗族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信仰。  相似文献   

12.
苗族的日月神话中传说在黔东南的苗族古歌中保有最为丰富和完整,其中的“造 日月”、“谢日月”、“叫日月’”等神话传说、反映了苗族先民对远古时期陨石坠落地球现象的记载, 是少数民族远古传说中不可多得的星作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苗族原生态民族文化蕴含着原始的生态审美观。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解读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审美文化,可以发现许多原始宗教意识的痕迹,它们通过日常的服饰、歌舞、丧葬和节日庆典等形式表现出来。除了强调万物有灵外,原始宗教意识促成了主体之间同生共处和主体间性关系思想的形成,构成了苗族和谐生态审美观的价值核心。原始宗教对主体间性的支持,使得苗民与自然万物平等地交往、对话、沟通和融合,从而形成包括天与人、神与人和人与人的"和"文化。  相似文献   

14.
李玉明  贺安华  单威 《前沿》2005,(8):243-245
奥林匹斯宗教作为古希腊哲学产生时期为各城邦所信奉的宗教,所包含的神话对古希腊哲学的产生具有很大影响。奥林匹斯宗教中人格化的神灵所表现出来的自由、开放气质为后来的文明所继承,并且奥林匹斯宗教中的神话本身也蕴含了一些对世界本原的思辨。  相似文献   

15.
(一)苗族先民氏族社会的残迹 我们今天来研究苗族社会组织或复原古代社会,较为普遍的依据是:苗族史诗、传说、现存的民族资料,苗族的语言、服饰、互相称呼和带有氏族、部落特征的各种残迹。包话婚姻、丧葬、祭祀、宗教、节日等等习俗。通过这些残存的资料来剖析苗族远古社会。 母系氏族的残迹:  相似文献   

16.
巫教信仰是苗族传统社会的主要信仰形式,它的影响在苗族社会中至为深远。 苗族信仰多神崇拜的巫教,敬畏鬼神。在人类与鬼神之间起沟通作用的是巫师。“巫师是经常替人们主持祭祀与祈祷的神职人员,平时又给病人施用苗医苗药,所以在苗族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不仅掌握苗族多种崇拜的巫教神学,而且还掌握苗族的历史、神话史诗、天文、音乐、舞蹈、民间美术、古典哲学,历法、医药等多种学科,堪称苗族传统文化的大学者,倍受全社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西南少数民族木鼓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西南的苗族、景颇族、哈尼族、基诺族、佤族、傣族、布朗族等民族中,广泛存在着以原始木鼓为载体而兼具宗教祭祀、氏族家族、祖灵象征、音乐舞蹈等多种文化功能的木鼓文化。木鼓,既是这些民族音乐舞蹈活动中最主要的乐器,又是原始宗教祭祀中的祭器,至今在社会生活中仍发挥作用。木鼓乃是一项重要的人类原始宗教祭祀和原始音乐文化的遗存物,本文拟从实证出发,探讨西南民族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苗族与芭茅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苗族的歌谣、习俗、祭祀、宗教以及生产等方面都有反映。探讨这个问题,对于了解苗族的族源、历史、习俗、宗教等方面有一定意义。笔者学疏才浅,只能作一点不成熟的探讨请专家指正。 一、芭茅草与苗族歌谣有密切的关系 在苗族古歌中,有许多地方记叙到芭茅草,“猴子家开亲,接亲岩脚下,野果来当饭,石头来当蛋,硕鼠来当猪,青枫帽做碗,芭茅叶做刀,砍硕鼠冬冬。”(《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23集《开亲歌》第87页至第88页)。这首古歌记叙了苗族的初民在原始时代,过着  相似文献   

19.
楚人与苗族、楚文化与苗族文化有着渊源关系,这是近代多数专家学者从历史学、民族学、楚辞学等角度进行研究所肯定了的。本文仅就一孔之见作一点补充,从宗教习俗——苗族的巫词巫歌与屈原的《九歌》等作一比较研究探讨,其密切关系也许更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20.
鼓社是苗族古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鼓社祭在苗族社会中存在了几千年,虽然它的核心是家祀祖先,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但它在苗族社会发展历程中却发挥着积极作用,为维系苗族的生存和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